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秘㊳ | 探秘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走进涪陵816工程

重庆探秘㊳ | 探秘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走进涪陵816工程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2021-11-21

在重庆涪陵,有个数字无人不知——816。

它,是一个工程的代号。

1967年,几万建设大军来到涪陵白涛镇。秘密奋战18年后,他们在隐秘的山体里建成了一条长达 20余公里的洞体工程——816工程。它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基地,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建筑。完全能抵御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的冲击,以及抵御8级大地震的破坏。

“震古烁今”“独一无二”“地下长城”……工程解密开放后,人们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它。

本期《重庆探秘》带网友走进了816工程,我们探寻的不仅仅是这个地下迷宫的秘密,更是一段共和国的记忆和一段无悔的青春。

本期节目前平台播放量40万+。

隐秘而伟大

816工程位于重庆涪陵白涛乌江东岸金子山腹地,196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

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工程长约20公里,主洞室共12层,完全隐藏在山体内。洞内共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 130多条。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来到这里的人无不被它的复杂与精密所震撼。

这个奇迹,有多伟大,就有多隐秘。

816工程建设长达18年,前后共投入6万人。816工程是国家最高机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是当年建设者们严格奉行的命令。为了保密,白涛镇曾一度在中国地图上消失。

年轻的工程兵们,恪守着诺言,隐匿在深山之中。用最简单的工具凿出了“世上最大的人工洞体”。

参与过816工程建设的潘开泰老人曾在采访中回忆,很多人在洞里拼搏了十几年,却从没在洞里完整走一圈。有两个亲兄弟在同一个洞工作了几年,竟都不知对方也在。而潘开泰在21世纪初期的一次老同学会中,把大家吓得不轻——“你不是20多年前就已经死了吗?”同学们瞪大了眼睛。

有人的死是长达十几年的“消失”,有人的死,是战友手里的最后一张合影。

资料显示,在整个816建设过程中,先后共有100多名官兵牺牲。其中的76位长眠于洞体3公里外的烈士陵园,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

▲中共工程兵建筑第一二三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816工程景区供图

时代的流变

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816工程停建。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的816,一度成为大山深处的洞体废墟。

为适应军转民,816厂曾做过蛋糕、生产过电视天线、种过蘑菇,最后成为“重庆建峰化工集团公司”,转型生产尿素化肥。

2002年,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工程解密。2010年4月,工程101号主体部分首次对外开放,洞体开放第一天,就有6000多人前来参观。至此,曾经隐蔽的地下核工程遗址成为景点。洞内炫酷的声光电高科技设计,让明明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的事物充满未来感。神秘的反应堆、废弃的货运电梯、墙上的口号……又分分钟把你拉回上个世纪。恍惚间,你似乎听到当年隆隆的开山炮声,头戴柳条制安全帽,脚穿高筒水靴的战士正拿着钢钎铁锹挥汗突进……

2020年,与816地下洞体工程景区互为补充的816小镇应运而生。小镇由816工程原配套机械加工厂遗址改建而成。老一辈建设者的家国情怀与新时代的乡村实践在此结合。

利用工厂办公楼改造的民宿,保留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混凝土预制槽板屋面结构;曾经的职工食堂,改造成三线建设时期的怀旧舞台;老厂房之间打造的无边际水池,充满几何的美感……

▲816小镇里的无边际泳池。 夏婧 摄

816工程为强国而建,因和平而停,又在新时代中因发展而被“唤醒”。

▲游客在816小镇的草坪上眺望远山。 夏婧 摄

蓝天、白云、草坪上嬉戏的小孩、在放着爵士乐的咖啡吧里看书的青年……在816小镇,过去的激情岁月已然转变为今天的理想生活,而没有什么比生活,更能隐喻一个时代的流变。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探秘㊳ | 探秘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走进涪陵816工程

2021-11-21 16:31:46 来源:

在重庆涪陵,有个数字无人不知——816。

它,是一个工程的代号。

1967年,几万建设大军来到涪陵白涛镇。秘密奋战18年后,他们在隐秘的山体里建成了一条长达 20余公里的洞体工程——816工程。它是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基地,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建筑。完全能抵御100万吨当量氢弹空中爆炸的冲击,以及抵御8级大地震的破坏。

“震古烁今”“独一无二”“地下长城”……工程解密开放后,人们用这样的词来形容它。

本期《重庆探秘》带网友走进了816工程,我们探寻的不仅仅是这个地下迷宫的秘密,更是一段共和国的记忆和一段无悔的青春。

本期节目前平台播放量40万+。

隐秘而伟大

816工程位于重庆涪陵白涛乌江东岸金子山腹地,1966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

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工程长约20公里,主洞室共12层,完全隐藏在山体内。洞内共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 130多条。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来到这里的人无不被它的复杂与精密所震撼。

这个奇迹,有多伟大,就有多隐秘。

816工程建设长达18年,前后共投入6万人。816工程是国家最高机密,“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是当年建设者们严格奉行的命令。为了保密,白涛镇曾一度在中国地图上消失。

年轻的工程兵们,恪守着诺言,隐匿在深山之中。用最简单的工具凿出了“世上最大的人工洞体”。

参与过816工程建设的潘开泰老人曾在采访中回忆,很多人在洞里拼搏了十几年,却从没在洞里完整走一圈。有两个亲兄弟在同一个洞工作了几年,竟都不知对方也在。而潘开泰在21世纪初期的一次老同学会中,把大家吓得不轻——“你不是20多年前就已经死了吗?”同学们瞪大了眼睛。

有人的死是长达十几年的“消失”,有人的死,是战友手里的最后一张合影。

资料显示,在整个816建设过程中,先后共有100多名官兵牺牲。其中的76位长眠于洞体3公里外的烈士陵园,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

▲中共工程兵建筑第一二三团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合影。   816工程景区供图

时代的流变

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816工程停建。已完成85%的建筑工程、65%的安装工程的816,一度成为大山深处的洞体废墟。

为适应军转民,816厂曾做过蛋糕、生产过电视天线、种过蘑菇,最后成为“重庆建峰化工集团公司”,转型生产尿素化肥。

2002年,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工程解密。2010年4月,工程101号主体部分首次对外开放,洞体开放第一天,就有6000多人前来参观。至此,曾经隐蔽的地下核工程遗址成为景点。洞内炫酷的声光电高科技设计,让明明已经过去半个世纪的事物充满未来感。神秘的反应堆、废弃的货运电梯、墙上的口号……又分分钟把你拉回上个世纪。恍惚间,你似乎听到当年隆隆的开山炮声,头戴柳条制安全帽,脚穿高筒水靴的战士正拿着钢钎铁锹挥汗突进……

2020年,与816地下洞体工程景区互为补充的816小镇应运而生。小镇由816工程原配套机械加工厂遗址改建而成。老一辈建设者的家国情怀与新时代的乡村实践在此结合。

利用工厂办公楼改造的民宿,保留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混凝土预制槽板屋面结构;曾经的职工食堂,改造成三线建设时期的怀旧舞台;老厂房之间打造的无边际水池,充满几何的美感……

▲816小镇里的无边际泳池。 夏婧 摄

816工程为强国而建,因和平而停,又在新时代中因发展而被“唤醒”。

▲游客在816小镇的草坪上眺望远山。 夏婧 摄

蓝天、白云、草坪上嬉戏的小孩、在放着爵士乐的咖啡吧里看书的青年……在816小镇,过去的激情岁月已然转变为今天的理想生活,而没有什么比生活,更能隐喻一个时代的流变。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