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联防联控…… 沙坪坝区双“牌”齐出保障“两江四岸”公共安全
华龙网讯(王旭睿 实习生 常涵笑)近年来,随着重庆中心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取得积极成效,亲水岸线、绿色岸线游客倍增,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安全风险逐渐凸显。
记者从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为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沙坪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建管协同,优化城市滨江风貌,运用数字化手段,积极探索城市安全治理新路子,推进“两江四岸”公共空间生态、交通、便民、安全一体化提升,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多措并举
消除自然岸线消落带的安全风险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就是通过实施‘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项目,从根本上消除自然岸线消落带的安全风险,夯实‘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安全基础。”,沙坪坝区住房城乡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磁器口,承载着巴渝文化和重庆人的乡愁,因此成为“两江四岸”治理工程的主角之一。据悉,磁器口滨江片区治理岸线长2.3公里,治理面积约46万平方米,今年6月已完成“恢复磁器口码头、新建特钢码头”,为市民增加了亲水空间,提高经济价值。
“磁器口码头这里十年九淹,光2019年我们店就被淹了八次。但是今年夏天没被淹,码头新修之后被淹的次数少很多。”陈麻花食品公司的总经理杨学武表示,随着治理工作的落实,游客数量增长,且在码头的滞留时间加长,为商户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治理工程的另一个主角是“嘉陵江岸线贯通工程—滴水岩至磁器口段”项目。“这里以前就是乱石坝,坡又陡,根本不敢来,”土湾街道社区居民走在羊角堡码头上回忆到,“现在我们经常带孩子来码头散步,旁边还有很多骑自行车的。”
放眼看去,居民口中的“乱石坡”摇身一变,成为宽敞平整的人行步道、休闲码头,阳光充足的午后,不少人骑着自行车在道上兜风。记者注意到,有几名着装统一的大爷在步道上来回巡视,上前询问得知,他们是石门冬泳跳水队的队员,常年在此志愿实施水上救援。
据悉,为保障人们江边出行安全,沙坪坝整合区级东部应急救援队和临江街道的市政执法、平安联防等队伍力量,组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与应急救援协会、蓝天救援队、方舟救援队等社会组织签订应急救援合作协议,强化救援指导与实战演练,协同做好沿江区域应急处置。
强化数字赋能
提升智治水平
嘉陵江流经沙坪坝辖区共17.68公里,受四川、陕西等上游地区强降雨影响,沙坪坝区临江区域常年经受洪涝灾害、城市内涝等风险考验。推进“两江四岸”整体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城市治理智慧化水平。
“我们经过了人防、物防到技防的曲折经历,最终通过数字赋能,打赢了嘉陵江防汛救灾‘主动仗’”,沙坪坝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杨达说,嘉陵江防汛指挥决策支撑系统具备高度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优势,实现一图通览、一网统管、一键调度。系统跨区域集成嘉陵江流域气象卫星影像、水体遥感、雷达拼图等信息,跨行业汇总应急、气象、住建等部门数据,建立洪水推演模型和疏散对象数据库,通过手机信号精准锚定临灾群体,自动发送预警信息。
今年入汛以来,沙坪坝区得益于嘉陵江防汛指挥决策支撑系统,及时启动防汛IV级以上应急响应9次,成功应对区域性强降雨天气过程7次。
“早几年磁器口码头被淹,我们都是提前1、2个小时才接到通知,匆匆忙忙,很多东西来不及搬,都损失掉了。”杨学武感慨万千,“现在提前两三天就会预警,还会告诉你准确的水位线,汛期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