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
近期电影《我本是高山》引发巨大争议。近日,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正在全国进行点映,该片讲述了张桂梅校长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照亮孩子们追梦人生的故事。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

来源:文汇报2023-11-20

近期电影《我本是高山》引发巨大争议。

近日,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正在全国进行点映,该片讲述了张桂梅校长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照亮孩子们追梦人生的故事。

VCG111464781168

然而,在点映期间,《我本是高山》部分剧情引发网友讨论。

比如电影中胡歌饰演张桂梅丈夫,有些观众认为感情戏加入得莫名其妙;剧情里,有女老师坚持不下来,男朋友却坚持下来,然后女老师让男朋友在她和学生之间做选择;现实里,是父亲酗酒特别厉害,电影里改成了母亲酗酒。

11月19日,《我本是高山》编剧袁媛发文回应酗酒父亲改成酗酒母亲的争议:“目前它遭遇的舆情,就像电影里阻挡女孩子上学的势力一样,他们不想让更多女孩看到,他们害怕了,所以就滚成一团的黑过来。但无论他们如何恐吓,这样的电影依旧会被拍摄,被放映。”随后,编剧袁媛删除了该微博。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2

目前该微博已被删除

今天下午,@中国电影报道 发文为影片发声: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3

电影《我本是高山》编剧的回应是失态的,这无疑给影片本就复杂诡谲的舆论氛围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然而,当我们放下冲动的情绪,重新审视这场口舌之争的本身,便不难看到一些令人揪心的事实:

早在《我本是高山》首映前的9月份,就已经有人为这部影片的“口诛笔伐”做着铺垫。这些人依靠“男导演、男演员”,首先挑起性别对立的争论,表达着“男导演拍不好女性故事”的离奇逻辑;事实上,看过影片的观众都应该清楚地知道,本片对男性角色着墨极少,其中的每一位女教师、女学生都有着各自立体、丰富、生动的性格,都闪烁着真实的光彩,根本不存在消费女性、物化女性、贬低女性的现象。这些人通过断章取义,让人们只看到了“酗酒的母亲”,没有看到这个角色的后续:张校长不仅拯救了女孩儿,还拯救了这位母亲,让她也在华坪女高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这个片中小小的段落正体现着张校长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仰,她不只是改变了一个个大山女孩的命运,更是改变着一种世俗的陈旧观念,而这种改变正推动着民族文明的进步。

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当下网上涌现的不少恶意评论,其内容大多与影片本身不符,这些声音只要稍加思忖,就能被揭穿。这些评论者要么是没看过片,要么是带着叵测的居心看片。

其中不少账号,要么来自遥远的海外,要么是追逐流量蹭女性话题热度的营销号,他们用“诈骗”的方式做影评,挑动着完全没有看过片子的“吃瓜群众”们。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动人的影片,它本身是用电影艺术的语言生动讲述张桂梅校长故事的优秀作品。它是一扇我们与华坪女高对话的窗口,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张校长的故事,感受她的精神。然而,恶意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给这部片子泼了一盆脏水,让这部片子连同其中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故事被淹没、解构甚至玷污。“节奏大师”们表面上是为了张校长好、为了女性好,而扒开他们的“羊皮”,其险恶“狼心”昭然若揭。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们欢迎大家在看过影片后,对《我本是高山》发表真实的评论,也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真诚的沟通,对每一部中国电影、每一个中国电影人都有好处。但如若是那些丧失良心的杂音,辛勤耕耘的中国电影人承受不起,正在复苏的中国电影承受不起,正义的“六公主”也绝不接受!

