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川渝住博会 | 重庆已培育6个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

华龙网讯(特派记者 董进)11月15日,作为第三届川渝住博会系列活动之一,川渝建筑行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合作交流论坛暨智能建造现场观摩会在成都举行。
近年来,中央以及国家部委层面高度重视建筑业现代化转型,着眼加速推动“中国建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加速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陆续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关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全面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重庆一直在加速奔跑。”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一级巡视员董勇在致辞表示,重庆不断完善以工业化为路径、数字化为手段、绿色化为目标的工作体系,持续强化政策引导、做实产业培育、加大科技创新、打造试点示范,强力推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融合发展,不仅开展了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等多项国家示范试点,10余项创新举措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装配式产业基地6个、市级产业基地30个,实施装配式建筑4000余万平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超过30%,累计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区县4个、示范企业6家、试点项目23个,建成全国首个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微瓴智能建造平台,培育30余项智能建造产品,发展数字化建造试点项目150余个。
论坛交流环节,来自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协会、渝建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等川渝两地建筑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就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示范项目案例经验等开展交流探讨。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汤启明分享了重庆市建筑工业发展情况,并对重庆市一些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现场展示。汤启明介绍,近年来,重庆围绕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建立了现代建筑产业培育顶层设计,编制发布了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选用指南、标准化设计导则等9项技术文件,修订了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他也表示,目前装配式建筑仍然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标准化水平待提高及项目设计、生产、施工协同不足等问题,希望政策进一步优化,引导整个行业更好发展。
渝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江世永分享了渝建集团“三化”融合协同发展案例——重庆长嘉外滩·国瑞麓林府项目。江世永表示,智能建造已上升为国家层面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新型建筑绿色化、数字化、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推进智能建造应充分应用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等核心技术。”江世永以长嘉外滩·国瑞麓林府等项目为例,介绍了该项目以“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四建标准,在建设中应用BIM正向全过程数字化、工业化装修,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等技术体系,从人性设计、健康选材、工厂生产、施工组装、定期保养、智慧服务六个维度,系统诠释健康住宅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