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秘㊲ | 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探秘大渡口(下)
在重庆,说起大渡口,你会想到重钢;说起重钢,你会想到大渡口。
作为老工业基地,大渡口早已烙下深深的时代印记,以至于在重钢搬迁后,这个“钢铁巨人”经历了难以言说的切肤之痛。
10年产业再造、10年城市更新,10年痛定思痛。
如今的大渡口已将“工业锈带”变为“城市秀带”,走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本期《重庆探秘》带网友走进了大渡口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重庆工业博物馆、义渡小镇,看大渡口的转型路。本期节目全平台播放量35万+。
钢铁“锈”了
大渡口之所以叫大渡口,是因为清朝年间,有一位乡绅捐资购船免费摆渡,在马桑溪形成了长江沿岸数十里最大的渡口,被称为大义渡口。
这种江湖侠义精神与治理仁义精神的文化根基,奠定了大渡口的人文血脉。而我们熟悉的钢城文化也正是这种精神的现实表达。
抗战期间,重钢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军用物资;解放后,重钢生产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我国建成的第二座长江大桥——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其钢轨全部来自重钢……
那段铁血奋进的日子,辉煌与荣耀并存。说大渡口,或者重钢,为近代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人会反对。
在时代的默许中,“重庆”和“大渡口”也悄然划上了等号。
也正因为如此,2011年重钢整体外迁时,大渡口如釜底抽薪。工业产值萎缩,财政收入锐减,陷入“产业空虚”的窘境。
曾经闪亮的工业带“锈”了。
城市亮了
幸运的是,重钢走了,重钢所带来的那种不惧困难的伟大精神,却深深刻进了大渡口的文化血脉之中。
这正是我们此次探秘所看到的——
在早已退役的白沙沱长江铁路大桥,拍婚纱照的年轻人、拍集体照的老年人一波接着一波,他们在斑驳的铁轨上,各自找到历史赋予现实的价值。未来,这里将成为白沙沱长江大桥遗址公园的重要部分。
▲两位老人正在大桥上留影。 夏婧 摄
在重钢旧址,遗留的厂房已变身重庆工业博物馆。八连跨坡屋顶还在,原厂房内的铁轨、主电室还在。百年历史的8000马力双缸卧式蒸汽机横卧在遗址公园中央,展示着工业文化与公共艺术结合的巨大魅力。
专题陈列、科普体验、文创产品,让冰冷的“铁坨坨”活了起来。重庆工业博物馆成为年游客接待量超过30万人次的文博地标。
▲重庆工业博物馆 《重庆探秘截图》
在义渡古镇,青瓦房、石板路里音乐的力量正悄然生长——目前,大渡口区正与音乐专业机构亚洲音乐联盟合作,共同将义渡古镇打造成为音乐小镇。从音乐人培训、音乐人工作室,到音乐酒吧、民宿打造,一条完整的音乐产业链将接入千年古镇的生命线。
▲义渡古镇 图源:大渡口发布
“十里钢城”转型,音乐小镇到来。
根据重庆市统一规划,沿大渡口区长江一线分布的钓鱼嘴半岛、义渡古镇、老重钢厂区等是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打造音乐之城,则是大渡口区在建设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中的重点。
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带”,对大渡口来说,并不是一个“华丽转身”,或者说,这样描述太过轻描淡写。历史文脉的传承、工业遗存的保留、新兴业态的发展……老工业基地在转型中面对的困难总是环环相扣、难上加难。
今天的大渡口,擦去了老工业基地的“锈斑”,却传承了老工业基地的精神;留下了百年沧桑,也拥抱着摩登时尚,正用一种崭新的城市气质抵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