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百年路”重庆舞台精品片段云剧院④|主创说剧@陈涛:渝派杂技的创新表达
一双绣花鞋,一条幽深的石阶,一座阴森的老宅……作家况浩文创作的小说《一双绣花鞋》,讲述了曾经发生在山城的一系列反特斗争,这个故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并在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被改编为影视剧,成为经典IP。如今,重庆的艺术创作者又将这一经典IP搬上了杂技舞台,赋予它更多的生命力。如何用杂技艺术演绎这个经典IP?这部《一双绣花鞋》又有何特色?一起听听该剧总导演、重庆杂技艺术团团长陈涛来摆一摆——
杂技+蒙太奇,增强故事可看性
“杂技剧,首先剧情为杂技提供空间、杂技也要为剧情的呈现提供素材。”陈涛称,杂技剧《一双绣花鞋》从剧本入手进行了大量创新性尝试。
“从剧本来看,我们在尊重原著及影视剧基本情节的基础上将原著故事调整为线性叙事,同时简化了部分情节,突出矛盾情节设置。”陈涛说,这种剧情设置营造了紧张神秘却又危机四伏的环境氛围,很好地降低了杂技剧的叙事难度,同时为杂技演出的呈现提供了足够的腾挪空间。
“舞台空间是有限的,这个故事的容量却是巨大的,创排过程中,我们打破了许多原有的杂技节目编排和表演模式。”陈涛介绍,在以杂技艺术为本体的基础上,他们还合理融入了现代戏剧的表演元素以及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以两度空间在同一时刻交替呈现的情景调度,来营造出浓郁的反特故事神秘氛围。
全程无台词,肢体动作展现重庆特色
“杂技是一门通过肢体语言展现情感的艺术,我们就应该发挥它的长处。”陈涛说,杂技技巧特别适合场景渲染,所以在《一双绣花鞋》的剧情设计中,团队就大胆作了创新——把杂技、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与激战和谍战的故事情节非常紧密、巧妙地结合起来。
整部剧的表演过程中,来自重庆杂技团的演员们一方面用精湛的演技把观众带回70年前的重庆,还在技术手段上,集合了高空攀越、翻腾特技以及跑酷等多种形式,将杂技“惊、险、特”的特点融入立体舞台叙事,再现解放初期艰险复杂的反特斗争。例如在展现“电厂庆典”时,演员们在众多杂技别类、技巧动作中选择了高车顶碗、车技、晃管、跳板等精彩的杂技技巧,与开场的爵士舞元素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喜悦、胜利的气氛。
运用现代影像技术,营造紧张氛围
陈涛笑言,当下杂技剧就是需用故事剧情带动杂技技巧,这一点也可以运用现代影像技术,帮助叙事。
比如《一双绣花鞋》在剧目编排上,他们就充分利用了现代影像技术,综合运用声、光、电、影等技巧,将人物介绍等信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生动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营造出故事的神秘氛围。
拓展演区,打破舞台调度常规
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杂技并不擅长于抒情叙事,但陈涛认为,《一双绣花鞋》以别出心裁的巧思和不落窠臼的气魄实现了“技”与“戏”的有机融合。
这部戏在舞台设计上打破了舞台调度的常规手法:既设置了前后左右表演区,还增加了上下表演场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重塑与创新的尝试。比如在“林宅宴会”那一幕,演员不光运用了魔术表演为剧情增加意趣,还以对手技巧、大桌滚环等杂技技巧来表达敌我斗争的场景,增强剧目可看性。
“我们新增立体表演场域目的是在一方有限空间充分发挥杂技演员特有的肢体动作优势,将更多惊险、刺激又多元、立体的表演呈现给观众,从而增强了演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陈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