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面对面⑫ |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 孔令勇:抓机遇迎挑战 围绕“产城职创”办职教
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秉承“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以校育人优产”的理念,围绕“产城职创”办职教,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产业提质增速,助力永川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打造西部职教名城。
9月2日,重庆市永川职业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孔令勇走进《重庆日报新闻会客厅》,与我们分享学校如何在职教黄金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注重庆日报客户端、重庆日报网、重庆日报官方抖音、官方微博及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重庆日报百家号、新重庆、上游新闻等,均可收看访谈并参与留言互动。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永川职教中心在以党建引领“双优”建设方面进行了非常多的有益探索,在这里想请您跟我们分享一下在探索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孔令勇:好的。永川职教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突出党的领导作用,积极发挥党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打造“职教红”党建品牌,培育一批匠心先锋,建强基层堡垒,切实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高工作协同力,提升组织凝聚力,为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学校以国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重庆市“双优”学校项目建设为基础,着力实施“全面提升党建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三教”改革、“打造优质专业”、“实施信息化2.0”、“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及“中德职教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等“7+3”十项重点任务。到2023年,学校办学条件将优质达标,力争成为全国优质学校,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主持人:我了解到学校的新校区在6月份已经建成投用了。这也是一个助推学校发展的好机会。那么接下来我们有什么新的目标和计划吗?
孔令勇:我们在永川区委、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建成投用,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学校积极贯彻落实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围绕永川区“2235”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了学校“11121”发展规划和建设发展目标。争取到2025年,力争完成新校区二期建设,办学规模达到一万人以上,全面建成成渝双城经济圈“产城职创”示范学校,西部职教基地窗口学校。
主持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采取了哪些举措来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孔令勇:我们学校现有教职员工500余人,其中,重庆市教学名师2人,特级教师2人,正教授级教师3人,产业技能导师80余人,市区级骨干教师112人,“双师型”教师达到了90%以上。学校按照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标准,以“专家引领、校校帮扶、院系结对”为思路,实施教师团队分类、分层培养,推进教师考核、考评改革,全面激活教师活力。学校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7个“名师工作室”,将继续打造2-5个市级以上教学创新团队,培养一批全国、市、区级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
近年来,我们的教师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技能比赛、教学比赛、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重庆市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重庆市班主任能力比赛二等奖1项,发明专利、新型实用技术专利17项;国家注册会计师、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重庆市综合评标专家等专家型教师21人。在研国家、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16项,其中重点课题4项。
主持人:一直以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那么学校怎么样去践行这样的历史使命呢?
孔令勇:学校紧密对接重庆“6+5”和永川“5+3”产业体系,积极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校分四个系分层运行,实现管理的扁平化。重点开设汽车制造与维修、数控技术、机器人、大数据应用等18个专业,其中,7个专业是重庆市级以上重点专业,5个专业为在建重庆市优质专业,我们通过采取“1+N”校企合作模式,与长城汽车、利勃海尔、太平洋精工等5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合作,创新实施“双元制”中德联合培养,为重庆和永川产业发展储备、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为永川区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输送学生3000余名,学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留渝60%以上,留永在40%左右。年开展社会培训10000人次以上,有效服务于技能型社会的建设。
学校常年组织党课讲师团和党员志愿者对口服务永川区23个镇街,每年投入经费50余万元,党员结对帮扶在校困难学生、贫困家庭,慰问留守儿童、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和新型农民工培训,受到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主持人:永川区现在以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那么对于学校来说如何抓住这个发展契机,去打造“产城职创”办学特色呢?
孔令勇:我们要围绕“产城职创”办职教,助力永川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职教基地建设,以新校区投用为新起点,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产业提质增速,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建设,努力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者、城市建设的参与者、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创新创业的引领者”。
第一个方面是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者。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增加企业订单班数量,引进企业共建工程师学院,建设一批实训“双基地”,真正达到“1对1”的校企合作关系,确保每一个专业有1个以上的校企合作企业。认真实施和实践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严格行业标准为地方企业培养大批适用的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助推现代智造业上水平,支撑地方产业更好发展。
第二方面是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将学校新校区建设融入城市发展,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彰显西部职教基地内涵特色,努力做到学校建设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体现“校在城中、城在校中,城校互动、校景共融”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师生成为城市形象的维护者、城市文明的守护者,城市发展的建设者。
第三方面是成为职业教育的先行者。大力推进办学模式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对外交流,在国际合作、培养模式方面先行先试,有效串联教育改革、人才培养、产业发展、创新创业,实现多要素良性互动,互为促进,全面提升。
第四方面是成为创新创业的引领者。以建设“双创”基地,建设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技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导师工作室”等为关键要素,让企业行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开展协同创新工作,引导学生一起创新创业,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扎实推进学校管理体制创新,打造一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业、胜于创业的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