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寻初心 红色基因永传承|国际主义战士吕玉久:跨越国界的生死守护

革命文物寻初心 红色基因永传承|国际主义战士吕玉久:跨越国界的生死守护

来源:重庆日报全媒体2021-05-31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踏上抗美援朝战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捍卫国家安全、民族尊严的战歌。

“荣获‘特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称号的国际主义战士吕玉久就是其中优秀代表之一,他用年轻生命救出8位朝鲜妇女,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荣昌区荣隆镇宣传委员袁成武称。

▲吕玉久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荣隆镇玉久村的吕玉久纪念馆,这里以序篇、历史篇、英雄篇、纪念篇、发扬篇五个篇章,用“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了英雄光辉的一生。

袁成武介绍,吕玉久于1931年9月出生在荣昌油菜乡凉风村(今荣昌区荣隆镇玉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3人,他排行老大,十几岁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捡煤渣、种田地。

解放后,成渝铁路开建,吕玉久参加了铁路建设,成了一名铁路工人。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同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紧急关头,应朝鲜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此时,吕玉久的儿子才1岁多,但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战场上,吕玉久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受伤的战友。一有空,他就跟战友张明禄(二人是搭档)刻苦训练,提升救援技能,每遇紧急任务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美国飞机向朝鲜黄海道平泉郡金刚山投下大量燃烧弹,顿时山上山下一片火海,50多位当地老百姓和400多名志愿军战士赶至救火。吕玉久和张明禄所在班因前夜执行了任务,一夜未眠,但听闻起火,他们仍拿起救火工具冲向火海。

因火势太大,这里扑灭,那里又燃烧起来,他们的脸被熏黑、头发被烤焦,依然奋不顾身从火海中先后背出吉时子、李贞淑、郑景南、申善花4名朝鲜妇女。

下午14时许,一个好不容易被扑灭火的小山沟又冒起黑烟。吕玉久率先发现情况,立即飞奔过去,张明禄紧随其后跟上。山沟里的野草和树木被引燃,大风一吹,火势更加凶猛。先前在这里救火的朝鲜妇女李浩世、崔春凤、金善玉和郑玉男正迎着火势、忍着呛鼻的浓烟在地上割草,以免火势蔓延到志愿军堆放物资的防空洞。

岂料,一阵大风吹来,火焰将4人围住,情况万分危急。吕玉久、张明禄丝毫没有犹豫,一前一后冲火海,一人背一个再拉一个,并用朝鲜话喊:“火太大,快跑啊!”最终,他俩成功将4人救出,安置到防空洞里。

“火里还有人吗?”突然,吕玉久看见浓烟烈火中似乎还有一个黑影(其实是一块石头),以为是一个人,又一次冲进火里,张明禄也跟了进去。

这一次,吕玉久和张明禄再也没有出来。最终,大火被扑灭,被张明禄、吕玉久救出来的8个妇女跑进尚在冒烟的火场,发现吕玉久扑在石头上,身体已被烧焦,张明禄则倒在距他不到3米的地上。

“我们能活着,是你们牺牲了生命,救出了我们。”8位被救的朝鲜妇女守在烈士身旁,泣不成声地说。

同年8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和朝鲜黄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为张明禄、吕玉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在金刚山树碑纪念,碑上用朝、中两国文字刻着两人的事迹。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吕玉久“特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纪念吕玉久,他出生地凉风村也改为“玉久村”。

“2019年10月25日,我们正式建成并开馆了吕玉久纪念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目前,这里已是荣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中共党员党性教育的基地。”袁成武称。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革命文物寻初心 红色基因永传承|国际主义战士吕玉久:跨越国界的生死守护

2021-05-31 21:59:59 来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踏上抗美援朝战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捍卫国家安全、民族尊严的战歌。

“荣获‘特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称号的国际主义战士吕玉久就是其中优秀代表之一,他用年轻生命救出8位朝鲜妇女,体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荣昌区荣隆镇宣传委员袁成武称。

▲吕玉久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荣隆镇玉久村的吕玉久纪念馆,这里以序篇、历史篇、英雄篇、纪念篇、发扬篇五个篇章,用“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了英雄光辉的一生。

袁成武介绍,吕玉久于1931年9月出生在荣昌油菜乡凉风村(今荣昌区荣隆镇玉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3人,他排行老大,十几岁就开始帮父母分担家庭重担,捡煤渣、种田地。

解放后,成渝铁路开建,吕玉久参加了铁路建设,成了一名铁路工人。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同年10月,美军无视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紧急关头,应朝鲜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此时,吕玉久的儿子才1岁多,但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成为一名志愿军战士。

战场上,吕玉久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抢救受伤的战友。一有空,他就跟战友张明禄(二人是搭档)刻苦训练,提升救援技能,每遇紧急任务总是第一个报名参加。

1953年4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美国飞机向朝鲜黄海道平泉郡金刚山投下大量燃烧弹,顿时山上山下一片火海,50多位当地老百姓和400多名志愿军战士赶至救火。吕玉久和张明禄所在班因前夜执行了任务,一夜未眠,但听闻起火,他们仍拿起救火工具冲向火海。

因火势太大,这里扑灭,那里又燃烧起来,他们的脸被熏黑、头发被烤焦,依然奋不顾身从火海中先后背出吉时子、李贞淑、郑景南、申善花4名朝鲜妇女。

下午14时许,一个好不容易被扑灭火的小山沟又冒起黑烟。吕玉久率先发现情况,立即飞奔过去,张明禄紧随其后跟上。山沟里的野草和树木被引燃,大风一吹,火势更加凶猛。先前在这里救火的朝鲜妇女李浩世、崔春凤、金善玉和郑玉男正迎着火势、忍着呛鼻的浓烟在地上割草,以免火势蔓延到志愿军堆放物资的防空洞。

岂料,一阵大风吹来,火焰将4人围住,情况万分危急。吕玉久、张明禄丝毫没有犹豫,一前一后冲火海,一人背一个再拉一个,并用朝鲜话喊:“火太大,快跑啊!”最终,他俩成功将4人救出,安置到防空洞里。

“火里还有人吗?”突然,吕玉久看见浓烟烈火中似乎还有一个黑影(其实是一块石头),以为是一个人,又一次冲进火里,张明禄也跟了进去。

这一次,吕玉久和张明禄再也没有出来。最终,大火被扑灭,被张明禄、吕玉久救出来的8个妇女跑进尚在冒烟的火场,发现吕玉久扑在石头上,身体已被烧焦,张明禄则倒在距他不到3米的地上。

“我们能活着,是你们牺牲了生命,救出了我们。”8位被救的朝鲜妇女守在烈士身旁,泣不成声地说。

同年8月2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和朝鲜黄海道平泉郡人民政府为张明禄、吕玉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在金刚山树碑纪念,碑上用朝、中两国文字刻着两人的事迹。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授予吕玉久“特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纪念吕玉久,他出生地凉风村也改为“玉久村”。

“2019年10月25日,我们正式建成并开馆了吕玉久纪念馆,纪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目前,这里已是荣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中共党员党性教育的基地。”袁成武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