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乡村振兴 | 万州区大周镇:滨江展优势,乡村焕新颜
核心提示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在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委、市乡村振兴局、市水利局的指导下,华龙网集团主动作为、积极担当,策划并推出了大型系列全媒体访谈“对话乡村振兴”,目的是记录重庆市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展示乡村振兴良好形象、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乡村振兴成功经验,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引导。
“滨江大周,鱼跃桔乡。”为记录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宣传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充分展示万州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11月3日,“对话乡村振兴”系列全媒体访谈活动采访组来到了万州区大周镇。
萧瑟的秋风,淅沥的秋雨,采访组眺望着广阔的长江,江面上停靠着来往三峡的轮渡。华龙网记者在大周镇副镇长饶忠明的带领下,探访这座生在云水之间的小镇。作为三峡移民乡镇,大周镇在水利部三峡移民后续帮扶政策下,依托滨江优势自然资源,三峡移民文化赋能,强化乡村生态治理,推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边小镇,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重镇。
自水利部三峡移民后续帮扶政策实施以来,大周镇得到了国家水利部、重庆市水利局等上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大周镇共实施了11个三峡后续项目,并获得了1.46亿元的专项资金。这些项目在改善三峡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借助于三峡后续项目和库区基金的扶持,大周镇打造了一系列充满特色的景点,如“十里滨江长廊”、“日月广场”和“鹭津画廊”。这些景点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每月都能吸引数千游客前来探访,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去年,我们大周镇的文化旅游产业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直接解决150余人的就业问题,并带动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大周镇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全方位布局和精心打造。”大周镇经发办主任李兴春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大周镇同样重视宣传推广工作。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大周镇先后成功举办了“大美万州乡村旅游季启动仪式”和“赏美景品红桔杀年猪”等富有特色的旅游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盛宴,同时也弘扬了当地三峡移民文化,向大众展现三峡移民精神,为当地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赞誉。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深化研学旅游的内涵,大周镇计划依托大周中小学实践基地,打造一个环大周溪研学基地区。同时,他们还将积极争取引入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民营研学企业。此外,大周镇还计划打造科普运动区,并逐步完善相关园区设施。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大周镇在研学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在强化生态治理,发展循环旅游方面,大周镇党委、政府锚定“科教亲子”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坚持以“生态+”的理念谋划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并建成“5村联动”的生态旅游环线。
大周镇更是一片法治与生态和谐共生的乐土。以“生态+司法保护”为实践,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生态法庭,在生态司法实践中,转“就地补植”为“异地修复”,种植“水中卫士”中山杉5万株。建设了全区生态保护、水文监测、法治教育的科普研学践基地,年均接待学员10万余人次。
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周镇发展了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古红桔7800亩,杂柑探戈3200亩,桂圆320亩、清脆李480亩、枇杷350亩。
此外,大周镇还深化了“生态+乡村治理”实践,推广了“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这使得乡村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最近的村庄评比活动中,五土村、铺坪村分别荣获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的称号。
水清鱼跃,山翠桔红,人们在绿水青山间怡然自乐,这是对大周镇生态治理的最好回报。
万州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陈厚生表示:“大周镇离城区近,生态人居环境洁净,依山傍水,生活闲适安静。利用好这‘近’‘净’‘静’三大特点,一定会吸引更多游客来这里游玩,这样也能给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活力,能让乡村的自然资源更快地增值,带动当地的产业发展,逐渐成为我们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华龙网记者 姜连贵 石林 实习生 周永多
图、视频/大周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