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连线|以前后悔搬来 现在舍不得搬走——沙坪坝区沙杨路社区实行居民自治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
▲1月21日,在沙杨路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测体温。通讯员 李攀 摄\视觉重庆
6年前,为了孩子读书,李香搬到了沙坪坝区渝碚路街道沙杨路社区。但她曾一度懊恼:楼栋脏乱差,偷盗严重。
“这几年,我们几栋楼组成了‘小区’,环境好了,邻居也热心,如果要搬走,还真有点舍不得!”现在,李香却舍不得离开这里了。
沙杨路社区面积0.2平方公里,共有76栋居民楼,其中有64楼属无物管、无大修基金、无业委会的“三无”楼栋,是沙坪坝老旧小区较为集中的社区。
1月22日,沙杨路社区党委书记周琦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近年来,社区党委针对老旧小区难管理进行探索,“三无小区”变成有党员带头、有自治小组、有丰富邻里文化的“三有小区”。
居民自觉拆除可燃雨棚
今年73岁的龙顺民是沙杨路社区向乐村156号至160号业委会主任。这几天,为了宣传拆除可燃雨棚,他每天爬的楼层数超过50层。
“你看,这塑料和含得有塑料的雨棚,被火一烤,两下就燃起来了,好危险!拆雨棚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家上周就拆了。”在劝导了一天后,龙顺民声音有些嘶哑。
向乐村156号至160号是原来破产国企的家属楼,没有物管。2013年底,在周琦的劝说下,有20多年党龄的龙顺民担任业委会主任,推动大家实现小区自治。
“在很多事情上,业委会、自治小组推动了一些小区难点、热点问题的解决。”社区主任雷述容说。
这次雨棚拆除,一开始有许多居民很难理解:拆了雨棚,晾衣服怎么办?
一方面,社区组织了一次实验:将塑料、玻纤等多种常见雨棚和阻燃雨棚放在一起烘烤,很快前两者燃烧起来。社区将实验录制成视频发到各楼栋群中,成为宣传的“利器”。
另一方面,自治小组的热心居民和老党员带头,发动邻居们拆除。
龙顺民的雨棚是玻纤瓦,当初做得非常结实。当社区干部动员大家拆除雨棚时,他向社区干部保证:“我要带头拆。我不拆,后面的工作不好做!”
1月14日,他把自家雨棚拆除后,才开始敲邻居的门。
邻居刘明生见证了龙顺民拆雨棚的全过程。当龙顺民一开口,刘明生便爽快地答应了:“你都拆了,我还有啥说的呢!”
看到老龙带头,邻居们都纷纷在拆除登记表上签了字。
社区像龙顺民这样的党员带头人还有很多:向乐村165号老党员周秀珍发动本楼栋居民拆除,3天就拆除了全楼85%的雨棚;91岁的卢华栋主动请来工人拆除雨棚,邻居谭云海和许秀容表示要“搭伙”;余波和赵振中带头做大家的工作,两人所在的楼栋平均每天有十余户人报名登记……
关闭小区门,打开“民心门”
22日下午4点过,向乐村157号76岁的李永茂拿着扫把,顺手把楼栋间的花草落叶扫进簸箕。
“这两年环境变好了,左邻右舍都相互关照,住在这里很安逸。”老人说。
几年前,李永茂住的楼栋还是社区中最令人头痛之处。由于不是小区,也没有物管,这几栋位于旧城深处的居民楼最易被小偷光顾。
2016年,业委会将居民的意见收集起来后,反映给了社区和街道。经过调查,他们将挨得较近的156栋至160栋用砖墙“围”在一起,采取居民、大修基金、政府各出一点的方式,安装上了门禁和监控。从此,偷盗现象基本消失。
解决了居民的后顾之忧,业委会区获得了大家的信任。作为自治组织,在社区引导下,业委会根据居民意愿将楼栋间的破旧水泥地铺上渗水砖,再由居民“众筹”,搬出自家花草放置在楼栋间的过道旁。以前曾经只长杂草的破旧小巷变成了四季有花香的花草巷。
“现在大家路过都要比一比哪盆花长得好,邻居间的话也多起来了。”李永茂说,“大家都相信业委会是为我们自己做事的,邻居之间也更团结,原来很少打招呼的邻居现在都喜欢说说笑笑了。”
“麻友”少了,“歌友”多了
杨公桥立交下有一块面积四五百平方米的坝子。受纵横的立交桥的遮挡,这里能避日晒雨淋,再加上地处道路交汇处,从早到晚都热闹非凡。
“原来这里算命的、卖民间膏药的很多,周边麻将馆也多。”67岁的刘洪兰很健谈。在一次活动中,社区发现痴迷麻将的刘洪兰有副“金嗓子”,于是建议她把社区爱唱歌的居民组织起来,成立唱歌队练歌。
最初,唱歌队只在这里挤占了一个角落,练唱《歌唱祖国》等歌曲。没想到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一些曾经的“麻友”也进了刘洪兰的队伍。年过六旬的侯元珍就曾是刘洪兰的“麻友”。看到刘洪兰指挥大家唱歌后,她也试着来凑热闹,没想到渐渐地唱入了迷。最近两年,侯元珍几乎没碰过麻将,精神好了,说话中气十足。
队伍壮大后,刘洪兰还请来会吹奏乐器的居民作伴奏。现在每次活动有六十多名唱歌队员和二十多人的伴奏队伍,占据了这里一半的场地,名字也由“唱歌队”改成了充满艺术情调的“沙杨路星光艺术团”。
“现在在这里活动的不仅是我们,还有很多支队伍。”刘洪兰说,上午是打太极拳和抖空竹、跳健身操的队伍,下午是自己的艺术团、跳舞团,傍晚还有一支由二胡、萨克斯组成的“中西洋乐器队”……
“活动搞起来了,打牌的少了,想算命求菩萨保佑的也没得了,大家天天在一起充满正能量!”刘洪兰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