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县槽木村的蝶变致富之路:点“叶”成金,助力村民创收百万元
华龙网讯 槽木村位于大树镇西南面,距离县城85公里,东邻康乐镇阳北村,西邻上磨村,南邻康乐镇阳北村,北临巫溪县上磺镇,海拔700-880米之间,总面积11km²。
往日的槽木村,曾是出了名的穷山沟,因地处偏僻山区,没有产业发展优势,2015年被确定为县级贫困村。如何脱贫摘帽?如何增收致富?如何乡村振兴?槽木村两委和重庆理工大学驻村工作队下足了功夫,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老鹰茶产业,将老鹰茶从“默默无闻”变成“致富法宝”。2022年,槽木村集体经济生产加工出8000余斤茶叶,产值达400万元,收益突破100万元。


因地制宜定产业
“摸着石头过河”。槽木村地处偏僻山区,没有产业发展优势,为帮助群众增收致富,2016年,通过“公司+农户”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引进重庆牧仁苑农业有限公司发展油橄榄产业和瓜蒌公司发展中药材产业。经过3年的发展,两家公司因产业定位不准、种植技术不精、营销管理不善等原因,产业发展失败。
“要想富,选对路”。2019年,县上出台政策鼓励发展集体经济,补齐村集体收入空白。槽木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深刻反思产业发展失败原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现本村村民房前屋后,林间路旁随处可见老鹰茶树,本村村民制作老鹰茶历史悠久,手艺代代相传,据摸排统计,辖区内有上百株古茶树。村两委调研市场和深入巫溪、武隆和雅安等地考察,发现别处的母树还没有这里一般树大,更加坚定了发展老鹰茶产业的信心。槽木村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以及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决定因地制宜发展老鹰茶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当年,通过“统收代卖”的方式就为村民销售了千余斤茶叶,集体经济组织也获得了万余元收益。
盘活荒坡造基地
“探索发展新模式”。2020年,在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槽木村集体经济组织抓住大树镇打造老鹰茶特色小镇契机,积极向政府申报了总投资618万元的老鹰茶核心基地打造项目,由于村支两委没有施工资质和市场营销经验,经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决定引进重庆牧仁苑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集体经济+村民”的模式共同发展老鹰茶产业。
“一举多得盘活300亩荒坡地”。因耕地红线限制,村支两委同公司在辖区内建加工车间选址受限,十分头疼。村办公室旁边下横旦因8.31洪灾滑坡荒废5年之久,荒坡内沟壑纵横,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村民也一直不敢耕种,土地确权时也无法分清边界,这是村上一大难题。“何不把下横旦的滑坡利用起来,茶园和生产车间建在一起方便管理和加工,群众也可得点土地流转费嘛”,时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万方贵说道。于是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征得群众同意,陆续在300亩荒坡上建成了1500㎡的智能生产加工车间一个、300亩密植茶园、茶文化展示厅一座、育苗大棚二个、观景亭一个、休闲步道等设施,逐步将荒坡打造成了核心基地。拥有荒坡土地的23户村民每年可获得3.8万元的土地流转费,通过除草、施肥、管护、采茶等务工带动,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个,零时用工6000余人次。

合股联营巧投资
2021年,经营老鹰茶产业的重庆牧仁苑农业有限公司因盲目投资其他产业,资金断链而无法正常运转,导致老鹰产业发展受阻,公司多次向村支两委和政府申请终止合作协议。既缺资金又没有公司经营,老鹰茶产业随时面临夭折的风险,这又是一大难题。槽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向政府反映当前困难,并千方百计寻求解决办法。2022年,巧借全县鼓励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政策东风,同梅子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奉节县横旦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合股联营方式发展老鹰茶产业。在与原公司多次协商后,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108万元,收回老鹰茶产业经营权、300亩老鹰茶基地的所有股权和加工厂房在内的所有设施设备,从而盘活600万元的老鹰茶产业资产。

科技赋能增效益
为了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茶产业发展中少走“弯路”,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市农科院茶研所、县农业农村委、县科协、县商务委等部门支持,在栽种、管护、采收、加工等环节为产业赋能。
市农科院茶研所保障生产技术。从2019年开始,重庆市农科院茶研所副所长徐泽每年都会带队,组织技术专家团队深入老鹰茶基地,就茶树种植、制茶技术等开展现场培训,为本村培育出一批种茶、采茶技术能手,村民就近就地参加培训后,在老鹰茶核心基地务工增收。
智能生产车间为茶叶提质增效。为掌握最先进的制茶技术,槽木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制茶之乡河南信阳考察,引进了可生产青茶、红茶、颗粒茶的全智能化茶机设备生产线。“加工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卫生标准高,从鲜叶储存到加工制作,从成品干茶到茶叶分级,从自动测量水分到自动称量实现全程自动化,这条长达50米的生产线运作时仅仅需要5人,不仅提高效率,还保证了加工品质,这样的设备,川渝地区也只有这一套!”对于这套凝聚有自己心血的“高大上”设备,支书张永安如数家珍。全自动生产带来直观的变化就是:以前加工千斤干茶需要100余人不分昼夜干的活,现在只需要5个人,每小时可加工鲜叶100公斤,日加工干茶上千公斤。同年,集体经济组织就茶园密植技术和精细制茶申报了两项科学技术发明专利,茶叶产品通过了市场监督管理局SC认证,打通了茶叶向市场流通的渠道。