11月19日下午,电影频道旗舰栏目@中国电影报道 官方微博发布长文回应电影《我本是高山》的争议后,再次发文称:“刚刚,我们为《我本是高山》争议发声后,收到了鲜有的恶意的有组织的诋毁声音。这些声音打着‘观众’和‘网友’的旗号,动作反应及时、话术训练统一、依旧紧咬着原有的议题‘三件套‘不松口,甚至尝试歪曲、误读我们本身的主张。面对恶意,我们不惧。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观众走进影院看完电影后,会做出真实公正的论断!”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5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

2023-11-20 07:25:20 来源:

近期电影《我本是高山》引发巨大争议。

近日,根据“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我本是高山》正在全国进行点映,该片讲述了张桂梅校长扎根云南贫困山区40余年,推动创建中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照亮孩子们追梦人生的故事。

VCG111464781168

然而,在点映期间,《我本是高山》部分剧情引发网友讨论。

比如电影中胡歌饰演张桂梅丈夫,有些观众认为感情戏加入得莫名其妙;剧情里,有女老师坚持不下来,男朋友却坚持下来,然后女老师让男朋友在她和学生之间做选择;现实里,是父亲酗酒特别厉害,电影里改成了母亲酗酒。

11月19日,《我本是高山》编剧袁媛发文回应酗酒父亲改成酗酒母亲的争议:“目前它遭遇的舆情,就像电影里阻挡女孩子上学的势力一样,他们不想让更多女孩看到,他们害怕了,所以就滚成一团的黑过来。但无论他们如何恐吓,这样的电影依旧会被拍摄,被放映。”随后,编剧袁媛删除了该微博。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2

目前该微博已被删除

今天下午,@中国电影报道 发文为影片发声: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3

电影《我本是高山》编剧的回应是失态的,这无疑给影片本就复杂诡谲的舆论氛围火上浇油、雪上加霜。然而,当我们放下冲动的情绪,重新审视这场口舌之争的本身,便不难看到一些令人揪心的事实:

早在《我本是高山》首映前的9月份,就已经有人为这部影片的“口诛笔伐”做着铺垫。这些人依靠“男导演、男演员”,首先挑起性别对立的争论,表达着“男导演拍不好女性故事”的离奇逻辑;事实上,看过影片的观众都应该清楚地知道,本片对男性角色着墨极少,其中的每一位女教师、女学生都有着各自立体、丰富、生动的性格,都闪烁着真实的光彩,根本不存在消费女性、物化女性、贬低女性的现象。这些人通过断章取义,让人们只看到了“酗酒的母亲”,没有看到这个角色的后续:张校长不仅拯救了女孩儿,还拯救了这位母亲,让她也在华坪女高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这个片中小小的段落正体现着张校长无私的爱和坚定的信仰,她不只是改变了一个个大山女孩的命运,更是改变着一种世俗的陈旧观念,而这种改变正推动着民族文明的进步。

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当下网上涌现的不少恶意评论,其内容大多与影片本身不符,这些声音只要稍加思忖,就能被揭穿。这些评论者要么是没看过片,要么是带着叵测的居心看片。

其中不少账号,要么来自遥远的海外,要么是追逐流量蹭女性话题热度的营销号,他们用“诈骗”的方式做影评,挑动着完全没有看过片子的“吃瓜群众”们。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动人的影片,它本身是用电影艺术的语言生动讲述张桂梅校长故事的优秀作品。它是一扇我们与华坪女高对话的窗口,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张校长的故事,感受她的精神。然而,恶意的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给这部片子泼了一盆脏水,让这部片子连同其中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故事被淹没、解构甚至玷污。“节奏大师”们表面上是为了张校长好、为了女性好,而扒开他们的“羊皮”,其险恶“狼心”昭然若揭。

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们欢迎大家在看过影片后,对《我本是高山》发表真实的评论,也接受中肯的批评意见。真诚的沟通,对每一部中国电影、每一个中国电影人都有好处。但如若是那些丧失良心的杂音,辛勤耕耘的中国电影人承受不起,正在复苏的中国电影承受不起,正义的“六公主”也绝不接受!

11月19日下午,电影频道旗舰栏目@中国电影报道 官方微博发布长文回应电影《我本是高山》的争议后,再次发文称:“刚刚,我们为《我本是高山》争议发声后,收到了鲜有的恶意的有组织的诋毁声音。这些声音打着‘观众’和‘网友’的旗号,动作反应及时、话术训练统一、依旧紧咬着原有的议题‘三件套‘不松口,甚至尝试歪曲、误读我们本身的主张。面对恶意,我们不惧。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观众走进影院看完电影后,会做出真实公正的论断!”

张桂梅原型电影《我本是高山》惹争议!官方发声:绝不接受5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代修凤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