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强化“两个结合”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文化育人,是职业院校进一步把握时代要求,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技并修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开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和课程体系中。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将“文化兴校”确定为办学治校的三大发展理念之一,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智联六合、信安九州”的办学特色,沉淀了“智信”的至善成美校园文化品牌,积极探索“以何种文化育人、如何文化育人”高职文化育人路径,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涵养道德品质,逐步构建起育人的新格局。
华龙网(韦燕)10月24日,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典型案例申报结果,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至善成美文化”品牌成功入选2023年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
一所学校的综合实力,离不开校园文化与文明建设的共同作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专业特色统领办学特色,运用信息化新技术、新手段,将学校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红色文化、行业技能实践等资源进行整合,嵌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创新育人路径,营造汇聚学校、企业、社会合力的校内外联动的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环境。
以文化人 “创新驱动”持续优化育人载体
大音希声,校园景观也可以发挥育人价值。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一体化规划校园文化景观设计,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生态优先、空间重塑、景文一体、教娱相容的设计理念,重点提升“一轴双核、一核多组团多点”的景观结构。
其中,南校区核心区学子广场包括立德树人“学子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园、校友名人林、遇见花园、重电青春树、文化长廊、杰出校友展等。北校区核心区由《智联六合信安九州》景墙、特色地雕《时光长廊》、校史纪念柱组成。学校通过对校园景观的更新、兴建,以及对未来校园景观的规划,整体打造全新的校园环境景观。
校园文化育人载体,不仅在线下,还延伸到网络空间。近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进一步加强“融媒体+育人”的实践探索,融媒体矩阵的育人成效进一步凸显。学校通过融媒体宣传平台,组织师生创作漫画、手绘、网络短剧、短视频来讲好年轻学子喜闻乐见的重电故事。“通信学子说重电”微视频大赛、师生原创微电影《以“微”见大》《霁云不改心中月》,集艺术性、思想性、教育性和导向性于一体,弘扬了爱国主义,树立了理想信念,都体现出新技术、新应用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助力。
“当前,高校学生已经处于由数字化构成的生存图景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要坚持守正创新,线上构建网络话语权、线下依托一站式社区,推动虚拟教育场域和实体教育场域交叉,提升思政教育黏合能力。”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学工部负责人表示,高校既要夯实文化育人硬支撑,通过汇聚校园优势文化资源,塑造特色文化识别系统,丰富文化育人功能,又要优化文化育人软环境,把握高校青年认知和社交等行为模式新特征,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深、讲透、讲活新时代故事,潜移默化、润脑润心。
课程育人 四维协同深化“三全育人”改革
在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如何将大思政工作“创”出新花样,让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里“活”起来?
多年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深刻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面推进学生教育智慧管理工程,全面推进“三全育人”改革,着力深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了由思政课、通识核心课、专业(岗位能力)课、体劳美育课、素质拓展与社会实践课、社团文化课、党建带团建与青马工程(培训)课等组成的“波次传递射环状育人体系”,形成以思政课为主渠道、专业课协同育人,第二、三、四课堂延伸教育的“四维协同”育人模式。
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坚持“人才强校、文化兴校、特色立校”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五育融合、德技双修”的“三全育人”体系,统筹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十大方面全面推进,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完全人格、高超技艺、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学校获批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三全育人”典型案例2022年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典型案例。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锻造理想信念的熔炉,弘扬主流价值的高地、涵育中华文化的家园、滋养文明风尚的沃土,获批重庆市首届文明校园。
活动育人 “多元融合”促学生全面发展
在丰富校园活动文化方面,学校着力建设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文课堂”,寓人文教育于学科教学中。结合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专题教育活动,将人文教育渗透、融合于典礼文化的养成教育中。
学校以社团文化艺术节为依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活动的号召力、感染力、影响力。同时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坚持和不断完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开展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学校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资源与人才优势,开展文艺创作,培育文学精品和文艺品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建设丰富、健康、干净的校园。
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各种社团有序地开展健康有益的各种文化活动,支持各种社团组织能体现大学校园文化的各种讲座、报告、文艺演出、体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
学校现有23个学生社团,有与专业学习有关的,如计算机协会、电子协会、商务活动中心等;有体育方面的,如篮球协会、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有其他方面的,如文学社、摄影协会、书法协会等。各种社团拥有1.2万余名社团成员,每年组织开展活动300余场次,吸引2万余人次参加。
此外,学校也拥有良好的体育设施和文娱活动场所,有热情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有各级学生组织和各种学生社团的组织及参与,有广大学生参加活动的高涨积极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还充分发挥文化艺术的资源与人才优势,打造了“重电大讲堂系列讲座”“寝室文化艺术节”“金色文化艺术周”“‘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自考文化节”等一批特色精品文化艺术节。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投资新建了3000平米的多功能国学馆,形成了传统文化长廊、赏习一体国学主题教室、国学演绎及会议中心的育人环境,依托传统茶艺、汉服剪纸、中国书法、戏曲等国学教室载体,开展大班教学小班研讨、演绎活动,用优美的环境感染人,用丰富的活动浸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