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是怎样炼成的⑪|经历两次大起大落 建峰浩康从濒临倒闭逆袭成为全球第一

“专精特新”企业是怎样炼成的⑪|经历两次大起大落 建峰浩康从濒临倒闭逆袭成为全球第一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2-04-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去年以来,党中央召开的多个重要会议,都提出要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更是首次将“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专精特新”,成为当前的产业热词。

截至目前,重庆已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余家,其中118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为何身怀绝技,凭什么能“独步江湖”,他们的“功夫”是如何练成的?重庆日报推出《“专精特新”企业是怎样炼成的》系列报道,与你分享他们精彩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

企业名片

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

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建峰浩康)成立于2008年6月,专注精细化工领域,主要生产新型、环保、高品质的高浓度甲醛、六羟甲基三聚氰胺、醚化氨基树脂等材料,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其生产的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以约6成市占率位列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2022年4月7日,空中俯瞰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豪掷近3千万元要大干一场

建厂当年即亏损停产

2008年6月,建峰浩康成立了。

成立这家企业,是为了抓住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此前不久,全球最大的双甘膦供应商美国孟山都因产品安全问题宣布停产。

双甘膦在除草剂、医药、橡胶、电镀、染料等行业都有广泛运用,市场需求大。孟山一直牢牢占据着全球双甘膦市场6成以上的份额,这次停产,造成全球双甘膦价格从每吨1万多元飙升至5万多元。

瞄准孟山都留下的这块“肥肉”,建峰浩康豪掷近3千万元,新建厂房、购置设备,雄心勃勃地开干了。

然而,有类似想法的企业,远不止建峰浩康一家。蜂拥而来的同行加剧市场竞争,短短几个月内,上游材料价格疯涨,双甘膦生产成本水涨船高,每吨超过4万元。火上浇油的是,此后不久,孟山都宣布复产,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双甘膦价格骤降至每吨不到2万元。

产得越多亏得越多。无奈之下,建峰浩康只能停产,让大部分员工回家休息,靠低价卖存货勉强发工资,艰难度日。从开业到停产,仅仅半年时间。

辗转多地调研苦寻出路

自主研发出拳头产品却又面临环保难题

建峰浩康该何去何从?

“中小企业虽然抗风险能力弱,但在经营方向的调整上更加灵活。”建峰浩康董事长王文武说,当时,公司给大多数员工放了假,但他还是坚持留下了30多人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新产品,为公司找到出路。

不过,自主研发谈何容易。一方面,化工属于重资产行业,闲置的生产设备、积压的原料和产品库存已经耗去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和技术团队中,大部分只有中技学历。有这个研发能力吗?

“不行也得行,跟风的企业迟早要倒,自主研发才是出路。”王文武在给团队鼓劲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公司的钱不多了,研发的产品,既要有好的市场前景,在生产时又要减少投入,最好用现有设备就能生产。

2009年元旦刚过,王文武带着团队辗转北京、天津、大连等多地连续调研,路上的时间就翻看各种行业杂志和专业书籍,最终锚定目标:六羟甲基三聚氰胺。

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醚化氨基树脂,可用于生产车漆、轮胎粘合剂、衣服整理剂、彩钢板、易拉罐外层涂料等,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可以通过工业化手段大规模生产。

▲2022年4月7日,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介绍高浓度甲醛制备工艺。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研发工作随即展开。缺少试验装置,就找关系好的单位借,王文武甚至还把家里的电饭煲改造成加热器。专业知识不够,团队就主动加班,饿了、渴了就吃泡面、喝面汤,困了就在楼板上打个盹,洗把冷水脸继续做试验。

勤能补拙,在公司资金即将耗尽的紧迫境况下,团队仅用1个月时间研发成功。并且,相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晾晒法,建峰浩康独特的析晶工艺,可以降低产品中的游离甲醛含量,更加环保。

然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甲醛的废水。含醛废水的处理,是行业的共性问题,当时,建峰浩康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2016年前后,随着环保政策日益收紧,一道生死攸关的难题摆在了建峰浩康面前:如果不处理好废液排放问题,未来的高额罚款将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背水一战实现关键突破

