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百年路”重庆舞台精品片段云剧院⑥|主创说剧@周利:用京剧唱响一出红岩赞歌
1945年,张露萍轻吻了“小萝卜头”的脸后,镇定地走向刑场。临行前,她扬起双臂,高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时年24岁。如今,在红岩精神的发源地,一群戏曲人用国粹,将她的故事广泛传播,让更多观众与张露萍进行“对话”。怎样让英烈的故事“活”在当下?这部京剧《张露萍》又有何特色?听听该剧主演、重庆京剧院副院长周利聊聊“张露萍”——
京韵飞扬:唱腔优美细腻
艺术创作多为虚构,历史事件贵在真实。如何用京剧艺术来展现英烈的故事?在周利看来,这需要保留传统戏曲的固定程式。
剧中周利的唱腔清亮动听,扮相秀丽端庄,既有重庆妹儿的大胆泼辣,韧劲十足;也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典雅端庄,给人以美的享受。比如第五场戏是张露萍夜晚跳窗送情报,为了剧情的需要,周利演绎了一段昆曲演唱和大段的翻身、圆场、卧鱼等戏曲程式动作,表现出张露萍勇敢、机智的人物个性。
“明天的人间很美很美,明天的百姓喜笑颜开……”京剧《张露萍》开始便以一曲优美动听的京歌拉开序幕。周利认为,剧中唱腔具有老腔新创的特点,这是现代京剧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本剧中亦起到推波助澜的关键作用。
“朱绍玉先生根据我们的尚派演唱风格,进行老腔新创,不仅具有浓厚的尚派韵味,同时还有新的音乐元素。”她介绍道,特别是第七场“天要黑了,心儿静了”和“明天的人间很美”。用京歌式的演唱、吟唱,把观众带到美好的意境,也塑造了张露萍朴实、真切、清新、自然的形象。
京剧“变脸”:管弦乐、探戈舞齐入戏
说到京剧《张露萍》的气质,周利认为它紧扣红岩主题,却又始终洋溢着强烈的时代感和青春元素,以此打动观众的心。用周利的话来说是“用适当的现代元素,让70年前的英烈故事变得‘时尚’起来”。为此剧中伴奏的音乐除传统的京胡、月琴、板鼓,还加入了交响乐,让全剧显得意境浓郁、时尚大气。
而整个演出中,充满了重庆元素,“棒棒舞”“发报舞”甚至探戈等舞蹈元素亮相,让该剧有了几分现代的气息。例如在汽笛声中,棒棒们大喊着“我是重庆人”,举着扁担跳的集体舞,也让该剧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
老戏新创:理解剧中人物的痛苦与委屈
说起周利与张露萍的“缘分”,时光还要倒回到2009年。“我在网上查资料时,无意间看到《七月里的石榴花》这本书,女主角就是张露萍。”周利说,在仔细阅读这本书后,她被张露萍的故事所震撼。然而从来没有演过潜伏题材,出演张露萍成为周利新的挑战。“演好张露萍最重要的并不是技巧,而是从心里走进她的世界,了解她对信仰的追求,理解她的痛苦与委屈。”周利坦言,为此她从张露萍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路历程来体验人物内心。
“她热爱生活、崇尚自由,虽然身处暗无天日的牢笼之中,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已近尽头,但依然坚信明天的美好,这就是张露萍的可爱之处。”周利说,在这种状态下,她找到了一种与张露萍的心灵触摸。
让周利印象深刻的是,因为太过投入,她出演《张露萍》时在舞台上流下了眼泪,那种心痛的感觉在演出结束时还未消退。“那是一场讲张露萍在被国民党拷打后,经过周公馆有家不能回的情节。”周利当时穿着白旗袍,在舞台上轻轻吟唱“天要黑了,心儿静了,女儿大了……”整整12分钟的唱段,台下鸦雀无声,“心有种被撕裂的感觉。”周利说,我要把张露萍这种积极、乐观、坚定的事业追求在剧中一直延续下去,并且通过塑造这一角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张露萍,并反思自己应该以什么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