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高规格的大会为“科技交流”而开
交流互鉴,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
11月6日至7日,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在重庆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这一定位为国家层面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平台,缘何花落川渝?这一场关于科技交流的高规格盛会,又将给重庆带来什么?不妨一起走进这场大会,探寻问题的答案。
驼铃悠悠,丝路漫漫。跨越千年,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从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交流与互鉴。
古时,在丝绸之路的“双向奔赴”中,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以及中医药、炼丹术、养蚕术和陶瓷技术,传播到亚洲,乃至欧洲等地;同时,国外的白酒酿造、制糖等工艺,以及天文仪器和历法等科学知识传入我国。先人们交往交流、互通有无,共同推进科技繁荣进步。
今日,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中国已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在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共建了5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创新成果,或在中国找到孵化平台,或变为相关产品,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共享科技交流合作红利。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推动科技创新”是其中之一,具体举措就包括在重庆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等活动。此后,将由重庆和四川轮流举办这一大会。
这个国家级高规格盛会之所以花落川渝,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努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密切相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在支撑这一目标定位的具体措施中,就包括“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事实上,唱响“双城记”、共建经济圈以来,川渝两地全面深化科技合作,为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打下了坚实基础。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在川渝落地建设,天府、金凤等省级实验室挂牌运行;2022年,川渝共研发首台套产品182个,3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川渝已建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09个、引才引智基地108个……
换而言之,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重庆谋划已久、准备充分、恰逢其时。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标志性活动。
从共建“一带一路”的受益者,到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的举办地,重庆的发展和“一带一路”紧密相连。重庆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持续升温,也结出了丰硕的合作果实。
办会是为了更好办事。近年来,通过举办智博会、西洽会等国际展会,搭建交流合作窗口,重庆成为了连接国际科技创新资源、汇聚国际科技创新人才的科创高地。那么,承载着为后续办会“立标打样”希冀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给重庆带来什么?
重庆市委党校副教授、“丝路新观”智库特聘专家伏虎认为,“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为重庆带来的最大利好,是让重庆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有了新的抓手,即在传统的物流、经贸、人文交流合作之外,形成新的科技交流合作崭新局面。
对重庆而言,本次展会作为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交流主场,有助于重庆抢抓国际科技合作发展重大机遇,在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中更好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为之注入更多的国际化元素,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潜能。
对重庆产业和科技体系而言,全面对接全球创新网络,有助于重庆更好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更加有力有效地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比如,在引入海外新型研发创新机构方面,重庆将在此前成功引入比利时鲁汶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等的基础上,吸引更多高水平科研院所落户重庆,进一步提高科技开放合作水平。
“科技交流大会是一扇窗口,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观察重庆在推动科技创新上的理念、思路和实践,将促进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科技创新资源汇聚重庆。”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表示,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未来将会举办更多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会议,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无论是立足当下,还是着眼未来,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制胜。
召开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加快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着力打造“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先行区……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科技创新占据“C位”。
伏虎认为,重庆要用好“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这个大平台,关键是要跳出重庆看重庆,重点在“三性”上发力:
从地方尤其是双城经济圈联动建设角度,重点在于用好平台的“链接性”,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提供来自全球的科创要素;从全国角度,重点在于用好平台的“开放性”,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从全球角度,重点在于发挥平台的“普惠性”,让科技交流成果更多惠及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四川外国语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广猛教授持相同观点。他认为,未来借助于“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这个高能级平台,将会使重庆与中东欧、东南亚的科技交流合作更加便捷,由点到面,由重点国家到整个地区,都将从共建“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中获益。
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为重庆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注入新动能。
当下,重庆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冲刺四季度、打好收官战,奋力交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高分报表。无论是挖掘创新增长潜力,还是激发创新合作潜能,最终目的是让重庆这座创新之城的“第一动力”更加澎湃,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治理增效,确保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起好步。
共建“一带一路”注重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崇尚的是自己过得好、也让别人过得好。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会因“科技”而更加多彩,也会因“交流”而更加美好!
作者:程正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