环保“优等生”成细分市场世界冠军

没有退路,建峰浩康只能背水一战。

当时,建峰浩康总经理李平带着技术团队,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工业园区周围的山路上,一边步行锻炼,一边利用早晨头脑最清醒的时间集思广益,讨论解决思路。

讨论到上午8点,大家回到实验室查资料、做试验。最终找到破题的方法:提高甲醛溶液的浓度,让产生的工业废水可以循环利用。经过论证,56%的甲醛浓度,是循环工艺要求的阈值。

不过,一个更难的问题,随之而来。2016年前后,世界一流的高浓度甲醛制备工艺,在成本、质量和安全因素的制约下,也只能达到50%的浓度。高浓度甲醛制备困难,同时,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也极为有限。制备高浓度甲醛通用的铁钼法,一套设备就需要近3亿元,公司不可能拿得出这笔钱。

▲2022年4月7日,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调度室正在控制生产流程。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谁说没有高端设备就做不出来?要试了才晓得。技术团队再次沿用5点起床、步行醒脑探讨思路、8点开始试验的工作方法,利用银法工艺,一步步提高甲醛浓度。这种工艺比铁钼法更难,但生产成本不到铁钼法的十分之一。

37%,40%,45%,48%……到2016年下半年,建峰浩康终于掌握了用银法制取56%浓度甲醛的方法,实现了对制取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产生的废液的循环利用,做到了废液“零排放”,相关工艺获得专利授权。

循环工艺的应用,解决的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提升了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的产量。同时,因为采用银法工艺,甲醛中的杂质(甲酸)含量更低,也让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的质量更加稳定,下游产品也因此更加安全、环保。

此后几年,那些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含醛废水的同行们,逐渐被淘汰、关停。而这边厢,建峰浩康已经成为国际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的高浓度甲醛供应商,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6成。这家企业,由此在细分市场跻身世界冠军。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专精特新”企业是怎样炼成的⑪|经历两次大起大落 建峰浩康从濒临倒闭逆袭成为全球第一

2022-04-26 16:48:18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去年以来,党中央召开的多个重要会议,都提出要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今年全国两会,更是首次将“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专精特新”,成为当前的产业热词。

截至目前,重庆已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余家,其中118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些“专精特新”企业为何身怀绝技,凭什么能“独步江湖”,他们的“功夫”是如何练成的?重庆日报推出《“专精特新”企业是怎样炼成的》系列报道,与你分享他们精彩的成长故事。敬请关注。

企业名片

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

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建峰浩康)成立于2008年6月,专注精细化工领域,主要生产新型、环保、高品质的高浓度甲醛、六羟甲基三聚氰胺、醚化氨基树脂等材料,2021年被评为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其生产的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以约6成市占率位列全球市场份额第一。

▲2022年4月7日,空中俯瞰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豪掷近3千万元要大干一场

建厂当年即亏损停产

2008年6月,建峰浩康成立了。

成立这家企业,是为了抓住一个难得的市场机遇:此前不久,全球最大的双甘膦供应商美国孟山都因产品安全问题宣布停产。

双甘膦在除草剂、医药、橡胶、电镀、染料等行业都有广泛运用,市场需求大。孟山一直牢牢占据着全球双甘膦市场6成以上的份额,这次停产,造成全球双甘膦价格从每吨1万多元飙升至5万多元。

瞄准孟山都留下的这块“肥肉”,建峰浩康豪掷近3千万元,新建厂房、购置设备,雄心勃勃地开干了。

然而,有类似想法的企业,远不止建峰浩康一家。蜂拥而来的同行加剧市场竞争,短短几个月内,上游材料价格疯涨,双甘膦生产成本水涨船高,每吨超过4万元。火上浇油的是,此后不久,孟山都宣布复产,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双甘膦价格骤降至每吨不到2万元。

产得越多亏得越多。无奈之下,建峰浩康只能停产,让大部分员工回家休息,靠低价卖存货勉强发工资,艰难度日。从开业到停产,仅仅半年时间。

辗转多地调研苦寻出路

自主研发出拳头产品却又面临环保难题

建峰浩康该何去何从?

