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新航道成都、重庆、绵阳学校校长段航: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之下,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守正创新的题中之义。
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国际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融通中外、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些议题,华龙网集团发起“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公益活动,推进川渝两地国际教育观点分享、资源共享、平台创享,营造良好的国际教育舆论氛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生态。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新航道成都、重庆、绵阳学校校长段航就“国际教育”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分享。
华龙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之中,您如何看待当前国际教育的趋势和变化?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段航: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当前国际教育既面临着诸多挑战,又蕴含诸多机遇。
新航道作为民营企业,深耕教育领域,其创始人胡敏教授,15岁上大学,19岁当大学老师,在高校工作18年,是中国国创会中国故事研究院院长、全国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和帮助中国青少年在未来获取全球胜任的能力。
胡教授研发了新航道全球胜任力模型。那是一间房子,房顶代表全球视野,意味着要走出去,左右两面墙体指向人文科技素养和外语能力,这是走出去的硬功夫,而内在部分需要修炼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造和创新力4个“C”,整个房子的地基则象征着中国文化根基。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谈论未来国际教育的发展方向其实是在畅想未来世界的栋梁是什么模样。我们的国际教育应当培养有具备全球胜任力,即拥有中国文化根基、全球视野,兼具人文科技素养和“4C”软实力的人才。
华龙网:结合国际教育发展,您是如何理解“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的?
段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向世界讲述可敬、可爱、可信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胡敏教授在八年前就提出了中国文化根基、全球胜任力的理念,出版了系列相关图书,并翻译了《孙子兵法》《道德经》《论语》。其中,《故事里的中国·地方篇》在国家语合中心指导下已出版陕西篇,重庆篇明年初就会和大家见面。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一名外语机构工作者和语言教育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基础上,我们要积极发挥在中外人文交流、传播中华文化上的独特优势与作用,要勇敢担负起“让世界读懂中国”和“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双重使命。例如新航道“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系列活动,为川渝两地广大青少年在新航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起面向全国青少年开展的《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活动,三届以来累计吸引近56万学生参加,活动为全国广大青少年建立平台,创造场景,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真正做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

华龙网:您如何理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您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段航: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优秀的学校在全球招生,优秀的企业在全球揽聘人才,合作与竞争已经不局限于一时一地。
那么对于中国青少年而言,怎样才称得上具备全球胜任力呢?首先要具备与世界连接的能力,越来越多的人不远千里出国求学,获得国际经验,拓展自身知识能力中的全球化元素。其次要具备人文科技素养与外语能力,这两者是必须具备的硬实力。
人文科技素养可以理解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阅读和写作,而想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互动,外语能力不可或缺。
此外,还需具备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创新与创造力,以及强烈的民族身份认同、民族自尊心,这样在国外才会受到尊重,才能成为顶天立地、有骨气、有尊严的未来一代。
华龙网:当前各种变化因素叠加,不少家长对国际教育出现了观望甚至焦虑情绪,对此,您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段航:每一位想要走上国际教育这条道路的家长都应该正视国际教育,国际教育只是教育体系中常见又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要把它与传统教育区分开,也不要将国际教育当作逃离传统教育的庇护所。不要让焦虑影响了你的判断,让孩子接受更好、更合适的教育方式才是更重要的关注点。
通常情况,焦虑情绪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选择前担心国际教育相对高额的成本能否带来客观回报,学历与能力之间的衡量与对比等;选择后害怕孩子能否接受国际教育,能不能上好的大学。前者是对国际教育的不信任,后者则是信息差所导致。所以,大家在选择前,对国际学校、留学目的地、国际课程都要有相对清楚的认知,要结合自身情况和需求理性分析,合理判断孩子是否真的适合国际教育。
华龙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请谈谈您从事国际教育事业的初心和愿景?
段航:从事国际教育事业的初心,就是让教育事业能专业地、有力量地对待所有学生,让每个适合的孩子都能温柔对待。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用心做教育,用爱为人师,唯有真诚是教育的真谛,才会有桃李满天下。
在日常教育中,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课本和交流,从愿景方面上来看,当然是希望能够为促进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作出贡献,我们也通过用心、用情、用力的教育,培养具有中华底蕴的世界公民,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双语使者,让更多优秀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受访者简介:
段航,新航道成都、重庆、绵阳学校校长,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语培事业部雅思条线负责人,新航道十年功勋员工,重庆市教育战略发展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教育新闻研究会理事,重庆市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从业14年,国际教育经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