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区:智慧赋能 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水域面积大,年均过境水量多,洪涝、地灾等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为提升防汛救灾能力,做好群众安全“守护人”,今年来,合川区以推进数字政务应急管理跑道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技防措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能力,全力打好防汛智慧“组合拳”,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合川区:智慧赋能 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来源:华龙网2023-11-15

华龙网讯(方科)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水域面积大,年均过境水量多,洪涝、地灾等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为提升防汛救灾能力,做好群众安全“守护人”,今年来,合川区以推进数字政务应急管理跑道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技防措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能力,全力打好防汛智慧“组合拳”,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构筑科学防线 让风险可视化可控化

哪里是洪水淹没区?遇到汛情该往哪里撤离?转移路线哪条才最安全?这些都是汛情发生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怎样才能给出可靠答案,下好防汛“先手棋”?合川区区应急局和区水利局主动作为,通过实地调研,摸清合川城区每个办事处的住房情况和人员情况,并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根据合川地形、地貌图,历时一年,精心绘制了主城区3个办事处和沿江9个重点场镇洪水风险图以及主城区洪水作战图。

“在这两张防洪图谱里,我们通过色块区分对淹没范围、转移人数和转移责任人等精确到1米以内,并详细列出了避难场所、社区联系人员等有效信息。”合川区水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根据现场踏勘,结合防汛需求,区水利局还开展了高程测量并在全区设立水标尺21处、转移路线牌27处、避难场所牌15处、建筑物高程牌68处,为人民群众在洪水来临时准确判断情况、及时转移避险提供有效帮助。

编绘防洪图谱提高了面对汛情的主动性,提升防汛可视化可控化能力也是筑牢汛期安全防线的重要环节。为此,合川区投入大量资金加密建设水文监测站、图像视频站、高空瞭望摄像头,充分整合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水库水雨情、河道数字化等信息化系统,推动城市实景模型叠加,实现对洪水淹没情况的四维推演、淹没区经济评价等功能。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开发动态洪水风险增强虚拟现实系统,计算草街电站以上嘉陵江干流81个断面的水位和流量数据,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将洪水风险图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在真实场景中模拟展示洪水风险效果,推动防洪风险预警从平面抽象向立体直观的转变。

织密监测网络 不断提升防御灾害能力

布置气象监测站点,各地天气情况尽在掌握;安装地灾检测预警设备,确保第一时间清除地质隐患;强化与四川地区气象部门联防联动,实时共享三江上游降雨情况……随着在防汛监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设备,一张精密的监测网也逐渐形成,为高效防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像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前大多只能事后抢险,有了智能监测设备后,我们就能在灾害发生前提前消除风险。”合川区地灾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李志强回忆,今年3月初,值班时他注意到安装在三汇镇响水村的监测设备发出告警,白杨湾有危石存在变形迹象,如果崩塌将会危害附近住户。接到警报,李志强第一时间联系负责该区域的地质工程师宋增宝前往现场核实情况。确认情况属实后,区应急指挥中心立刻通知三汇镇相关人员对危石进行破除,成功守护了危石下方住户3户5人及房屋的安全。

从收到设备报警到安排专人前往现场进行破除工作,短短一天时间,潜在的地灾隐患就被及时地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正是监测设备的智能化、全覆盖为防汛抢险带来的可喜变化。

据介绍,为实现全地域监测,增强预防灾害的能力,合川区科学布置气象监测站点79个、水位站26处、水文站7处、山洪灾害监测站23处、雨量站69处、墒情站2处、水文巡测基地1处,安装地灾检测预警设备2200余台,全区419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村级预警工作站。针对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自动站全覆盖的个别区域,还专门运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资源,确保获取第一手气象、水文实况资料。

此外,为保证设备在线率,实现安全监测全天候、无死角,合川区还委托专业单位对地灾检测预警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在线率达到90%以上,并安排专人24小时查看系统数据,监测数据定期形成专业报告,助力及时发现并清除险情。

完善统筹机制 切实当好群众“守护人”