“中小企业虽然抗风险能力弱,但在经营方向的调整上更加灵活。”建峰浩康董事长王文武说,当时,公司给大多数员工放了假,但他还是坚持留下了30多人的管理和技术团队,希望通过自主研发新产品,为公司找到出路。

不过,自主研发谈何容易。一方面,化工属于重资产行业,闲置的生产设备、积压的原料和产品库存已经耗去了公司的大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和技术团队中,大部分只有中技学历。有这个研发能力吗?

“不行也得行,跟风的企业迟早要倒,自主研发才是出路。”王文武在给团队鼓劲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公司的钱不多了,研发的产品,既要有好的市场前景,在生产时又要减少投入,最好用现有设备就能生产。

2009年元旦刚过,王文武带着团队辗转北京、天津、大连等多地连续调研,路上的时间就翻看各种行业杂志和专业书籍,最终锚定目标:六羟甲基三聚氰胺。

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下游产品醚化氨基树脂,可用于生产车漆、轮胎粘合剂、衣服整理剂、彩钢板、易拉罐外层涂料等,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可以通过工业化手段大规模生产。

▲2022年4月7日,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介绍高浓度甲醛制备工艺。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研发工作随即展开。缺少试验装置,就找关系好的单位借,王文武甚至还把家里的电饭煲改造成加热器。专业知识不够,团队就主动加班,饿了、渴了就吃泡面、喝面汤,困了就在楼板上打个盹,洗把冷水脸继续做试验。

勤能补拙,在公司资金即将耗尽的紧迫境况下,团队仅用1个月时间研发成功。并且,相比当时普遍采用的晾晒法,建峰浩康独特的析晶工艺,可以降低产品中的游离甲醛含量,更加环保。

然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甲醛的废水。含醛废水的处理,是行业的共性问题,当时,建峰浩康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

2016年前后,随着环保政策日益收紧,一道生死攸关的难题摆在了建峰浩康面前:如果不处理好废液排放问题,未来的高额罚款将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背水一战实现关键突破

环保“优等生”成细分市场世界冠军

没有退路,建峰浩康只能背水一战。

当时,建峰浩康总经理李平带着技术团队,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工业园区周围的山路上,一边步行锻炼,一边利用早晨头脑最清醒的时间集思广益,讨论解决思路。

讨论到上午8点,大家回到实验室查资料、做试验。最终找到破题的方法:提高甲醛溶液的浓度,让产生的工业废水可以循环利用。经过论证,56%的甲醛浓度,是循环工艺要求的阈值。

不过,一个更难的问题,随之而来。2016年前后,世界一流的高浓度甲醛制备工艺,在成本、质量和安全因素的制约下,也只能达到50%的浓度。高浓度甲醛制备困难,同时,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也极为有限。制备高浓度甲醛通用的铁钼法,一套设备就需要近3亿元,公司不可能拿得出这笔钱。

▲2022年4月7日,重庆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调度室正在控制生产流程。 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谁说没有高端设备就做不出来?要试了才晓得。技术团队再次沿用5点起床、步行醒脑探讨思路、8点开始试验的工作方法,利用银法工艺,一步步提高甲醛浓度。这种工艺比铁钼法更难,但生产成本不到铁钼法的十分之一。

37%,40%,45%,48%……到2016年下半年,建峰浩康终于掌握了用银法制取56%浓度甲醛的方法,实现了对制取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产生的废液的循环利用,做到了废液“零排放”,相关工艺获得专利授权。

循环工艺的应用,解决的不仅是环保问题,还提升了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的产量。同时,因为采用银法工艺,甲醛中的杂质(甲酸)含量更低,也让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的质量更加稳定,下游产品也因此更加安全、环保。

此后几年,那些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含醛废水的同行们,逐渐被淘汰、关停。而这边厢,建峰浩康已经成为国际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公司的高浓度甲醛供应商,六羟甲基三聚氰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约6成。这家企业,由此在细分市场跻身世界冠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