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捡漏变哄抢 一句批评怎么够?
近日,“河南周口一中药种植合作社遭人哄抢,种植园主坐地痛哭”的消息引发关注。11月1日,周口市淮阳区农业农村局发布情况通报称,是村民误认为种植户第二遍已收割完毕,遂进地捡拾药材。种植户劝阻无果后报警,民警迅速到场,劝导群众离开。而淮阳区官方最新消息则表示,当地已追回大部分被抢白术,民警批评教育了涉事村民,日后将加强秋收管理。
现场图片视频如此明显,当种植户出面阻止甚至哭天抢地的时候,“哄抢”的事实确凿无疑,官方通报竟把数百人一起去“捡拾”,粉饰成误会,简直是自欺欺人!
为什么当地农民能如此大胆,光天化日之下大行不义之事?一方面是“占便宜”的思想在作怪,另一方面则是法治意识淡薄,认为“法不责众”,评估后果可控,所以肆无忌惮。捡漏变哄抢,是对法律的蔑视,既让勤劳种粮的农民寒了心,也让地方形象严重受了伤。
发生哄抢,暴露了当地基层治理的短板,而官方通报还想“和稀泥”,更无助于解决问题,只会让类似行为更加疯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盗窃、哄抢、抢夺等违法犯罪行为,都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是非对错本就是很明显的事,批评教育就够了?参与哄抢的,视情节轻重,该罚就得罚!必须让哄抢者切实知道违法成本。
另外,政府应该加强普法宣传,加强移风易俗教育,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村民自身也要自觉提高道德和法律意识。只有道德和法律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为小利失大节”的丑行。
作者:石梦琦(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