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评 | 轨道站变过街通道 是便民巧思的“民心道”
过街时,你借道过轨道车站吗?2021年起,重庆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中心城区60个轨道站步行便捷性提升项目。截至目前,60个项目已全部投用,方便了近两百个小区、近百万人出行。今年初,还有25座轨道车站开通了“夜间过街”功能,即使晚上地铁结束了运营,仍可从车站的通道过街,不用再绕行。
这只是轨道站的诸多便民举措之一。从设置纳凉区、“强冷弱冷车厢”全覆盖,到节假日延时运营、变“人换乘”为“车换线”……重庆,这座与轨道交通深度交融的城市,不断用实际行动说明什么是惠民有感。
“惠民”重在“有感”。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将群众的“痛点”作为工作中“突破点”,正是惠民有感的含义所在。轨道交通如此,其他工作亦是如此。无论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部门,还是直面群众的窗口单位,都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通过有组织、成体系的服务,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
惠民有感要学会“找痛点”。比如,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上,网友的建议、诉求和疑问,轨道交通集团有问必答。通过这种“送上门来”的用户反馈,让服务得以不断改进。找痛点是门技术活,必须“沉下去”,只有找准群众的“痛点”,才能推动惠民有感取得实效。
惠民有感要打好“提前量”。群众诉求只是听见还不够,还要做到切实回应,甚至要打好“提前量”,预判群众的需要。比如,重庆入夏气温较高,轨道站的纳凉区是否可以提前策划布置?又如,许多事务的办理集中在特定时间段,是否可以推出分时服务?惠民有感,不仅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更要求那些直接服务群众的企业、部门、单位打好“提前量”,“以百姓之心为心”,靠前站位、主动作为。
惠民有感要当个“细节控”。惠民有感,是否能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是标准。要精心打磨细节,走好“最后一公里”,清除可能造成“末梢堵塞”的各种因素。做好手中的每一件小事,尽最大努力“惠民”,争取更好“有感”。
轨道站能过街,是件生活中的小事,为来往行人提供方便,或许是节约三五分钟,这一个个“三五分钟”的方便汇聚起来,就是真真切切的“惠民有感”。
作者:陈伯青(实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