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3)》发布 去年重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40.6亿元

《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3)》发布 去年重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40.6亿元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3-09-04

9月4日,2023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论坛在重庆科技馆举行。论坛上,重庆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樊自甫发布了《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3)》(简称《报告》)。

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3%提升至2022年的7.7%

“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并从高速扩张的外延式增长阶段进入更加注重内涵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樊自甫从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整体概况、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等3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他表示,重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断壮大,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240.6亿元,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3%提升至2022年的7.7%。这一方面得益于重庆积极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物联网等“芯屏端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得益于重庆大力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累计达到3.5万余家,软件业务收入达2705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位列全国第9位。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城市治理、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加速构建,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让重庆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数字资源价值尚未充分释放

不过,樊自甫坦言,当前,重庆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资源价值尚未充分释放、数字产业整体能级不高、数字化转型进程较为缓慢、数字基础设施建用不匹配等问题。

比如,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多,尚未创建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科研成果数量较少,信息存储、光学和摄影、半导体元件、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不到全国的1%。

数字产业整体能级不高体现在:“芯屏端核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电子、汽车、装备等产业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仅位列全国第12位,仅有与四川联合申报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创新联合体

未来,重庆数字经济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对此,《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推进5G精品网络和虚拟专网规模化建设,加大“千兆城市”建设力度,持续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按需扩容;积极打造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中的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态势。

其次,持续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创新。比如,聚焦语言和通用视觉大模型生成、跨多模态融合迁移、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化、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攻关突破;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协同攻关”机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等。

第三,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一方面,提速数字产业化步伐,推进“芯屏端核网”集群建设,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全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另一方面,提质产业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专项行动计划。此外,加快构建“政府+平台+服务”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

《报告》还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资源价值,提升政务数据共享汇聚数量和质量,推进数据合法合规交易,安全有序推进数据跨境流动;推动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比如绘制成渝地区数字产业精准对接图谱,出台数字产业梯度转移政策,通过产业链布局、重大项目调度,推动两地优势产业互补支撑、特色产业强强联合;加大数字经济人才支撑保障,比如对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需求集中发力,加快构建前沿数字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大力培养“数字工匠”,以高校、职业院校为载体,聚焦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留用,推动全市“数字工匠”数量稳步增长。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3)》发布 去年重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2240.6亿元

2023-09-04 19:24:54 来源:

9月4日,2023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论坛在重庆科技馆举行。论坛上,重庆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樊自甫发布了《重庆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报告(2023)》(简称《报告》)。

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3%提升至2022年的7.7%

“数字经济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引擎,并从高速扩张的外延式增长阶段进入更加注重内涵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樊自甫从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整体概况、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等3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他表示,重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断壮大,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240.6亿元,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3%提升至2022年的7.7%。这一方面得益于重庆积极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核心器件、物联网等“芯屏端核网”智能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得益于重庆大力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取得积极成效,2022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累计达到3.5万余家,软件业务收入达2705亿元,同比增长10.5%,规模位列全国第9位。

与此同时,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城市治理、数字经济发展生态加速构建,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让重庆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数字资源价值尚未充分释放

不过,樊自甫坦言,当前,重庆数字经济发展还存在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资源价值尚未充分释放、数字产业整体能级不高、数字化转型进程较为缓慢、数字基础设施建用不匹配等问题。

比如,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多,尚未创建数字技术领域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科研成果数量较少,信息存储、光学和摄影、半导体元件、半导体组件与集成电路等领域的专利数量不到全国的1%。

数字产业整体能级不高体现在:“芯屏端核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缺失,电子、汽车、装备等产业核心部件对外依存度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仅位列全国第12位,仅有与四川联合申报的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组建创新联合体

未来,重庆数字经济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对此,《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首先,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推进5G精品网络和虚拟专网规模化建设,加大“千兆城市”建设力度,持续推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按需扩容;积极打造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园区、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中的数字基础设施应用场景,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发展态势。

其次,持续加大数字技术研发创新。比如,聚焦语言和通用视觉大模型生成、跨多模态融合迁移、卫星互联网天地一体化、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攻关突破;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项、协同攻关”机制,以龙头企业为核心,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等。

第三,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一方面,提速数字产业化步伐,推进“芯屏端核网”集群建设,深入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场景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全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园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另一方面,提质产业数字化发展,深入实施《重庆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3—2027年)》等专项行动计划。此外,加快构建“政府+平台+服务”数字化转型生态系统。

《报告》还提出,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要充分释放数据要素资源价值,提升政务数据共享汇聚数量和质量,推进数据合法合规交易,安全有序推进数据跨境流动;推动成渝地区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比如绘制成渝地区数字产业精准对接图谱,出台数字产业梯度转移政策,通过产业链布局、重大项目调度,推动两地优势产业互补支撑、特色产业强强联合;加大数字经济人才支撑保障,比如对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需求集中发力,加快构建前沿数字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大力培养“数字工匠”,以高校、职业院校为载体,聚焦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才,优化人才环境,促进人才留用,推动全市“数字工匠”数量稳步增长。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