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起起落落 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震荡向下,各种“利好”政策持续出台。与此同时,针对股市的讨论甚至争议热度攀升——“保卫3000点生命线”“暂缓新股发行及再融资”“准备4万亿资金将股市拉到4000点”…… 可以说,关于股市涨跌的社会舆论众声喧哗,各种建议不绝于耳。

股市起起落落 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

来源:澎湃新闻2023-11-13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震荡向下,各种“利好”政策持续出台。与此同时,针对股市的讨论甚至争议热度攀升——“保卫3000点生命线”“暂缓新股发行及再融资”“准备4万亿资金将股市拉到4000点”…… 可以说,关于股市涨跌的社会舆论众声喧哗,各种建议不绝于耳。

重要的是,我们该怎样理解A股市场的运行特点,又该如何正确面对股市指数的涨跌起伏?

一、投资者为何赚钱难

A股投资者经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从2000年至今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而同期上证指数点位上涨大幅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2000-3000点附近徘徊,投资者普遍感觉盈利困难。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外乎这样几个角度:

一是许多新经济行业的龙头股都在境外上市,导致中国股市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和结构分化;

二是投资者结构“散户化”比较严重,容易引发市场暴涨暴跌;

三是支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

这些说法应该都没错,但进一步思考,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还是和制度设计及公司治理有关,就是它更重视融资者利益,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能否获得良好回报则要排在后面。这种问题,也是新兴市场上市企业的通病。

2018-2022年五年间,A股市场IPO和再融资金额为6.5万亿人民币,同期A股的回购和分红金额合计为8.04万亿人民币。反观美股市场,2018-2022年五年间,美股市场的IPO和再融资金额为1.19万亿美元,回购和分红金额则高达4.66万亿美元。

美股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上市公司股东整体上以民企和公众投资者为主,同时股东回报以股票回购并予以注销为主,这意味着一方面有增量资金持续流入股市,另一方面意味着公司总股本持续减少,每股盈利持续增加。而A股公司的股东回报以分红为主,银行、非银、石化类公司的分红总额就占到了50%以上,这三个行业的特点是国有股东占比高,因此分红资金并不太会大规模回流股市。更值得指出的是,A股市场的回购几乎全部是用作股权激励,回购完成后以五折或者更低执行价授予给了大小非和高管,造成大小非股份越卖越多的怪现象。

以上从公司层面分析了A股市场赚钱难的原因,回到市场本身,A股市场的涨跌起伏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炒”,一个是“A”。

首先,A股市场的运行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型成长型经济体的映射,所以总是有各种新兴的行业、新颖的概念、新奇的故事不断出现,充满着星辰大海的诱惑。在公司及行业发展的早期和中期,很难一下看清终局,所以投资者不纠结对错,热衷于交易边际变化,加上许多卖方也推波助澜,因此并不需要思考公司稳态有多少现金流,有多少利润,一旦逻辑起来,资金跟上,市场往往是先炒为敬,很容易就把预期打满甚至在极短时间内使股价出现泡沫。

其次,投资是一个古老的游戏,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由现金流的逻辑。但A股市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市场,长期看很难有终极的进入壁垒,公司释放业绩需要不停地进行大额资本支出,因此需要不停地进行再融资,直到行业产能过剩被迫出清为止。这几年的热门赛道,以及其中一些细分行业,包括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等莫不如此。从长期来看,惨烈的竞争带来了社会福利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但大多数公司景气度最好的时候,往往也是股价最高点,股价此后往往容易呈现典型的“A”形走势。

二、定价功能

和很多人的认知相反,国内A股市场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不够,而是资金太多,流动性太过剩,从而刺激出各种乱七八糟、匪夷所思的奇葩概念和股价泡沫,市场的定价机制及功能一直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事实上,全世界靠单一国家能每天维持1000亿美元以上日成交金额的独此A股一家(美国股市是一个国际市场,不是美国一国的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本的重要场所,要成功地实现这一基本功能,股票市场的价格就必须可靠地反映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即股票市场的定价是有效率的。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在二十五年前谈及中国经济时曾指出:股票市场在市场定价具有效率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合理的定价效率除了有赖于信息的及时、全面和准确披露外,更是有赖于成熟而理性的投资者群体。

