“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该怎么办?” 市政协委员走进本报直播间与网友互动交流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该怎么办?” 市政协委员走进本报直播间与网友互动交流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2021-01-15

1.jpg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该怎么办?”“普通人该不该学习公众急救?”“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1月15日,市政协委员、重医附一院副院长张丹来到重庆日报直播间,参与“您的心声我转达——2021重庆两会代表委员直播代言”活动,围绕抗击疫情、公共急救、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热点话题畅谈感悟,与网友互动交流。

2.jpg

问:抗疫一线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答:医务人员舍身忘死,挽救生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冲锋在前的医务工作者。2020年大年初二,临危受命的张丹带领专家组来到永川,帮助当地医院建立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点。身处抗疫一线,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张丹饱含深情地说:“疫情中,医务人员舍身忘死,挽救生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回忆过去,张丹讲起了一个让她至今难忘的故事。“去年大年初一晚上10点半,我接到紧急电话通知,要求我带领由全市各个医院抽调的10多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专家组在第二天赶赴永川,建立规范的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救治点,尽快收治辖区的确诊患者。”张丹说,组里有一名年过60岁的呼吸科专家,当时正在海南休假,接到通知后他第一时间给张丹打来电话,电话里他铿锵有力地说:“报告组长,我已经从海南出发,我和我夫人将不间断轮流开车赶回重庆,预计明天下午4点以前就能到救治中心报到。”

果真,第二天这位专家准时到达救治点,一夜未睡,他又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张丹说,疫情中,有很多像这样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正是因为他们义无反顾的冲在第一线,才为患者构建起坚实的“生命堡垒”。

问:春节期间,如何防疫?

答:少外出不聚集,加强健康监测;选购冷链食品尽量不用手接触。

春节即将来临,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如何平安健康地过春节是许多网友关心的问题。

为此,张丹提出了三条建议。“首先要强调的是自律,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行,做好防护,带好口罩和消毒用品,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就餐。其次,要减少聚集。比如我们提倡网上拜年,尽量不去旅游景点、电影院等人员聚集的地方。第三,加强健康监测,如果已经有发烧咳嗽的症状,要第一时间到就近的医院门诊就诊。就医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可驾驶私家车或呼叫救护车等,尽量减少对其他人的接触。总而言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

张丹还特别解答了关注度非常高的冷链食品问题。“选购冷链食品的时候尽量不要用手去接触,买回家的冷链食品要马上用酒精给外包装消毒,然后独立包装,不要和其他的食品接触。如果手接触了冷链食品,要立即消毒,这是非常重要的。”

问:普及公众急救的意义是什么?

答:“生死时速”,需把握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

为什么要普及公众急救?

张丹用一组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发生心跳骤停,在4分钟内施救,抢救成功率达到50%。8分钟内施救,抢救成功率只有10%。如果10分钟才施救,基本上不能存活。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对患者来说十分宝贵,所以第一目击者展开施救显得格外重要,这就是我们要普及公众急救的原因所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张丹给出建议:第一,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法律保障机制;第二,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完善硬件设施;第三,建立统一规范的急救培训模式,确定急救岗位统一认证的资质;第四,加大急救事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的配置。

问:面对孩子的近视问题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答:学习了解科学用眼知识,以身作则帮助养成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张丹接触过不少年纪小小就有严重近视问题的孩子。为此,她也带来了很多实用性较高的建议。她表示,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了解、学习科学的用眼防护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要帮助孩子掌握一尺一拳一寸的规范,同时让孩子养成动静结合的习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远眺或其他的户外活动。”

张丹坦言,现在儿童过早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家长应当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还要倡导多形式的学习,如到户外去观察等。

问: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该怎么办?

答:理解包容,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态度”是张丹在回答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她认为,孩子年龄小,对很多事情不能做出完整、正确的判断,这时候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首先是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张丹说,孩子有青春期,家长也有更年期,如果两个特殊时期“撞”上了,矛盾激化,无力处理时,可以去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正确应对问题。

张丹在直播中提出了“易子而教”的方法。“自己孩子不听自己的,可以让其他的家长或亲戚朋友来帮忙,换着教。”她表示,教育中遇到问题可以和其他家长多交流,从别的家长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抑郁症。抑郁症有哪些表现?作为家长如何预防?张丹建议,当孩子们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时,一定要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就诊。“一是超过两个星期闷闷不乐、独自流泪;二是孩子性情大变,容易冲动、闹情绪;三是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比如头痛、胸闷等;四是发现身体上有不明来源的伤痕等。”张丹表示,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抑郁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该怎么办?” 市政协委员走进本报直播间与网友互动交流

2021-01-15 22:31:46 来源:

