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重庆与故宫的“千里之缘”——探秘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
当故宫文化碰撞巴渝大地会有怎样的火花?作为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将于6月11日正式开馆。届时,馆内将展出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以及与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相关的复刻文物、书画、雕塑、多媒体装置等,纪念这段故宫文物的万里长征史。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受访者供图
故宫文物与重庆究竟有何历史渊源?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有何特点?请随重庆日报记者的镜头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内,8栋建筑赫然而立、错落有致,其中4栋为文物建筑、4栋为传统风貌建筑。据了解,4栋文物建筑完全按照文物修缮原则进行保护,采取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历史信息。
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前身是瑞典商人创办的安达森洋行仓库。该建筑始建于1891 年,迄今已有130 年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故宫博物院接到指令,将文物装箱,分批启运上海,拉开了故宫文物南迁的序幕。
文物装箱开启南迁之路。
南迁文物是故宫博物院精挑细选的历代宫廷收藏,包括商周青铜、战国玉器、唐宋书画,承载着中华文明的重要文脉。从北京运出后,故宫文物首先运往上海。3年后,文物又从上海运到南京。“七七事变”爆发后,南迁文物再次分成南、北、中三路向西迁移。
回首当年,在那个战火纷飞、交通不便的年代,一万多箱南迁文物行程上万里。经过多方辗转后,中路的文物沿长江水路,由汉口秘密进入重庆,分别放在三处位置保藏,其中一处正是安达森洋行。
抗战期间,这座建筑曾存放了3694箱故宫南迁文物,为保护国宝、传承中华文脉作出了重要贡献。而安达森洋行,也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中这场伟大“文化长征”的见证者。
安达森洋行。
2019年,当年存放故宫文物的4栋文物建筑,被评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在故宫博物院的支持下,重庆将安达森洋行旧址建成“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并由著名建筑师张永和及其团队进行了精心修缮和改造,保持了建筑总体的历史风貌。
此外,区域内4栋传统风貌建筑则加入玻璃幕墙、钢结构、砖木梁等现代元素,建设成了故宫角楼咖啡、文物南迁主题邮局等丰富的文化场馆,呈现出“新与旧的对话与共生”设计感。今后,市民不仅可以在馆内观展,还可在这里购买与故宫相关的文创产品,在重庆就可享受到别样的“京味”。
故宫角楼咖啡。
据重庆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纪念馆将以图文与实物结合的形式还原真实历史,在馆内还将展出六件故宫复刻文物,布展工作正在进行中,“展览将以与故宫文物南迁历史相关的复刻文物、书画、雕塑、多媒体装置等形式展示这段文物的万里迁徙史,欢迎市民朋友前来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