中国股市特殊的投资者结构催生了特殊的“二元”定价机制。

一方面,业绩优、规模大、成长性好的公司股票被相当一部分投资基金、QFII及价值型个人投资者持有,这部分股票的估值水平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较高的定价效率;另一方面,大量规模小、业绩差的公司股票则被中小投资者所持有,在游资的带头炒作下,衍生出很多畸形的投资理念、方法和模式,比如炒壳、炒重组、炒题材、炒高送、乃至炒股票简称中是否有“龙凤”二字,等等。

这些股票的市场价格长期脱离其基本价值,估值水平高高在上。如果一个市场长期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经常出现定价不当现象,必然导致价格信号扭曲,供求关系失衡,市场难以出清,造成市场运行失灵和资源配置不当。例如,在一个定价有效的市场中,“好”公司和“烂”公司都能上市,只不过“好”公司能卖好价钱,“烂”公司只能卖差价钱,而且“烂”公司即使上市了也没啥流动性,因此就没有很强的上市动机。而在一个定价无效的市场中,“烂”公司也能卖好价钱,IPO公司质量因此就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导致现在不管是媒体,还是管理层、资本市场专家,普遍认为只有“好公司”才能上市。但这个基本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这是注册制改革一直理不顺的根源所在。

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投资者的行为普遍短期化和投机化,股市陷入周而复始的“牛短熊长”困局中;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异化,热心于资本运作而不是潜心经营主业;而监管机构则不时面临要求稳定股价水平的巨大舆论和社会压力,股票市场的运作和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理性面对市场涨跌

股票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分享的是少数公司的高成长机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即使在发达的美国股市,近年来市场的持续上涨也主要是由脸书、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和特斯拉组成的七大科技股所推动。投资者应对参与股市投资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不切实际地指望所有股票都能上涨获利。市场运行的最后结果必然是有人盈利有人亏损,有股票上涨也有股票下跌,这种价格分化正体现了市场的定价效率,而普遍性的涨和普遍性的跌反而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当下,面对股票市场上瞬息万变的价格、纷繁复杂的信息以及强烈追求收益的欲望,整个社会的心态浮躁。股市一涨,社会及媒体一片欢呼,仿佛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恨不得只争朝夕立马涨到万点。股市一跌,就仿佛世界末日来临,大骂企业IPO圈钱,管理层无能。所谓“一根阳(阴)线改变情绪,两根阳(阴)线改变观念,三根阳(阴)线改变信仰”,调侃的就是这种现象。

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过:“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股价的短期涨跌更易受市场参与者情绪、心理预期、风险偏好、交易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复杂多变性。面对市场短期的起起落落,社会、媒体及管理层应归位尽责,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建设性地讨论问题,共同推动股市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股市涨跌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中国经济的全部。过往20年里A股曾涨到6124点,也曾跌到1600多点,更是经历过千股跌停的“流动性困境”,但都没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对股市的“指数拜物教”可以休矣。

股价的涨跌起伏本是市场常态,管理层应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深入推进依法从严监管。

一是要厘清职责边界。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这并非意味着监管部门能决定指数涨跌。事实上,股市涨跌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以及市场交易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将股价涨跌、投资盈亏全部系于监管部门是不公平的,也是其无法承受之重。监管部门的真正职责是切实维护好市场“三公”原则,推动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确保中小投资者不因其弱势地位而被欺诈和掠夺。

二是要严控杠杆风险。全球股市动荡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高杠杆交易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催化剂”,也是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推手。要严防杠杆资金、场外配资等死灰复燃,确保市场不因高杠杆交易行为而发生非理性的暴涨暴跌,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要做好政策预判。监管部门担负着完善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对政策的市场解读、传导机制、股价效应进行预判,做好沙盘推演,保持政策的前瞻性和相机调节性,同时避免事关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制度在方向上“左右摇摆”,使市场能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

四是要坚持改革不动摇。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言:“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监管部门应坚持改革不动摇,坚定推动股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进程,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引领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作者施东辉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教授)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股市起起落落 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

2023-11-13 06:30:38 来源:

今年下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震荡向下,各种“利好”政策持续出台。与此同时,针对股市的讨论甚至争议热度攀升——“保卫3000点生命线”“暂缓新股发行及再融资”“准备4万亿资金将股市拉到4000点”…… 可以说,关于股市涨跌的社会舆论众声喧哗,各种建议不绝于耳。

重要的是,我们该怎样理解A股市场的运行特点,又该如何正确面对股市指数的涨跌起伏?

