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两会声音 | 全国政协委员陈贵云: 唤醒农村“沉睡资本” 加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供给

重庆日报全媒体 戴娟

2021-03-10 16:56:39

听新闻

金融对推动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如何唤醒农村“沉睡资本”,加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制度供给,是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民进重庆市委会主委陈贵云关注的重点。

结合前期调研,陈贵云发现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存在三个问题。首先是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登记制度亟待完善。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农村产权的产生与变动采取登记对抗原则,即法律并不强制要求办理产权登记。其次是抵押物价值评估制度亟待完善。农村产权抵押不同于其他财产抵押,土地、宅基地区域位置、耕作习惯、物价、土地肥沃程度等均会影响抵押物价值。第三是农村产权抵押风险防范与违约处置制度亟待完善。由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是农户、金融机构、政府三方正和博弈的分利过程,抵押风险防范、违约处置制度不完善将导致金融机构难以有效收回借款引发大量呆账与坏账,严重影响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的推行。

针对上述问题,陈贵云提出三个建议。在完善农村产权登记制度方面,陈贵云建议,首先鼓励和引导村民对农村产权进行登记;其次,政府部门应将辖区各乡村土地、宅基地使用权的权属、面积、位置等信息录入管理系统,并依照法律规定发放统一的产权证。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若超标的宅基地已经建成住宅的,由产权人向村集体交纳一定的使用费后发放产权证书。与此同时,统一登记要素,由其建立统一的农村产权抵押登记信息管理平台,负责农村产权抵押登记事项,确保信息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共享,便利村民抵押融资。

在建立多元化的抵押物价值评估制度方面,建议由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开展农村产权抵押的各地区开展调研,总结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出台《农村产权价值评估指南》,统一指导全国各地农村产权抵押评估工作。同时,建立多元化的价值评估模式,比如双方协商评估、专家评估、金融机构评估、社会中介机构评估等多元评估模式。

在构建多元化的农村产权抵押风险防范与违约处置制度方面,建议开展“农户+担保公司+金融机构”反担保模式,由农户将土地、宅基地、农业机械等自有财产抵押给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为农户提供担保,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以此防范农户违约风险。开展农村产权抵押保险业务,采取首次保险费率与灵活保险费率相结合模式,对之前未出现违约情况的投保人降低保费,对存在违约记录的投保人适当增加保费。同时,还应提高对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政府补贴力度,以更好保护农户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新重庆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