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瞭望台丨透过巫山红叶 看见不一样的“公园”
巫山,正豪迈地迈上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新征程。

渝州瞭望台丨透过巫山红叶 看见不一样的“公园”

来源:华龙网2023-11-21

 

年年红叶映三峡,岁岁好景不尽同。

18日晚,第十七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以下简称“巫山红叶节”)在巫山龙江新区红叶广场举行开幕式,标志一年一度“醉美”巫山红叶季正式开启。

巫峡入口红叶美景。黄璜 摄

作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活动,今年巫山红叶节从形式到内涵,又有极大地丰富和延展。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指出,要深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红叶为媒,促活动搭台、文旅唱戏,打造属于巫山的文旅IP,构建“旅游+”产业融合大格局,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巫山,在漫山红叶、山花烂漫的簇拥下,正豪迈地迈上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新征程。

下庄村民登台红叶节开幕式,用村歌《好一个巫山下庄村》歌唱家乡。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种好红叶树

为长江文化厚植下生态沃土

“生态”和“人文”一直以来就是巫山的两大宝贝,这两者在“巫山红叶”身上都得以充分体现。

19日,华龙网记者沿着巫山红叶精品观赏线路“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水陆环线,一览沿途峡江风光。

初冬时节,红叶遍布长江三峡两岸的陡峭山坡,在阳光照射下,山水之美与红叶之美相映生辉,装扮出“飞峡云容白,悬江树影红”的绚丽美景。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巫山县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白鹭、鸬鹚和各种野鸭等国家级保护鸟类陆续飞来,在美丽的湖滨栖息越冬。这里刚与黔江阿蓬江湿地一起,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蓝天、湖水、古镇民居以及色彩斑斓的林木,构成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多年来,重庆巫山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通过植树造林,绿化长江,有意识大量栽下红叶树,才造就了如今这番绝美风景。这既给当地打开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大门,也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厚植下生态环境沃土,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打下绿色本底。

其实,曾经的巫山红叶并没有现在这幅壮观景象。据三峡红叶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长江三峡两岸自古自然分布着较多的红叶树木,不过大多是原始自然生长的。其长势、景观效果及观赏期,受气候、土壤及群落生物等因素影响较大。

巫山红叶也一直深藏在幽静的峡江两岸,只能被村民送进灶堂化为缕缕炊烟。

巫山小三峡鱼头湾。巫山县文旅委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巫山考虑到红叶类植物既能涵养水土,又能形成风景,便决定将其作为‘生态宝贝’,进行大力培育,打造旅游产业。”巫山县文旅委负责人介绍道。

为进一步提升巫山红叶品质,2018年巫山县成立了三峡红叶研究所,由西南大学和重庆市林科院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巫山红叶呈色调控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并在文峰观、神女峰、黄岩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人工调控巫山红叶呈色工程,让游客能欣赏到更为持久、更为壮观的红叶美景。

经过巫山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巫山红叶告别过去的“野蛮生长”,走上了精细化养护之路。据统计,巫山红叶林目前有黄栌、乌桕、丹枫等近200个品种,总面积超120万亩,集中成片可观赏的达20万亩。

因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巫山每年从10月中旬便开始次第变红,观赏期长达3个月左右。每年冬季,当许多景区普遍迎来旅游低谷时,巫山旅游却迎来旺季。巫山红叶已经成为三峡旅游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绚丽的巫山红叶背后,反映出巫山对于绿水青山的尊重和保护。

据巫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巫山正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总体方案,持续打造巫山红叶景观带,进一步丰富红叶、红果树种,力争让巫山峡江沿岸形成“春秋赏红叶、夏赏红花、秋冬赏红叶红果”的四季有红美景,让长江母亲河更加靓丽怡人。

巫山神女峰。吴滨 摄

 

沿着红叶林

寻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巫山是长江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与长江有关的文物文化资源格外丰富。

当前,重庆正在稳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巫山县正抢抓机遇,积极谋划,精心编制项目,开创出文旅融合新局面。

本届红叶节期间,巫山有哪些场景可以寻迹、打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对此,巫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付嘉康日前在本届红叶节新闻发布会上向海内外游客进行了推介。

“我们坚持红叶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红叶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宝贝、巫山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内容。”付嘉康表示,经过16年的坚持与努力,红叶节的影响力“从无到有”,已成为“全国十大地方节庆品牌”,正全方位助推巫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付嘉康说,巫山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国家文化红叶公园和红叶文化展览馆,都将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发挥重要的生态意义。

巫山博物馆。巫山县文旅委供图

巫山扼守重庆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神女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汇聚成熠熠生辉的巫山文化。

在长江巫峡口,华龙网记者看到白墙灰瓦、形似汉阙的建筑屹立于江岸边,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巫山抓紧实施,即将投入使用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巫山博物馆二期展厅。