一、投资者为何赚钱难

A股投资者经常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从2000年至今中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而同期上证指数点位上涨大幅落后、大部分时间都在2000-3000点附近徘徊,投资者普遍感觉盈利困难。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外乎这样几个角度:

一是许多新经济行业的龙头股都在境外上市,导致中国股市不能完全反映经济的基本面和结构分化;

二是投资者结构“散户化”比较严重,容易引发市场暴涨暴跌;

三是支撑市场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中小投资者利益无法得到切实保护。

这些说法应该都没错,但进一步思考,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还是和制度设计及公司治理有关,就是它更重视融资者利益,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能否获得良好回报则要排在后面。这种问题,也是新兴市场上市企业的通病。

2018-2022年五年间,A股市场IPO和再融资金额为6.5万亿人民币,同期A股的回购和分红金额合计为8.04万亿人民币。反观美股市场,2018-2022年五年间,美股市场的IPO和再融资金额为1.19万亿美元,回购和分红金额则高达4.66万亿美元。

美股市场的特殊性在于,上市公司股东整体上以民企和公众投资者为主,同时股东回报以股票回购并予以注销为主,这意味着一方面有增量资金持续流入股市,另一方面意味着公司总股本持续减少,每股盈利持续增加。而A股公司的股东回报以分红为主,银行、非银、石化类公司的分红总额就占到了50%以上,这三个行业的特点是国有股东占比高,因此分红资金并不太会大规模回流股市。更值得指出的是,A股市场的回购几乎全部是用作股权激励,回购完成后以五折或者更低执行价授予给了大小非和高管,造成大小非股份越卖越多的怪现象。

以上从公司层面分析了A股市场赚钱难的原因,回到市场本身,A股市场的涨跌起伏有两个核心要素,一个是“炒”,一个是“A”。

首先,A股市场的运行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型成长型经济体的映射,所以总是有各种新兴的行业、新颖的概念、新奇的故事不断出现,充满着星辰大海的诱惑。在公司及行业发展的早期和中期,很难一下看清终局,所以投资者不纠结对错,热衷于交易边际变化,加上许多卖方也推波助澜,因此并不需要思考公司稳态有多少现金流,有多少利润,一旦逻辑起来,资金跟上,市场往往是先炒为敬,很容易就把预期打满甚至在极短时间内使股价出现泡沫。

其次,投资是一个古老的游戏,最终还是要回归自由现金流的逻辑。但A股市场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市场,长期看很难有终极的进入壁垒,公司释放业绩需要不停地进行大额资本支出,因此需要不停地进行再融资,直到行业产能过剩被迫出清为止。这几年的热门赛道,以及其中一些细分行业,包括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等等莫不如此。从长期来看,惨烈的竞争带来了社会福利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但大多数公司景气度最好的时候,往往也是股价最高点,股价此后往往容易呈现典型的“A”形走势。

二、定价功能

和很多人的认知相反,国内A股市场长期以来最大的问题不是资金不够,而是资金太多,流动性太过剩,从而刺激出各种乱七八糟、匪夷所思的奇葩概念和股价泡沫,市场的定价机制及功能一直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事实上,全世界靠单一国家能每天维持1000亿美元以上日成交金额的独此A股一家(美国股市是一个国际市场,不是美国一国的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是配置社会资本的重要场所,要成功地实现这一基本功能,股票市场的价格就必须可靠地反映公司的内在投资价值,即股票市场的定价是有效率的。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逊在二十五年前谈及中国经济时曾指出:股票市场在市场定价具有效率后才能真正发展起来。合理的定价效率除了有赖于信息的及时、全面和准确披露外,更是有赖于成熟而理性的投资者群体。

