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喜获2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已连续11年获奖16个
相关报道:
11月6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正式公布。重庆华龙网集团两件作品喜获一等奖,分别是新闻专题《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通讯《从“第一”到“第一” 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

这是华龙网继2018年、2022年后,第三次在同一届收获两个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至此,华龙网已连续11年16次获中国新闻奖,其中8个一等奖。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华龙网坚持深耕内容,勇于创新。成绩背后凝聚着内容团队无数个日夜的辛勤耕耘与独到匠心。

△新闻专题《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页面截图
2022年8月,重庆山火肆虐,无数平凡人挺身而出,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感动全国也震惊世界。新闻专题《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就是以这些凡人英雄为主角,铺开一幅立体画卷。
该作品的创作中,在硬核内容基础上,内容团队前后方高效协同、勇于创新,是取胜的关键。
山火发生后,华龙网尽锐出击,派出多路记者逆行而上,持续多日在山火现场蹲点采访,获取大量生动鲜活的素材。后方编辑拿到珍贵的素材后,像穿珍珠项链那般,想尽一切办法将素材呈现效果做到最好。
最终,该专题从“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切入,将视角对准摩托骑士、消防队员、志愿者等山火中涌现出的普通人,通过长卷展现抗灾救灾的人物群像。作品串联起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战山火的全过程,记录“人墙传送带”“防火长城”等鏖战山火、守望相助的震撼画面和感人故事。其从细节处展现真情,既有效传达政府科学组织、主动应对的信息,又有效引导舆论,树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心,让人们在无情的自然灾害中,看到了政府的担当、人性的温度和民众身上的英雄气。
纵观该专题,视觉创新与融合表达最为吸睛。团队创新表达方式,利用手绘、3D等多手段包装,以光影叙事手法,将烈焰中逆行的消防战士、不舍昼夜输送物资的摩托车队、令人震撼的“人”形防火长城等一幕幕守望相助的场景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该专题年轻化的表达方式,感染了许多读者。有网友在互动留言说:“中国军民永远热血!真的被感动了!”“中国人团结起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

△李国方家收藏的7本火车驾驶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2022年6月,郑渝高铁全线通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重庆三峡库区开通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这是交通的巨大变迁,更是一个时代的跨越。华龙网跳出这一事件本身,结合当年7月1日恰逢“成渝铁路”开通70周年的历史背景,从新中国第一条铁路到中国高铁多项指标世界第一的这两个“第一”,策划推出通讯《从“第一”到“第一” 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
该作品从重庆一家三代火车司机“7本驾驶证”的故事切入。70年前,火车司机李鸿升拉响了成渝铁路首班列车的第一声汽笛。记者走访发现,他的儿子、孙子均是火车司机。三代火车司机的“7本驾驶证”,见证了70年间中国铁路从时速40公里到350公里的飞跃,也见证了中国铁路多个“第一”的进阶之路。作品就从他们的故事入手,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同时,团队为多维度做厚报道,通过查资料和采访,挖掘出大量丰富的细节,比如曾经火车司机要“费力铲煤烧锅炉”,修铁路时沿线老百姓“甚至捐出了自己的寿材”,这些细节不仅还原历史现场,内容见人见事,生动鲜活,彰显出内容厚度及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中国新闻奖规则,2022年首次对网络媒体、新媒体打开参评通讯类作品的通道,此前该类别仅限于报纸、通讯社作品参评。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在规则调整的第一年,就作为新媒体推出此通讯,并最终在2023年评选中摘得通讯类一等奖,足以证明其对文字采编工作的重视与深耕。这也是全国网络媒体获得的首个通讯类一等奖。
至此,华龙网集团连续11年获16个中国新闻奖,其中8个一等奖,且在第28届、第32届、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均同时获两个一等奖。获奖类别上,从网页设计、网络访谈、新闻专题、新闻专栏,到融合创新,再到通讯,不断取得突破。作为一家地方网络媒体,华龙网能在中国新闻奖评选这一全国优质内容云集的“竞技场”中屡有斩获,殊为不易。
我们相信,无论技术如何演进,传媒如何变革,优质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安身立命之本。未来,华龙网将继续坚守初心与匠心,积极应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力争创作出更多精品。
华龙网首席记者 连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