1.jpg

“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该怎么办?”“普通人该不该学习公众急救?”“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哪些表现?”……1月15日,市政协委员、重医附一院副院长张丹来到重庆日报直播间,参与“您的心声我转达——2021重庆两会代表委员直播代言”活动,围绕抗击疫情、公共急救、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热点话题畅谈感悟,与网友互动交流。

2.jpg

问:抗疫一线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答:医务人员舍身忘死,挽救生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最让人感动的就是冲锋在前的医务工作者。2020年大年初二,临危受命的张丹带领专家组来到永川,帮助当地医院建立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点。身处抗疫一线,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张丹饱含深情地说:“疫情中,医务人员舍身忘死,挽救生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回忆过去,张丹讲起了一个让她至今难忘的故事。“去年大年初一晚上10点半,我接到紧急电话通知,要求我带领由全市各个医院抽调的10多名医务工作者组成的专家组在第二天赶赴永川,建立规范的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救治点,尽快收治辖区的确诊患者。”张丹说,组里有一名年过60岁的呼吸科专家,当时正在海南休假,接到通知后他第一时间给张丹打来电话,电话里他铿锵有力地说:“报告组长,我已经从海南出发,我和我夫人将不间断轮流开车赶回重庆,预计明天下午4点以前就能到救治中心报到。”

果真,第二天这位专家准时到达救治点,一夜未睡,他又满腔热情投入工作。张丹说,疫情中,有很多像这样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的医务人员,正是因为他们义无反顾的冲在第一线,才为患者构建起坚实的“生命堡垒”。

问:春节期间,如何防疫?

答:少外出不聚集,加强健康监测;选购冷链食品尽量不用手接触。

春节即将来临,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如何平安健康地过春节是许多网友关心的问题。

为此,张丹提出了三条建议。“首先要强调的是自律,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一定要出行,做好防护,带好口罩和消毒用品,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就餐。其次,要减少聚集。比如我们提倡网上拜年,尽量不去旅游景点、电影院等人员聚集的地方。第三,加强健康监测,如果已经有发烧咳嗽的症状,要第一时间到就近的医院门诊就诊。就医时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可驾驶私家车或呼叫救护车等,尽量减少对其他人的接触。总而言之,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

张丹还特别解答了关注度非常高的冷链食品问题。“选购冷链食品的时候尽量不要用手去接触,买回家的冷链食品要马上用酒精给外包装消毒,然后独立包装,不要和其他的食品接触。如果手接触了冷链食品,要立即消毒,这是非常重要的。”

问:普及公众急救的意义是什么?

答:“生死时速”,需把握4分钟黄金抢救时间

为什么要普及公众急救?

张丹用一组数据回答了这个问题:“如果一个人发生心跳骤停,在4分钟内施救,抢救成功率达到50%。8分钟内施救,抢救成功率只有10%。如果10分钟才施救,基本上不能存活。4分钟的黄金抢救时间对患者来说十分宝贵,所以第一目击者展开施救显得格外重要,这就是我们要普及公众急救的原因所在。”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都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张丹给出建议:第一,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法律保障机制;第二,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完善硬件设施;第三,建立统一规范的急救培训模式,确定急救岗位统一认证的资质;第四,加大急救事业的财政投入,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备的配置。

问:面对孩子的近视问题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答:学习了解科学用眼知识,以身作则帮助养成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张丹接触过不少年纪小小就有严重近视问题的孩子。为此,她也带来了很多实用性较高的建议。她表示,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了解、学习科学的用眼防护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比如要帮助孩子掌握一尺一拳一寸的规范,同时让孩子养成动静结合的习惯,在学习一段时间后,进行远眺或其他的户外活动。”

张丹坦言,现在儿童过早使用手机、iPad等电子设备的现象比较普遍,而家长应当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还要倡导多形式的学习,如到户外去观察等。

问:青春期遇上更年期该怎么办?

答:理解包容,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态度”是张丹在回答中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她认为,孩子年龄小,对很多事情不能做出完整、正确的判断,这时候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首先是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不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孩子,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意见。”张丹说,孩子有青春期,家长也有更年期,如果两个特殊时期“撞”上了,矛盾激化,无力处理时,可以去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正确应对问题。

张丹在直播中提出了“易子而教”的方法。“自己孩子不听自己的,可以让其他的家长或亲戚朋友来帮忙,换着教。”她表示,教育中遇到问题可以和其他家长多交流,从别的家长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患上抑郁症。抑郁症有哪些表现?作为家长如何预防?张丹建议,当孩子们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时,一定要到专业的心理机构就诊。“一是超过两个星期闷闷不乐、独自流泪;二是孩子性情大变,容易冲动、闹情绪;三是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比如头痛、胸闷等;四是发现身体上有不明来源的伤痕等。”张丹表示,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防止抑郁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