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聚焦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5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在渝研讨
11月17日,2023年第三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年会暨智能系统前沿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

视频 | 聚焦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5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在渝研讨

来源:华龙网2023-11-17

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11月17日,2023年第三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年会暨智能系统前沿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

200余位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和学生代表参加本次论坛。现场,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教授等11位专家围绕智能器件与类脑芯片、智能系统与机器人以及智慧教育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第三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年会暨智能系统前沿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第三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年会暨智能系统前沿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人工智能将成为塑造未来人类社会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来临,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训练和运行模型。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模型复杂性的增加,算力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需要更强大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更高效的算法来满足需求。缪向水指出,堆砌大量芯片并不是未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是应该发挥芯片本身的效能,提高并行度和能耗,使算力提升千倍以上,以适应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

“目前缺乏颠覆性的创新和突破,需要全新的算法和软件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段书凯教授表示,在算力方面,目前的算力主要是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算力,而真正人工智能需求的是适合其特点的硬件和芯片。他打比方,传统计算主要的是数值计算,类似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数值计算基础设施相当于高速公路;而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学习、联想、记忆、判断、决策等任务,类似于奔驰的骏马,更适合在草原、旷野等地方奔跑,需要依赖智能硬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人工智能领域的挑战在于将算法软件与相匹配的硬件进行紧密融合,以发挥最大效能。

专家学者现场分享。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专家学者现场分享。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与会专家还就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另外,段书凯提到,近年来,西南大学生物学、教育学优势突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科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西南大学将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智能系统与类脑芯片等领域,促进产业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慧教育等“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形成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向社会输送高科技人才。

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指导,中国自动化学会和西南大学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和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承办。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视频 | 聚焦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50余所高校专家学者在渝研讨

2023-11-17 16:13:30 来源:

华龙网讯(记者 秦思思)11月17日,2023年第三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年会暨智能系统前沿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

200余位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的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和学生代表参加本次论坛。现场,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教授等11位专家围绕智能器件与类脑芯片、智能系统与机器人以及智慧教育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第三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年会暨智能系统前沿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第三届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年会暨智能系统前沿论坛在西南大学召开。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缪向水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人工智能将成为塑造未来人类社会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来临,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来训练和运行模型。随着数据量的增长和模型复杂性的增加,算力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需要更强大的硬件基础设施和更高效的算法来满足需求。缪向水指出,堆砌大量芯片并不是未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而是应该发挥芯片本身的效能,提高并行度和能耗,使算力提升千倍以上,以适应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需求。

“目前缺乏颠覆性的创新和突破,需要全新的算法和软件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段书凯教授表示,在算力方面,目前的算力主要是基于传统冯诺依曼架构的计算算力,而真正人工智能需求的是适合其特点的硬件和芯片。他打比方,传统计算主要的是数值计算,类似于高速公路上的车辆,数值计算基础设施相当于高速公路;而人工智能更多的是学习、联想、记忆、判断、决策等任务,类似于奔驰的骏马,更适合在草原、旷野等地方奔跑,需要依赖智能硬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人工智能领域的挑战在于将算法软件与相匹配的硬件进行紧密融合,以发挥最大效能。

专家学者现场分享。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专家学者现场分享。 华龙网记者 刘钊 摄

与会专家还就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科技如何促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另外,段书凯提到,近年来,西南大学生物学、教育学优势突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科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西南大学将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算法、智能系统与类脑芯片等领域,促进产业应用,推动智能制造、智能农业、智慧教育等“人工智能+”学科群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形成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向社会输送高科技人才。

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指导,中国自动化学会和西南大学主办,中国自动化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委会和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承办。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茜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