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涛:主动出击、打磨精品,让精品力作焕发出应有价值

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涛:主动出击、打磨精品,让精品力作焕发出应有价值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2-03-27

“由于疫情原因,我们虽然暂停了驻场演出,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容不得半点马虎。”3月2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重庆国际马戏城排练厅内见到了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涛。他正在和指导老师们一起密切注视着正在练习的杂技演员,不时插话指点他们两句。

▲排练厅里,陈涛(右)正在指导演员们训练。(受访者供图)

陈涛8岁开始学习杂技表演,至今已从事杂技工作30余年。作为一名杂技演员,他主演及创排剧节目达30余项,一大批优秀杂技魔术艺术作品在重大赛场上斩获大奖。他常说,院团要生存,不能一味地“等、靠、要”,而是要主动出击、自寻出路、打磨精品,让精品力作焕发出应有的价值。

2019年5月,陈涛带领重庆杂技艺术团立足场馆资源,探索“主题演出+节日互动”驻场演出新模式,打造了重庆主城区首台文旅驻场演出《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演出内容突破传统杂技表演形式,以“现代杂技表演”为核心,汇集重庆杂技艺术团近年来多个国内外大赛金奖、金牌节目。迄今该演出已上演700余场,接待观众约50万人次,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刚开始,一场演出台下空空荡荡,有时只有一两个观众。”陈涛回忆,但优质的节目质量,使得演出逐渐形成了口碑,吸引着更多观众。渐渐地,最多容纳1500人的剧场很快上座率达到八成、满座,甚至要后排摆上独凳加座。他们也相继与百余家旅行社签约,与各大票务平台达成合作。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来,到重庆看杂技、逛国际马戏城,这里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之一。

晚上有驻场演出,白天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在陈涛的带领下,重庆杂技艺术团率先在全国专业文艺院团中探索出“互动体验+现场观演”的艺术研学模式,打造了全国首个以杂技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研学基地,让更多学生走进马戏城,体验杂技之美,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该活动已开展近200场,接待中小学生15万余人次。“我们结合着中小学各年龄层,开发了30余个研学项目,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艺术普及。”陈涛表示,这不仅实现了剧院资源的有效转化,也探索了一条适合重庆杂技艺术团发展的新路子。

“票房收入增加,演职员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陈涛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持续开展驻场演出及研学活动,并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和更大的创新,为推动我市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涛:主动出击、打磨精品,让精品力作焕发出应有价值

2022-03-27 12:24:40 来源:

“由于疫情原因,我们虽然暂停了驻场演出,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容不得半点马虎。”3月25日,重庆日报记者在重庆国际马戏城排练厅内见到了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涛。他正在和指导老师们一起密切注视着正在练习的杂技演员,不时插话指点他们两句。

▲排练厅里,陈涛(右)正在指导演员们训练。(受访者供图)

陈涛8岁开始学习杂技表演,至今已从事杂技工作30余年。作为一名杂技演员,他主演及创排剧节目达30余项,一大批优秀杂技魔术艺术作品在重大赛场上斩获大奖。他常说,院团要生存,不能一味地“等、靠、要”,而是要主动出击、自寻出路、打磨精品,让精品力作焕发出应有的价值。

2019年5月,陈涛带领重庆杂技艺术团立足场馆资源,探索“主题演出+节日互动”驻场演出新模式,打造了重庆主城区首台文旅驻场演出《魔幻之都·极限快乐Show》。演出内容突破传统杂技表演形式,以“现代杂技表演”为核心,汇集重庆杂技艺术团近年来多个国内外大赛金奖、金牌节目。迄今该演出已上演700余场,接待观众约50万人次,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刚开始,一场演出台下空空荡荡,有时只有一两个观众。”陈涛回忆,但优质的节目质量,使得演出逐渐形成了口碑,吸引着更多观众。渐渐地,最多容纳1500人的剧场很快上座率达到八成、满座,甚至要后排摆上独凳加座。他们也相继与百余家旅行社签约,与各大票务平台达成合作。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来,到重庆看杂技、逛国际马戏城,这里成为游客的打卡地之一。

晚上有驻场演出,白天的时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在陈涛的带领下,重庆杂技艺术团率先在全国专业文艺院团中探索出“互动体验+现场观演”的艺术研学模式,打造了全国首个以杂技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研学基地,让更多学生走进马戏城,体验杂技之美,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该活动已开展近200场,接待中小学生15万余人次。“我们结合着中小学各年龄层,开发了30余个研学项目,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艺术普及。”陈涛表示,这不仅实现了剧院资源的有效转化,也探索了一条适合重庆杂技艺术团发展的新路子。

“票房收入增加,演职员工的收入也水涨船高,企业发展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陈涛表示,接下来,他们将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持续开展驻场演出及研学活动,并在现有基础上寻求新的突破和更大的创新,为推动我市文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