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丨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党政联席会成员杨瑾:中西合璧 古今融通
核心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潮流之下,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少年的全球胜任力成为当下国际教育守正创新的题中之义。
川渝两地如何携手推动国际教育高质量发展?当前国际教育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如何培养融通中外、面向未来的国际化人才?围绕这些议题,华龙网集团发起“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川渝国际教育影响力人物系列访谈”公益活动,推进川渝两地国际教育观点分享、资源共享、平台创享,营造良好的国际教育舆论氛围,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生态。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党政联席会成员杨瑾就“国际教育”这一话题与各位网友进行分享。
华龙网:结合国际教育发展,您是如何理解“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这一论述的?
杨瑾:我校“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办学理念,与这一论述不谋而合。这一理念要求我们既要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强烈的爱国情怀、开阔的国际视野,立足当下的教育情况,面向未来的发展眼光,还要有自信的文化基因和前瞻的专业思考。
为此,我校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多方面入手,旨在培养具有中华灵魂、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
华龙网:您如何理解“青少年全球胜任力”?您认为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杨瑾: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曾经发布过一份触目惊心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八亿人的就业岗位将由机器取代,而中国将有一亿人面临职业转型。到2030年,在自动化发展迅速的情境下,中国高达31%的工作时间将被自动化取代。
这份数据进一步展示了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就业岗位会被继续压缩,而个体面对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在未来,来自不同国家的孩子都将进行更加激烈的角逐。
因此,学生在未来学习中是否具有全球胜任力至关重要。无论是否在国际课程体系下学习,青少年能够分析具有当地、全球和跨文化最重要意义的议题,理解与欣赏他人的视角和世界观,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有效的跨文化互动,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都是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标准。
全球胜任力课程着重强调国际性、交流性、文化间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与和平性,这样的理念在巴蜀常春藤国际课程设置中有所体现。
华龙网:国际教育要走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具备鲜明的办学特色。请您阐述一下贵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特色?
杨瑾: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秉承“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核心办学理念,力主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发扬传统文化精髓,融合中西、古今先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终身学力、努力成为一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K12学校。
小学部(含外籍部)坚持“中西合璧、奠基学力”,打造国际化的博物馆式未来学校;初中部(含小七年级、格兰芬多学院)为学生提供卓越的课堂设置、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双语双文化氛围:高中部拥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及终身幸福能力的精品高中(国内高考方向)和培养具有中华灵魂、全球视野的未来人才的国际高中(出国留学方向,含9年级)。

华龙网: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国际课程。请介绍一下贵校国际教育课程体系的内涵和价值?
杨瑾:我校国际课程的培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国家认同、民族情怀、国际视野、全球胜任力、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龙的传人。
巴蜀常春藤国际课程设置秉承“中西合璧,古今融通”的教育理念,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设层次多样的校本课程和美国大学先修课程(AP)和英国A level课程,涵盖语言,人文,社会学,数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等领域。在保障学生知识体系完整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以学生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以落地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实现个性化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传统课堂教学,也有以项目和研讨等形式的实践性学习。在满足进入大学学习能力之上,通过小组协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研学课程,让学生体验课堂外的学习场景;通过职业周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某一专业领域;通过设定社区服务时长要求,促进学生用所学所思为周边社区及所在城市提供服务,产生与真实世界的链接。
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应用,立足学生本身而非老师标准,立足因材施教而非单一评价,立足思维引导而非结果定性。我们将采用完整的多维度的评价标准,从主动表达、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颠覆以老师为中心的评价模式。

华龙网:当前各种变化因素叠加,不少家长对国际教育出现了观望甚至焦虑情绪,对此,您对有国际教育需求的家长们有什么建议?
杨瑾:首先要提前规划。 留学一定需要提前规划,大到留学国家和目标院校,小到学校的特殊要求,提前做好科普和调查,这样更能事半功倍。在巴蜀常春藤,我们有专业化和定制化的升学指导。每位学生专属的升学规划方案、贯穿始终的学生个性化活动跟进、专业与细心的大学申请指导、高频次家校生“一对一沟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职业规划、与名校招生官频繁的交流、系统升学指导课程和家长课堂、精准和详细的数据支撑、数字化的升学服务系统以及专业和经验丰富的升学指导老师。
然后要积累课外活动经历。课外活动经历是需要积累的。从多方面出发,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爱好,参加与之相关活动,厚积薄发。
最后要提升学习能力。学习力就是生产力,任何时候学习都会让你脱颖而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不断汲取知识,不断精进自己,才能让你在面对外部不确定因素时,把握住自己的稳定性。

华龙网: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请谈谈您从事国际教育事业的初心和愿景?
杨瑾: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舞与唤醒。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们一直坚持要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因为我们的孩子未来都是要走向世界的。
创校以来,春藤人用心办教育,用爱伴成长。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2022胡润中国国际化学校排行榜中从Top80跃升至Top40,这是对春藤人最大的肯定,也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前路漫漫,春藤人会继续努力勤勉前行。
受访者简介:
杨瑾,重庆市巴蜀常春藤学校党政联席会成员、国际高中教学事务长、国际高中年级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