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职场女性生娃,靠发育儿补贴够吗?专家:需完善政策组合拳
对于职场女性而言,相比长期的抚养教育成本和生育带来的机会成本,这些补贴似乎有些杯水车薪。

鼓励职场女性生娃,靠发育儿补贴够吗?专家:需完善政策组合拳

来源:工人日报2023-10-30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通过发放育儿补贴来鼓励生育。然而,对于职场女性而言,相比长期的抚养教育成本和生育带来的机会成本,这些补贴似乎有些杯水车薪。未来,还需通过完善产假、托育服务、税收、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提升职场女性的生育意愿。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提出,对生育二孩、三孩的该市户籍家庭,发放一次性育儿补贴5000元。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已有四川攀枝花、云南、宁夏、杭州、郑州、长沙等多地出台“生娃发钱”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生育补贴,金额从每月几百元到一次性上万元不等。

实施这些政策,目的是减轻人们的生育负担,让更多家庭“想生、敢生、愿生”。那么,对于职场女性而言,这些政策在鼓励其生育方面效果几何?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

“真金白银”促生育

近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当舞蹈老师的李嘉欣提交了一次性生育补贴的申请。今年,温州市出台政策,对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该市户籍家庭,分别发放1000元、2000元和3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

自三孩政策落地以来,多地为鼓励生育,推出“真金白银”的育儿补贴新政。记者留意到,各地政策差异较大。多数地区针对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发放补贴,发放方式包括按月发放、按年发放和一次性发放等形式。这些发放育儿补贴的城市,大多对孩子的出生日期和户籍提出要求。

“以前看到别的城市生育二孩、三孩才有补贴,没想到温州生一孩就能申领补贴。”2022年12月刚生完一胎的李嘉欣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甘肃省临泽县、陕西省宁陕县、浙江省温州市等地将一孩纳入育儿补贴的范围。今年1月,深圳市提出,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生育一孩、二孩和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7500元、11000元和19000元。

另外,一些企业亦推出鼓励职工生育的措施。如,旅游服务平台携程集团提出,入职满3年的全球员工,不论性别,每新生育一个孩子,将获得每年1万元的现金补贴,发放至孩子满5周岁。环卫服务企业侨银股份向员工宣布,一孩家庭可在孩子0至3岁之间,分别享受每月1400元、1050元和500元的奶粉及尿布补贴;二孩家庭在此基础上可申请公立幼儿园学费;三孩家庭在前述基础上再获10万元奖励。

期盼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

了解到深圳拟推出育儿补贴政策后,生活在当地的职场妈妈高臻似乎并不动心。“生育成本太高了,即便有补贴,也是杯水车薪。”她对记者说。

高臻向记者算了一笔生育账,产假结束后,因家中无人照顾孩子,她请了一位育儿嫂,每月工资7000元,加上尿不湿、奶粉等生活用品,每月养育孩子的固定支出近万元。

“结合深圳拟推出的补贴金额,还不够一个月的开支。”高臻说,她和丈夫必须努力工作挣钱,才能支付得起这些费用,“生二胎,从怀孕到休产假,前后要‘耽误’一年半时间,势必会影响我的职业发展。对于职场女性而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太难了。”

记者采访了多位职场女性,她们对于育儿补贴在鼓励生育方面的看法,和高臻相似。

重返职场后,李嘉欣发现,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真金白银”,还需要专业、普惠的托育服务。“小时候,父母上班时,把我送到单位的托儿所,下班时再随父母一起回家。”如今,李嘉欣期盼着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减轻双职工家庭在育儿方面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为让女性带娃、工作两不误,一些地方做出积极尝试。广东中山、佛山等地相继举办多场“妈妈岗”招聘会。今年8月,广东省提出,广泛开发设置“妈妈岗”岗位,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劳动强度不大、工作环境好的岗位设置为“妈妈岗”,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方式。

提升生育意愿需政策“组合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教授盛亦男认为,对于大部分职场父母而言,生育成本不仅包括孕检、孩子养育等直接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目前,各地的生育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但对长期的抚养教育成本等作用有限,难以降低生育带来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因此,需要通过完善产假、托育服务、税收、住房保障等政策‘组合拳’,提升生育意愿。”盛亦男说。

对于部分地区设立“妈妈岗”的尝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此举初衷是让部分职场女性兼顾工作和家庭。但他认为,“妈妈岗”岗位有限,更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婴幼儿的托育问题。“缓解托育难,仍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

记者注意到,近年,在各地出台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文件中,“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政策”“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等举措频频出现。如,山东济南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为在职职工、居民提供托育服务;河南郑州计划,2025年,全市社区均要配套开设不少于20个托位的普惠托育点。

“应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家庭友好型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应保障用人单位的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支付生育及产假期间女职工的工资,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允许据实进行一定比例的扣除,降低生育对用人单位带来的成本。”盛亦男建议道。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鼓励职场女性生娃,靠发育儿补贴够吗?专家:需完善政策组合拳