今年7月,由于持续强降水天气,合川区钱塘镇大蟠溪水流量激增,湍急的溪水将陡口子人行桥上游3公里多流域里放置的绿植浮岛冲向人行桥,卡在了桥墩之间,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桥梁造成损害。

面对紧急情况,钱塘镇立刻向区应急局、区水利局汇报遇到的问题。在统一协调指挥下,区综合应急救援直属队携带专业设备驰援钱塘镇。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抢险,堆积在桥墩的绿植浮岛全部被拉上岸,有效排除了桥梁受损的风险。

此次人行桥损害风险的快速清除得益于合川区持续深化临灾“叫应”工作。据了解,今年7月强降雨期间,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在合川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应急管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积极行动,有效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及时发布预警和工作提醒短信,组织雨前及雨中巡查等工作,累计发布暴雨、河流涨水和山洪灾害预警信息14期、短信1574条、24万余人次接收;成功处置了大蟠溪绿植堵塞桥洞等隐患8处;及时转移撤离群众535人,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实现全区无人员伤亡。

“紧密配合、迅速有效的救灾行动背后是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构建高效指挥体系的持续发力。”合川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建成的应急指挥中心,整合了视频调度、应急指挥、预警预报、河道监控、“雪亮工程”、森林火险监控、12350救援热线、地灾信息系统等平台,发挥实时监控、预警发布、调度指挥、灾情收集等功能,实现了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实时监控、镇街力量和救援队伍的实时调度。为实现预警信息精准快速发布,合川区还投入资金,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家运营商大数据系统,开展高风险区域短信定向发布,做到“叫应”到企到户到人。同时不断升级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分行业、分镇街自动接收、自动转发。

在避险转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方面,合川区根据基层高频需求和群众共性需求,从“小切口”谋划建设“避险转移”应用场景,着力推动建立完善预警发布“叫应”机制、避险转移全过程动态监控、转移安置闭环管控等改革事项,形成避险转移工作闭环。目前,该应用建设进度已完成83%,预计12月中旬正式上线运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合川区:智慧赋能 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2023-11-15 20:01:29 来源:

华龙网讯(方科)合川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交汇处,水域面积大,年均过境水量多,洪涝、地灾等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为提升防汛救灾能力,做好群众安全“守护人”,今年来,合川区以推进数字政务应急管理跑道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强化技防措施,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监测预警、避险转移等能力,全力打好防汛智慧“组合拳”,构筑防汛救灾“数字屏障”。

构筑科学防线 让风险可视化可控化

哪里是洪水淹没区?遇到汛情该往哪里撤离?转移路线哪条才最安全?这些都是汛情发生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怎样才能给出可靠答案,下好防汛“先手棋”?合川区区应急局和区水利局主动作为,通过实地调研,摸清合川城区每个办事处的住房情况和人员情况,并查阅大量历史文献资料,根据合川地形、地貌图,历时一年,精心绘制了主城区3个办事处和沿江9个重点场镇洪水风险图以及主城区洪水作战图。

“在这两张防洪图谱里,我们通过色块区分对淹没范围、转移人数和转移责任人等精确到1米以内,并详细列出了避难场所、社区联系人员等有效信息。”合川区水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根据现场踏勘,结合防汛需求,区水利局还开展了高程测量并在全区设立水标尺21处、转移路线牌27处、避难场所牌15处、建筑物高程牌68处,为人民群众在洪水来临时准确判断情况、及时转移避险提供有效帮助。

编绘防洪图谱提高了面对汛情的主动性,提升防汛可视化可控化能力也是筑牢汛期安全防线的重要环节。为此,合川区投入大量资金加密建设水文监测站、图像视频站、高空瞭望摄像头,充分整合大江大河、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水库水雨情、河道数字化等信息化系统,推动城市实景模型叠加,实现对洪水淹没情况的四维推演、淹没区经济评价等功能。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开发动态洪水风险增强虚拟现实系统,计算草街电站以上嘉陵江干流81个断面的水位和流量数据,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增强现实AR技术,将洪水风险图与现实场景相结合,在真实场景中模拟展示洪水风险效果,推动防洪风险预警从平面抽象向立体直观的转变。

