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红色记忆④|这枚触发管,见证聂帅铸就国防科技伟业

革命文物·红色记忆④|这枚触发管,见证聂帅铸就国防科技伟业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2021-05-28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触发管,是原子弹引爆装置的关键部件。彼时,我国一共研发了两枚,一枚随着原子弹爆炸化作烟云,备用的一枚则被永久保存下来。你可知道,保存下来的这枚触发管在哪里? 全媒体系列报道“革命文物·红色记忆”第四集中,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副馆长韩艳,向我们讲述了它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年近六旬的聂荣臻元帅主动请缨,挂帅出征,带领科技大军,开始了科技强军、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

聂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于1961年8月20日,向中央上报了一份绝密报告——《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报告指出:争取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研制出中程、远程地地导弹,爆炸初级的原子弹和能装在导弹上的比较高级的原子弹是可能的。

虽然,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们都憋足一股子劲,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自己的“争气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聂帅也兑现了当年立下的“军令状”。

为了缅怀新中国科技主帅聂帅,信息产业部将这枚备用触发管送给了聂帅女儿聂力将军。1999年11月聂帅馆开馆之际,聂力将军将这一枚极为珍贵的触发管捐赠聂帅馆。“如今,这枚见证了聂帅带领科技大军铸就国防科技伟业的辉煌历程的触发管,静静地被放置在展柜里,向人们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历史,诠释着科技人‘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初心和使命。”韩艳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革命文物·红色记忆④|这枚触发管,见证聂帅铸就国防科技伟业

2021-05-28 11:04:27 来源: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打破了西方世界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触发管,是原子弹引爆装置的关键部件。彼时,我国一共研发了两枚,一枚随着原子弹爆炸化作烟云,备用的一枚则被永久保存下来。你可知道,保存下来的这枚触发管在哪里? 全媒体系列报道“革命文物·红色记忆”第四集中,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副馆长韩艳,向我们讲述了它背后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给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年近六旬的聂荣臻元帅主动请缨,挂帅出征,带领科技大军,开始了科技强军、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

聂帅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后,于1961年8月20日,向中央上报了一份绝密报告——《导弹、原子弹应坚持攻关的报告》。报告指出:争取三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研制出中程、远程地地导弹,爆炸初级的原子弹和能装在导弹上的比较高级的原子弹是可能的。

虽然,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十分艰巨,但广大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指战员们都憋足一股子劲,发誓一定要搞出属于自己的“争气弹”。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聂帅也兑现了当年立下的“军令状”。

为了缅怀新中国科技主帅聂帅,信息产业部将这枚备用触发管送给了聂帅女儿聂力将军。1999年11月聂帅馆开馆之际,聂力将军将这一枚极为珍贵的触发管捐赠聂帅馆。“如今,这枚见证了聂帅带领科技大军铸就国防科技伟业的辉煌历程的触发管,静静地被放置在展柜里,向人们讲述着那段难忘的历史,诠释着科技人‘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的初心和使命。”韩艳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