配套智慧设施降低生产成本。2020年,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集体经济组织积极向农业农村委积极申报了智慧茶园项目,为300亩核心配套物联网系统、绿色防控、防草布、水肥一体化等设备设施,有效地降低了人工管护成本,每年为集体经济组织节约了5万元日常管护开销。

宣传营销强品牌
找准市场定位,打造诗茶文化IP。为将“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土特产,最大限度挖掘老鹰茶增值潜力,由政府协助找到深耕重庆农产品营销多年、业内口碑极佳的重庆马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为老鹰茶宣传营销出谋划策。期间,集体经济组织在马甲文化公司建议下对老鹰茶产业进行了针对性市场研究、品牌升级定位、产品体系规划、老鹰茶IP文化体系策划、新品发布事件营销策略、店面文化优化建议,最终确定以诗城奉节是旅游口岸引爆为基础,以茶+旅游+IP为核心差异,进行差异化定位,打造诗茶文化IP,实现旅游拉动老鹰茶销售,将老鹰茶变为奉节城市名片。同年,为老鹰茶申请注册了“夔山理”商标。


进行包装设计,提升老鹰茶产品形象。2019年,由于委托三方机构生产纸盒茶叶外包装,市场辨识度不高,部分茶叶经销商尝到了老鹰茶“甜头”,私下包装售卖质量参差不齐的茶叶假冒大树老鹰茶,扰乱了市场,损毁了大树老鹰茶形象。在马甲文化公司引荐下,联系专业产品设计公司为大树老鹰茶进行Logo形象、品牌IP形象、产品包装体系等设计,打造出了高端(纪念收藏款、伴手礼、礼品等)、中端(白领饮品、日常礼物)和大众档(家用、火锅店、餐饮店用)三款具有市场辨识度高的三款茶叶包装,经上市销售,深受众多茶友的喜爱,重新塑造了老鹰茶产品形象。

建设电商阵地,拓宽销售渠道。“这么多的茶叶,囊个卖得完哟?”,看着仓库成堆成堆包装一新的老鹰茶产品,支书张永安着急地说道。在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大树老鹰茶陆续在各大商超、高速服务区、旅游景点上架销售,和茶店、茶室展开合作,重庆理工大学等帮扶单位每年也在进行消费带量,但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销量低逐渐成了问题。看着日益火爆的电商,村集体经济组织找到了破解销量低的方法,陆续入驻抖音、微店、淘宝等电商平台和832国家消费帮扶平台销售老鹰茶,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今年,一场镇长直播带货就销售了500余套老鹰茶。
五措并举提升品牌知名度。槽木村集体经济采取“讲故事、参展会、做宣传、搞直播、办论坛”五项措施采取不断提升老鹰茶品牌知名度。一是邀请大树镇著名乡贤何苦导演,为槽木村“夔山理”老鹰茶讲述了一个充满浓厚乡土底蕴、真实且耐人寻味的老鹰茶短视频故事;二是积极参与全国各地农产品展销会,获得2023年“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六届斗茶大赛“重庆好茶”市级品牌称号;三是做好各类媒体宣传,老鹰茶陆续被华龙网、网易新闻、重庆日报新闻、奉节诗奉网、奉节生活网等主流媒体刊载报道,并被重庆轻轨站灯箱广告作为奉节特产宣传;四是搞好直播带货,邀请本土网红、驻村工作队、镇村干部进行直播带货20余场次;五是定期举办茶论坛,于2023年4月25日举办首届“观茶园、品茶香、忆茶思”老鹰茶茶话会。

产业带动增收益
强村富民,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在槽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村集体经济大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经过持续、稳定地投入经营,最大限度挖掘了老鹰茶增值潜力,让绿水青山变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大树老鹰茶产业逐步变成“荒坡变茶园”致富产业样板,2023年,集体经济组织生产加工出8000余斤茶叶,产值达400万元,收益近百万元。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有效组织个体农户,整合分散资源,把村集体经济和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作社+小业主”党员示范带动覆盖全村60%的脱贫户,户均增收1500元;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全村23户每年稳定增收3.8万元;通过除草、施肥、管护、采茶等务工带动,提供稳定就业岗位8个,零时用工6000余人次,通过订单带动100余户20万余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槽木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以党建为领、产业为链、阵地为基,让党建与强村富民有机融合、互促共进,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土特产,有效增强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让群众从中得到更多增值收益,实现“强村”和“富民”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