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遇龙河景区:文旅与乡村“和谐共生” 打造家门口的富裕机“遇”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遇龙河上,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乘坐竹排,顺着碧波荡漾,寄情于河畔的山光水色,感受“人在画中游”的惬意之情。
11月3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区”——全国重点网络媒体云观广西采风团来到阳朔县白沙镇遇龙村,探索遇龙河景区如何“遇”见乡村振兴,在绿水青山中“掘金挖银”。
遇龙河作为漓江在阳朔县境内最长的一条支流,全长43.5公里,流域面积 158.47平方公里。河流流经白沙 、阳朔、高田、金宝、葡萄等5个乡镇、20多个村庄,水流缓慢、景致迷人,素有“小漓江”的美誉。2014年以来,景区遵循“强力整治、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提档升级”的工作方针,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目前已将整个遇龙河景区建设成为知名的“生态会客厅”。2019年5月,遇龙河景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广西第一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1年12月,景区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称号后,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都慕名而来。”遇龙河公司主要负责人邓作钦介绍道。随着遇龙河景区品牌知名度日益响亮,游客接待人数连年攀高。今年以来,遇龙河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约363万人,总营业额约3.11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纪录。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筏漂流作为遇龙河景区的网红项目,一直广受游客喜爱。“竹筏漂游是景区的主要经营业务,目前有筏工3000人,均从沿河村屯民众中招收。”据邓作钦介绍,除了筏工,景区公司内的运营管理、票务、保洁等近3300个岗位员工均由当地村民组成,占员工总数的96%。
“我在遇龙桥旁开设了一摊小铺,主要售卖当地水果及饮料,在家乡的发展带动下我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小事业。”遇龙村村民梁建英于2018年返乡创业,随着景区客流量增长,她的小店年收入也逐年增长。除了提供大量工作岗位,遇龙河景区的稳步发展还辐射带动了周围村庄发展农家乐、民宿、农副产品销售、乡村旅游导览员等相关旅游产业。据统计,目前景区共有民宿约150家、农家乐60家,直接或间接推动就业人数多达1800人。随着遇龙河的“腾飞”,越来越多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地致富”的美好愿景。
“景区覆盖3个乡镇、8个村(居)委,44个自然村,公司每年会拿出年收入的10%作为沿河村民的资源生态补偿款,约2.25万人可共享发展绿色经济带来的分红。”邓作钦说道。为进一步推动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共享发展成果,遇龙河景区还开创了就地分红的“旅游+”模式,与沿河群众共享生态补偿。此外,景区还与县域11个村经济合作社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书》,共吸纳入股资金720万元,按每年入股金额的8%作为投资收益,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
遇龙河作为展示壮美广西、美丽中国的“世界名片”,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挥景区龙头带动作用,引领沿河流域村屯共同发展,有效解决了周边村民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以旅带农、兴旅富民,实现了文旅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