中国股市特殊的投资者结构催生了特殊的“二元”定价机制。

一方面,业绩优、规模大、成长性好的公司股票被相当一部分投资基金、QFII及价值型个人投资者持有,这部分股票的估值水平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具有较高的定价效率;另一方面,大量规模小、业绩差的公司股票则被中小投资者所持有,在游资的带头炒作下,衍生出很多畸形的投资理念、方法和模式,比如炒壳、炒重组、炒题材、炒高送、乃至炒股票简称中是否有“龙凤”二字,等等。

这些股票的市场价格长期脱离其基本价值,估值水平高高在上。如果一个市场长期没有合理的定价机制,经常出现定价不当现象,必然导致价格信号扭曲,供求关系失衡,市场难以出清,造成市场运行失灵和资源配置不当。例如,在一个定价有效的市场中,“好”公司和“烂”公司都能上市,只不过“好”公司能卖好价钱,“烂”公司只能卖差价钱,而且“烂”公司即使上市了也没啥流动性,因此就没有很强的上市动机。而在一个定价无效的市场中,“烂”公司也能卖好价钱,IPO公司质量因此就成为市场的主要矛盾,导致现在不管是媒体,还是管理层、资本市场专家,普遍认为只有“好公司”才能上市。但这个基本的认知可能是错误的,这是注册制改革一直理不顺的根源所在。

在这种市场环境中,投资者的行为普遍短期化和投机化,股市陷入周而复始的“牛短熊长”困局中;上市公司大股东行为异化,热心于资本运作而不是潜心经营主业;而监管机构则不时面临要求稳定股价水平的巨大舆论和社会压力,股票市场的运作和发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理性面对市场涨跌

股票投资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分享的是少数公司的高成长机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即使在发达的美国股市,近年来市场的持续上涨也主要是由脸书、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和特斯拉组成的七大科技股所推动。投资者应对参与股市投资有清醒的认识,不能不切实际地指望所有股票都能上涨获利。市场运行的最后结果必然是有人盈利有人亏损,有股票上涨也有股票下跌,这种价格分化正体现了市场的定价效率,而普遍性的涨和普遍性的跌反而是市场不成熟的表现。

当下,面对股票市场上瞬息万变的价格、纷繁复杂的信息以及强烈追求收益的欲望,整个社会的心态浮躁。股市一涨,社会及媒体一片欢呼,仿佛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恨不得只争朝夕立马涨到万点。股市一跌,就仿佛世界末日来临,大骂企业IPO圈钱,管理层无能。所谓“一根阳(阴)线改变情绪,两根阳(阴)线改变观念,三根阳(阴)线改变信仰”,调侃的就是这种现象。

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过:“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股价的短期涨跌更易受市场参与者情绪、心理预期、风险偏好、交易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和复杂多变性。面对市场短期的起起落落,社会、媒体及管理层应归位尽责,以理性、务实的态度建设性地讨论问题,共同推动股市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股市涨跌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中国经济的全部。过往20年里A股曾涨到6124点,也曾跌到1600多点,更是经历过千股跌停的“流动性困境”,但都没能影响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对股市的“指数拜物教”可以休矣。

股价的涨跌起伏本是市场常态,管理层应顶住压力,保持定力,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动摇,深入推进依法从严监管。

一是要厘清职责边界。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这并非意味着监管部门能决定指数涨跌。事实上,股市涨跌受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国家货币金融政策以及市场交易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将股价涨跌、投资盈亏全部系于监管部门是不公平的,也是其无法承受之重。监管部门的真正职责是切实维护好市场“三公”原则,推动完善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体系,确保中小投资者不因其弱势地位而被欺诈和掠夺。

二是要严控杠杆风险。全球股市动荡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高杠杆交易是股市暴涨暴跌的重要“催化剂”,也是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推手。要严防杠杆资金、场外配资等死灰复燃,确保市场不因高杠杆交易行为而发生非理性的暴涨暴跌,影响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要做好政策预判。监管部门担负着完善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职责。要对政策的市场解读、传导机制、股价效应进行预判,做好沙盘推演,保持政策的前瞻性和相机调节性,同时避免事关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制度在方向上“左右摇摆”,使市场能形成稳定的政策预期。

四是要坚持改革不动摇。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言:“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监管部门应坚持改革不动摇,坚定推动股市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的进程,推动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引领资本市场行稳致远。

(作者施东辉为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教授)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陶龙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