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全”字做文章,聚焦“育”字下功夫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助推“行知精神”传承
编者按: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教育如何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一代代中国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把青春融入到国家民族的伟大叙事中去,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迫切需要答好时代问卷。
青春校园,朝气蓬勃;信仰之炬,越燃越亮。作为重庆市民办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这个问题作答——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华龙网讯(郭晓彤)“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出自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行知精神”既是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也是乐于奉献的师德情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坚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出发点,以践行“行知精神”为主线,以培养师范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为目标,聚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在“学思用融通,知信行合一”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构筑“大思政”体系
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双向融合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开端,是人生教育的“关键期”,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肩负着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更要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融合,构筑“课程思政”的立交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近年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深入落实“三全育人”的综合改革实践中,健全育人机制、挖掘专业特点、凝练育人元素,将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特别是在课程育人环节,有效拓宽育人路径、不断优化育人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院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现已建成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重庆市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学前卫生学》等2门、重庆市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幼儿园环境创设》。
国家级一流课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改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主要以翻转课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鉴于师范专业的特殊性质,我们既是在教育现在的学生,也是在教育未来的老师。因此,我们的课程担负着双重育人使命。”该课程负责人杨华介绍道,教研组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功能,通过课程内容中“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等学前儿童社会领域教育内容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融入到幼儿教育阶段的意识。
听完这门课程的学生认为,“课程通过‘专业+思政’互相渗透的方式,让我们对师范专业所需具备的师德师风有了更深的认同。老师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价值引领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学院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培育为契机,通过示范观摩、评比、院内培育等方式,现已建成重庆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校级课堂教学改革示范课程11门,产生了示范效应。
构建“大实践”格局
实现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双向赋能
如果说课堂是育人的第一阵地,那么实践就是课程学习、课堂教学的重要辅翼。近年来,实践能力成为大学生成长必备的基础能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也成为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高羽教授认为,实践育人的重点在“实践”,根本在“育人”,亮点在“特色”。
为彰显学院重实践、多才艺、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前教育学院立足专业特色,整合实践育人资源,构建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李洁是学前教育专业2020级学生,如今正在合川区大庙完全小学附属幼儿园实习。在实习期间,她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先生”,每天熟练地组织班级活动、完成保教工作、处理班级事务……带教老师无一不对她的师德师风和专业技能表示肯定。
能够在大四的专业实习上表现得如此游刃有余,这得益于她从大一入校开始便积极参与学院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她先后参加了“周末宝贝会”志愿服务、“返家乡”寒暑期社会实践服务、“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建设,以及疫情防控和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曾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优秀大学生志愿者”。
在谈到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为自己带来哪些改变时,她说到,“社会实践就是一门全新的‘交互式’课堂,为我们的未来打开了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在认真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了挺膺担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李洁是通过学院实践育人平台获益良多的学生之一。近年来,学院构建贯穿一、二、三课堂的“大实践”格局,聚力“三课”建设,抓实育人举措。
学院将实践教学贯穿第一课堂全过程,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打造“百花社团”“百花工作室”等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百花杯”系列比赛,搭建实践平台,展现育人水平;立足“请进来”“走出去”“返家乡”等“第三课堂”,拓展实践育人形式。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学院师生参加支教、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非遗文化推广宣传等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93次,参与人数近4500人次。学院在不断深化实践育人的过程中,推动青年大学生在火热实践中成长成才,在服务社会中贡献青春之力,实现了实践育人和服务社会的双向赋能。
面向“大教育”未来
推动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双向奔赴
一项项改革,辩证施治;一次次创新,硕果喜人。
根据统计显示,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第一批参加教师资格证国考的2020届学生合格率高达98.13%,2021届和2022届学生合格率分别为91.64%和99.08%。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社会声誉好,家长满意度高。从2017年起,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已连续6年被艾瑞深中国校友会评为全国应用型本科五星级专业。
近年来,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表现优异,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00余项,学生获得川渝首届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市级一等奖,并连续获得第六、七、八届“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多个奖项。
作为一个建院不满10年,发展相对年轻的二级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在传承“行知精神”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培养了一大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实训体系、学风建设等方面进展快速,并持续保持强劲的上升势头,呼应社会需求,为地区学前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学院更是凭借全局性视野和战略性眼光做好了各项工作的全面部署,即建设好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和一个课程思政案例库;打造好合川草街社区“周末宝贝会”综合育人基地,建设好“蒙学园”综合育人实训室;举办好“百花杯”系列比赛,完善好“小火苗”民族文化传播活动……
未来规划中,学院将探索构建集“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多方向、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目标,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育人的教育网络,使得人才培养的方略更加完善、目的更加明确、内涵更加丰富、道路更加宽阔、前景更加光明,助推学前教育学院成为重庆地区同类型专业中有较高水平的实践应用型院系。
与此同时,学院还将继续深入贯彻师范类专业认证的要求,完善专业建设的质量保障体系,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幼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