织密监测网络 不断提升防御灾害能力

布置气象监测站点,各地天气情况尽在掌握;安装地灾检测预警设备,确保第一时间清除地质隐患;强化与四川地区气象部门联防联动,实时共享三江上游降雨情况……随着在防汛监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智能设备,一张精密的监测网也逐渐形成,为高效防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像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前大多只能事后抢险,有了智能监测设备后,我们就能在灾害发生前提前消除风险。”合川区地灾应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李志强回忆,今年3月初,值班时他注意到安装在三汇镇响水村的监测设备发出告警,白杨湾有危石存在变形迹象,如果崩塌将会危害附近住户。接到警报,李志强第一时间联系负责该区域的地质工程师宋增宝前往现场核实情况。确认情况属实后,区应急指挥中心立刻通知三汇镇相关人员对危石进行破除,成功守护了危石下方住户3户5人及房屋的安全。

从收到设备报警到安排专人前往现场进行破除工作,短短一天时间,潜在的地灾隐患就被及时地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正是监测设备的智能化、全覆盖为防汛抢险带来的可喜变化。

据介绍,为实现全地域监测,增强预防灾害的能力,合川区科学布置气象监测站点79个、水位站26处、水文站7处、山洪灾害监测站23处、雨量站69处、墒情站2处、水文巡测基地1处,安装地灾检测预警设备2200余台,全区419个行政村全覆盖建成村级预警工作站。针对受地形条件限制,无法实现自动站全覆盖的个别区域,还专门运用“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资源,确保获取第一手气象、水文实况资料。

此外,为保证设备在线率,实现安全监测全天候、无死角,合川区还委托专业单位对地灾检测预警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在线率达到90%以上,并安排专人24小时查看系统数据,监测数据定期形成专业报告,助力及时发现并清除险情。

完善统筹机制 切实当好群众“守护人”

今年7月,由于持续强降水天气,合川区钱塘镇大蟠溪水流量激增,湍急的溪水将陡口子人行桥上游3公里多流域里放置的绿植浮岛冲向人行桥,卡在了桥墩之间,如不能及时处理可能会对桥梁造成损害。

面对紧急情况,钱塘镇立刻向区应急局、区水利局汇报遇到的问题。在统一协调指挥下,区综合应急救援直属队携带专业设备驰援钱塘镇。经过近十个小时的抢险,堆积在桥墩的绿植浮岛全部被拉上岸,有效排除了桥梁受损的风险。

此次人行桥损害风险的快速清除得益于合川区持续深化临灾“叫应”工作。据了解,今年7月强降雨期间,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在合川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应急管理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委、区住房城乡建委等多部门协调配合,积极行动,有效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及时发布预警和工作提醒短信,组织雨前及雨中巡查等工作,累计发布暴雨、河流涨水和山洪灾害预警信息14期、短信1574条、24万余人次接收;成功处置了大蟠溪绿植堵塞桥洞等隐患8处;及时转移撤离群众535人,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实现全区无人员伤亡。

“紧密配合、迅速有效的救灾行动背后是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构建高效指挥体系的持续发力。”合川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建成的应急指挥中心,整合了视频调度、应急指挥、预警预报、河道监控、“雪亮工程”、森林火险监控、12350救援热线、地灾信息系统等平台,发挥实时监控、预警发布、调度指挥、灾情收集等功能,实现了自然灾害重点区域实时监控、镇街力量和救援队伍的实时调度。为实现预警信息精准快速发布,合川区还投入资金,联合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家运营商大数据系统,开展高风险区域短信定向发布,做到“叫应”到企到户到人。同时不断升级御天·智能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分行业、分镇街自动接收、自动转发。

在避险转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方面,合川区根据基层高频需求和群众共性需求,从“小切口”谋划建设“避险转移”应用场景,着力推动建立完善预警发布“叫应”机制、避险转移全过程动态监控、转移安置闭环管控等改革事项,形成避险转移工作闭环。目前,该应用建设进度已完成83%,预计12月中旬正式上线运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方科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