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拿下4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医附二院青年才俊你都认识谁?(一)
华龙网讯 在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重医附二院)获批43项,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有不少85后、90后的年轻医生拿到“青年科学基金”。本期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超声、检验等领域的青年学者,解谜2023国自然青年有为。2023重医附二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才俊你都认识谁?
超声科 江唯希
项目名称:超声激活下亚细胞稳态器诱导内源性钙超载协同内质网应激用于抑制乳腺癌机制研究

“知行合一”
个人简介
江唯希,博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主要从事超声波新技术以及肽功能化纳米粒介导的生物效应和分子影像研究。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Theranostics、 European radiology等中外期刊发表论文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重庆市研究生创新实验项目各1项。
超声科 谭米肖
项目名称:调控线粒体钙失稳纳米信使联合自噬抑制用于乳腺癌的信号级联可视化治疗研究

“经历的那些挫折、失败,终将使我更强大更有能量!”
个人简介
谭米肖,医学博士、副研究员、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冉海涛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可视化调控。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IF>10分:4篇),累计影响因子70余分。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特别研究资助项目等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译作1本,相关成果在首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并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
超声科 王灿
项目名称:超声与ROS双重响应性携氧相变分子探针靶向治疗心梗后心室重构及机制研究

“不负光阴就是最好的努力!”
个人简介
王灿,1992年生,本科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专业,导师为富路教授;2021年进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为李攀研究员。目前主要从事超声分子显像与治疗基础研究,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项目及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各1项,参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获专利1项。
放射科 张瑜
项目名称:血小板基仿生纳米粒改善微环境增效血管内皮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个人简介
张瑜,重医附二院放射科主治医师、心胸乳腺组成员、讲师、医学博士,重庆市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分子影像组委员,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进修心脏磁共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在研),参与国自科多项在靶向血栓多模态纳米粒的构建及显像、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CSCD核心论著多篇,最高IF=15.15。
放射科 钟毅欣
项目名称:多功能纳米团簇通过增加血栓穿透深度介导的高效溶栓策略

个人简介
钟毅欣,医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治医师。分别于重庆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及东南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科研训练。主要从事分子影像学在血栓性疾病的相关研究。入选2019年重庆市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站中特别资助、面上项目、西部项目等科研项目7项,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数篇,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一项。获得重庆市岗位创新争先一等奖及重庆医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荣誉。
检验科 孙潇雨
项目名称:IL-38调控嗜酸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缓解过敏性哮喘气道炎症的机制研究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个人简介
孙潇雨,2014-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呼吸道感染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独立进行了肺炎链球菌蛋白疫苗开发的研究。2017-2020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病理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疾病中的免疫调控机制,并参与香港研究资助局(RGC)资助的多个项目研究。目前,已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Molecular Immunology》《Cytokine》和《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等SCI杂志上以第一作者(含共同)身份发表文章四篇。该课题正是将申请人博士课题和临床工作研究发现相结合的有机延续。
检验科 杨丽萍
项目名称:新型脂肪酶ABHD16A上调lyso-PS招募并活化3型先天淋巴细胞促胃癌免疫逃逸和转移的机制研究

“低头赶路,敬事如仪!”
个人简介
杨丽萍,1994年生,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硕博连读)。2022年7月进入重医附二院检验科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胃癌相关机制研究(肿瘤代谢/微环境/干细胞)。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站中)、中国博士后面上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二等),作为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篇(IF>10)。
药学部 王娜
项目名称:基于SPMDC理论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证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热情、努力、认真,坚持总会胜利!”
个人简介
王娜,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重医附二院心内科临床药师,药学部团支部书记兼党支部青年委员,中国医院协会和重庆卫健委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带教师资。研究方向为抗凝药物治疗管理和心血管慢病管理;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医院药学创新研究资助项目 1 项,院内教学课题1项,以第一/共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编著作7本。
(通讯员/陆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