2023-10-30 07:16:34 来源: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通过发放育儿补贴来鼓励生育。然而,对于职场女性而言,相比长期的抚养教育成本和生育带来的机会成本,这些补贴似乎有些杯水车薪。未来,还需通过完善产假、托育服务、税收、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提升职场女性的生育意愿。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提出,对生育二孩、三孩的该市户籍家庭,发放一次性育儿补贴5000元。

记者梳理发现,2021年以来,已有四川攀枝花、云南、宁夏、杭州、郑州、长沙等多地出台“生娃发钱”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生育补贴,金额从每月几百元到一次性上万元不等。

实施这些政策,目的是减轻人们的生育负担,让更多家庭“想生、敢生、愿生”。那么,对于职场女性而言,这些政策在鼓励其生育方面效果几何?记者对此展开了采访。

“真金白银”促生育

近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当舞蹈老师的李嘉欣提交了一次性生育补贴的申请。今年,温州市出台政策,对生育一孩、二孩、三孩的该市户籍家庭,分别发放1000元、2000元和3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

自三孩政策落地以来,多地为鼓励生育,推出“真金白银”的育儿补贴新政。记者留意到,各地政策差异较大。多数地区针对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发放补贴,发放方式包括按月发放、按年发放和一次性发放等形式。这些发放育儿补贴的城市,大多对孩子的出生日期和户籍提出要求。

“以前看到别的城市生育二孩、三孩才有补贴,没想到温州生一孩就能申领补贴。”2022年12月刚生完一胎的李嘉欣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甘肃省临泽县、陕西省宁陕县、浙江省温州市等地将一孩纳入育儿补贴的范围。今年1月,深圳市提出,拟按照差异化递进式对生育一孩、二孩和三孩的家庭分别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7500元、11000元和19000元。

另外,一些企业亦推出鼓励职工生育的措施。如,旅游服务平台携程集团提出,入职满3年的全球员工,不论性别,每新生育一个孩子,将获得每年1万元的现金补贴,发放至孩子满5周岁。环卫服务企业侨银股份向员工宣布,一孩家庭可在孩子0至3岁之间,分别享受每月1400元、1050元和500元的奶粉及尿布补贴;二孩家庭在此基础上可申请公立幼儿园学费;三孩家庭在前述基础上再获10万元奖励。

期盼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

了解到深圳拟推出育儿补贴政策后,生活在当地的职场妈妈高臻似乎并不动心。“生育成本太高了,即便有补贴,也是杯水车薪。”她对记者说。

高臻向记者算了一笔生育账,产假结束后,因家中无人照顾孩子,她请了一位育儿嫂,每月工资7000元,加上尿不湿、奶粉等生活用品,每月养育孩子的固定支出近万元。

“结合深圳拟推出的补贴金额,还不够一个月的开支。”高臻说,她和丈夫必须努力工作挣钱,才能支付得起这些费用,“生二胎,从怀孕到休产假,前后要‘耽误’一年半时间,势必会影响我的职业发展。对于职场女性而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太难了。”

记者采访了多位职场女性,她们对于育儿补贴在鼓励生育方面的看法,和高臻相似。

重返职场后,李嘉欣发现,养育孩子不仅需要“真金白银”,还需要专业、普惠的托育服务。“小时候,父母上班时,把我送到单位的托儿所,下班时再随父母一起回家。”如今,李嘉欣期盼着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减轻双职工家庭在育儿方面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为让女性带娃、工作两不误,一些地方做出积极尝试。广东中山、佛山等地相继举办多场“妈妈岗”招聘会。今年8月,广东省提出,广泛开发设置“妈妈岗”岗位,支持企业、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将工作时间可弹性安排、劳动强度不大、工作环境好的岗位设置为“妈妈岗”,实行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方式。

提升生育意愿需政策“组合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教授盛亦男认为,对于大部分职场父母而言,生育成本不仅包括孕检、孩子养育等直接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

“目前,各地的生育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但对长期的抚养教育成本等作用有限,难以降低生育带来的机会成本和心理成本。因此,需要通过完善产假、托育服务、税收、住房保障等政策‘组合拳’,提升生育意愿。”盛亦男说。

对于部分地区设立“妈妈岗”的尝试,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此举初衷是让部分职场女性兼顾工作和家庭。但他认为,“妈妈岗”岗位有限,更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婴幼儿的托育问题。“缓解托育难,仍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

记者注意到,近年,在各地出台的鼓励生育的政策文件中,“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政策”“加快构建生育友好环境”等举措频频出现。如,山东济南提出,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为在职职工、居民提供托育服务;河南郑州计划,2025年,全市社区均要配套开设不少于20个托位的普惠托育点。

“应鼓励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家庭友好型的工作环境。同时,也应保障用人单位的权益,对于用人单位支付生育及产假期间女职工的工资,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允许据实进行一定比例的扣除,降低生育对用人单位带来的成本。”盛亦男建议道。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郑令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