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80余年!两份特殊的“毕业证书”回到家乡……
华龙网相关原创报道:
如何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趟过岁月的长河,忠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巴蔓子“刎首留城”的壮举传千秋,革命年代的英雄烈士令人肃然起敬。红岩英烈周后楷、伍时英等人曾在忠县参加革命战斗;重庆解放前夕,出生于忠县的罗广斌曾被关押在渣滓洞,脱险后写出小说《红岩》,当时忠县籍共产党员马秀英也被关押于渣滓洞。

11月16日,由重庆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承办的“让烈士回家”主题活动暨“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红岩精神”专题宣讲巡展巡演走进重庆忠县。
当天,红岩英烈文史资料交接仪式同步举行。红岩博物馆赠予忠县相关文物资料,忠州博物馆迎回忠县籍共产党员马秀英烈士在私立树德中学、四川大学读书时的两份毕业证书,其中最久远的已有80余年。

“要人头有一颗,要名单办不到”,在狱中,马秀英积极响应号召,参与拟订学习提纲,开展思想宣传工作。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1949年11月27日,马秀英在大屠杀中英勇就义。

“举行‘让烈士回家’主题活动就是要让红色基因在烈士的家乡,以及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生根发芽。”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二级巡视员陈军表示,结合当前全市正在开展的“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红岩精神”专题宣讲巡展巡演活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精心组织策划,推出了“红岩精神 永放光芒”专题展,组建了专题宣讲专家团队,用心打造了主题教育专题剧目——红岩革命故事展演。

未来,忠县将充分用好红岩资源,保护好、利用好罗广斌故居、马秀英烈士遗物,进一步丰富忠文化展览馆“红岩精神”的展呈内容,修复好马识途以前老家——马家院子,做好布展工作,发挥好红岩资源宝贵的作用。
上游新闻记者 张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