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当代化表达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芭蕾舞剧《旗帜》在渝上演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所愿。”这是当代人最想告诉先烈的话语……10月27日至28日,由广州芭蕾舞剧院创排的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获奖作品——芭蕾舞剧《旗帜》连续两晚献演重庆国泰艺术中心。该剧用民族情感与芭蕾技巧融为一体的当代化表达,新颖重现了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理想与情怀,实现了革命现实题材和浪漫主义芭蕾艺术的完美结合,让战友间的革命友情、烈士与家人的脉脉温情和恋人间的不渝爱情跃然于舞台之上。

《旗帜》是中国舞台艺术史上首部讲述广州起义战斗历程的芭蕾舞剧。1927年,数千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时任总指挥张太雷也牺牲在一线,年仅29岁。
该剧以舞言情、以舞秉志、以舞释剧,展开了一幅先烈们为国为民英勇战斗的历史群像。“古典芭蕾、民间、现当代等舞蹈语汇不同,但无论采用怎样的形式,最终的目的都是讲好红色故事。”该剧总导演王舸曾经介绍,《旗帜》不但通过芭蕾艺术的常规动作表现出革命战士的英雄气概,同时将西方芭蕾造型本土化,发展和呈现出一套充分展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的肢体造型。
与以往舞剧不同的是,该剧在以可歌可泣的真实历史为蓝本的基础上,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不同角色、不同时空的视角,讲述了广州起义中不同人物的故事,生动反映出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让该剧有了类似于电影中的“故事线”,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出了先烈的奋斗历程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演出在广州起义手持钢枪的起义军充满力量的群舞中开场。在屠杀的时刻,一位母亲抱着她的孩子,唱起了温馨的广东儿歌《月光光》,将哀伤氛围反衬到了顶点……
张太雷在牺牲后“梦回”家乡,这个桥段触动了无数观众。演出现场,当他“魂归”家中,看到母亲和妻子为他留好饭菜,却只能将白酒洒向大地之时,他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情感,也令许多观众忍不住随他一起热泪盈眶。
张太雷的战友——女主角游曦的情感同样令人动容。她的丈夫也在这场战斗中牺牲,尽管她在人前强装坚强,却在独处时再也无法抑制住强烈的思念。独舞中,她用高低两个空间的舞姿变幻,让悲怆跃然于足尖之上,人前人后的强烈对比,也使得烈士的形象格外立体。
“生命的最后,张太雷会想起他曾经的战友、想到曾送他上战场的母亲、想起他的妻子;游曦也克制不住对丈夫的思念。他们不是神,是和我们一样活生生的人。”王舸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想打破烈士们‘脸谱化’的形象,为每个角色赋予真实鲜活的人性温度,从而真正引导观众对他们产生共情。”
最终,伴随着《国际歌》的旋律,一位当代少先队员跨越时空,带领着在战斗中牺牲的卖花姑娘看到了21世纪美丽的广州城,全场观众此刻起立、鼓掌,向革命先烈致敬。“广州起义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播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使革命的旗帜深入人心,我想先烈们的精神也一定会像旗帜般传递到当代年轻人心中。”观剧结束后,重庆交通大学教授刘佳对记者说。
据了解,《旗帜》是国泰艺术中心2023年舞剧舞蹈类品牌“舞动姿泰”系列中的重磅作品,今年底他们还将持续推出如格鲁吉亚皇家舞蹈团《格鲁吉亚之火》、阿根廷马科斯·阿亚拉舞蹈团《燃情探戈》、俄罗斯芭蕾国家剧院芭蕾舞剧《天鹅湖》等涉外舞蹈类演出,及来自重庆芭蕾舞团、重庆歌舞团的优秀本土舞蹈剧目,丰富岁末舞蹈演出季。
重庆日报客户端 见习记者 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