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90周年:巴蜀人相约“回家”,共见母校创新发展成果!
华龙网讯(许义丽) “我是高59级的!”“我是61级!”“看嘛,这里就是操场,变化太大了!”……10月28日,雨后的巴蜀园,天空高远明朗,独具特色的专“蜀”氛围感,仿佛在盛装拥抱每一个归家游子。
这一天,身处世界各地的巴蜀人,带着最朴素的“归家”之情久别重逢,在母校菩提树下追忆青春足迹,在勖艾亭前寻觅往日时光。


“80后”老校友与“90后”班主任“再相逢”
巴蜀人“回家”有惊喜也有感动
校园里,白发苍苍的老校友们相互搀扶着,走进教学大楼;年轻的校友们带着父母和孩子,有说有笑地漫步校园……
高59级3班的校友聂寿宇一大早便从巴南李家沱赶回母校,在大门口等候期待已久的“再相逢”。这是他第三次赴母校的十年之约,他的胸前,巴蜀建校70周年、80周年两枚徽章格外醒目。“当年,为了让我们有真才实干,学校搞勤工俭学,我参与的是养猪活动,因为这段经历,我后来报考了四川农学院兽医专业。”聂寿宇从事高原草地畜牧业二十多年,曾任重庆市种畜场、种猪场副场长,还被载入《共和国农业专家名人录》。”提起母校,他满含感恩,“在这里度过的青春岁月如今历历在目,感谢母校6年的培养。”
“太贴心了,学校还为每一个年代的校友定制了专属班级教室。”当天,初69级3班班长张义华和同学们约好一起回母校,老同学们亲热地闲话家常。“当时的班主任胡桂秋相当负责任,经常到学生家里家访,每天都干劲十足,对我们影响很大。”聊着过去的老师和校园里发生的细枝末节,张义华和同学们都觉得,仿佛回到青春年华。


走进至善楼一楼的高61级1班教室,这里相聚的是毕业于1964年的同学。回到挥洒青春的校园,见到久违的老同学,大家激动感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校友汪碧华如今已是81岁的耄耋老人,她说回到母校最大的收获,除了和天南海北的老同学叙旧,便是见到了曾经的班主任、91岁高龄的刘声椒老师。
“学校太有心了,还特意为我们准备了很多惊喜。现场布置了9个打卡点,根据打卡地图参与互动就能获得学校定制的巴蜀榜样章,集齐相应榜样章,还能获得精美文创纪念品。特别开心的是,还在操场上的毕业照墙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活动当天,不少校友驻足“历届学子毕业合影展”前,忙着找寻自己的身影。
高2008级校友王璨当天带着女儿回到母校。女儿兴奋地在合影照片墙前找寻着爸爸的身影。“今天是母校建校90周年的日子,正好也是女儿4周岁的生日,真是很奇妙的缘分,所以特地带她一起回来看看,看到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作为巴蜀人,觉得很感动很骄傲!”



“蜀光集市”“巴蜀人必刷剧”等亮相
各界共见“巴蜀学校90周年办学成果”
如今,优秀的巴蜀学子如星璀璨,在不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得益于他们在巴蜀中学“公正诚朴”的校训和“挖掘潜能 张扬个性”办学理念的滋养下,获得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
活动当天,“十五年高品质教育在渝中看巴蜀”巴蜀学校90周年办学成果展在巴蜀幼儿园、巴蜀小学、巴蜀中学同时举行,全方位地展现了巴蜀学校90年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之路。
走进巴蜀中学的办学成果展现场,可以看到,整个展区围绕“我——人·未·来”主题,以”我“为切入点,延伸出“我&我”“我&家”“我&国”三个篇章,传达了巴蜀中学坚持教育以人为本的初心和肩负家国情怀的使命。



其中,“拔尖创新 品牌巴蜀——我&我”篇章通过图文并茂的成果展出,充分呈现了巴蜀中学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方面的累累硕果;“人与自然 和谐巴蜀——我&家”篇章,通过学生现场搭建飞行模型、创作人物肖像作品,让嘉宾深入地参与现场互动,彰显巴蜀中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挖掘学生潜能的突出成效;“云上教育 责任巴蜀——我&国”篇章,则通过“数字驾驶舱”“云端共上一堂课”,让来宾直观地感受云上教育的魅力,充分呈现了学校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学校教育和共享优质资源的创新成果。
当天,学校大礼堂还进行了巴蜀中学建校90周年先贤剧《九秩巴蜀 弘奖风流》专场演出。作为“巴蜀人必刷剧”,该剧向社会彰显了巴蜀先贤教育救国的初心,其创排历程和育人成效,正是新时代九秩巴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缩影。
一场场成果展示活动,一幕幕涌上心头的回忆,一代代巴蜀人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变的是“新颜”,不变的是绵长情谊和巴蜀人“公正诚朴”的精神底色。
辉煌九秩,筑梦百年。站在历史新起点上,相信巴蜀人必将向着建校百年的美好未来踔厉奋发,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再出发、再奋进、再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