在三峡工程建设前期,巫山对三峡历史文物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保护。大量的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进入巫山博物馆被得以收藏、保存。它们完整展现了大巫山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

据巫山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巫山博物馆共有4万余件馆藏,涵盖了从旧石器时期到近代民国时期的各个品类,其中,珍贵文物共有1422件(套),其数量仅次于三峡博物馆。

据了解,巫山博物馆近年又启动了与大溪文化遗址、龙骨坡文化遗址、鎏金青铜器等相关的多个研究项目。

俯瞰巫山县龙骨坡遗址。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8月,三峡博物馆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第五次发掘工作,获取了数量可观的石制品材料,并留下了清晰的遗物地层、三维坐标、产状等信息,为后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揭示人类发展进程,实证三峡地区百万年人类史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学术意义重大。

巫山将利用远古文化资源和这次发掘契机,抓紧推进龙骨坡遗址公园建设,启动龙骨坡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计划到2026年建成龙骨坡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址公园,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重要遗迹,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丰富长江文化的内涵。

在本届红叶节10余条红叶精品游览线路中,巫山重点推荐“小三峡—五里坡大峡谷—下庄”旅游新线路,围绕生态、历史、人文“三大”主题,推介巫山生态之旅、文化之旅、世界遗产之旅、下庄精神之旅。

巫山正围绕考古研究、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等,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积极融入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共享,推动旅游业由“看风景”向“品文化”转变。

净坛峰红叶。谭艳 摄

 

打好红叶牌

讲好长江文化故事

建设长江文化公园,不仅仅只是把长江的文化挖掘好、保护好,更要通过文旅融合,讲好长江沿线的文化故事,让千年文脉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三峡是我国最早推向世界的旅游名片,得益于此,巫山也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近年来,巫山依托巫山红叶,不断放大其品牌效应,走出了一条商旅、文旅、农旅融合开放、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一开始,巫山便认识到,打造好了旅游产品,还要打开“窗户”,才能引来客人。为了让巫山红叶叫得更响、传得更远。巫山早在2007年,便率先宣推“巫山红叶”旅游品牌,举办了“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到今年已经是第17届。

巫山还与三峡大坝景区合作,推动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将坝下的游客吸引到坝上来。

规模化发展,加上品牌化打造,让“游美丽三峡、赏巫山红叶”逐渐成为红遍海内外的精品旅游线路。

尝到甜头的巫山,随后在这片小小的红叶上,开始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红叶产业探索。如今,巫山国际红叶节、巫峡神女天路等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由此延伸的经典景区、农家乐、红叶产品开发等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蜿蜒曲折的下庄天路。陈鹏辉 摄

在红叶节的带动下,巫山旅游从过去单一的“过境游”拓展出赏红叶、登神女峰、体验农家乐等十余条精品线路,实现水陆并进“游三峡”。

在参加完第十七届红叶节开幕式结束之后,华龙网记者搭乘上一艘汉唐风格的游船,沉浸式体验了巫山倾力打造的《三峡之光》两江情境夜游之旅。

船内丝竹声声,演员们身着华服,用歌舞传递本土特色文化;窗外,江岸沿线霓虹闪烁,以光影为笔墨,以千年崖壁为画卷的裸眼3D投影,演绎了长江三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让人大饱眼福。

巫山旅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巫山之所以打造这么一台大型夜游项目,旨在将巫文化、巴楚文化、移民文化等巫山独特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声光电的运用,以及演员的互动演绎,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展示,让巫山的人文瑰宝活起来,火起来。

《三峡之光》只是巫山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提升文旅竞争力的一个缩影。当地不仅将特色文化融入景区建设中,还深挖IP资源,开发文创衍生品,迎合新生代消费诉求。

巫山《三峡之光》两江情境夜游。巫山县文旅委供图

依托红叶文化,当地就开发了红叶叶雕,可作为书签,也可被装裱在木质相框中,用于装饰。小小的红叶被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价格一下子涨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引领了一地的发展。

下一步,巫山必将在稳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中,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媒,持续走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主政者说

巫山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王军:

保护利用人文资源 丰富长江文化内涵

华龙网:千百年来,巴渝人民与长江互相依赖、和谐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巫山拥有哪些自然和人文优势?

王军:生态”和“人文”是巫山的两个宝贝。我们不仅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山水颜值,也是长江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的高地,涵养了“千年古镇、万年文明”的文化气质。204万年前龙骨坡古人类遗址,是亚洲人类的起源;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大溪文化遗址,是长江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我们还拥有巴楚文化、诗词文化、神女文化和三峡文化等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文化。

“生态”和“人文”是我们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底气”,也将推动我们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华龙网:巫山如何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中书写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答卷”?

王军:巫山将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总体目标,以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峡·神女等核心景区为“支撑”,构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以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为“引擎”,构建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以城市“两江四岸”、神女文化等为“依托”,构建高峡平湖山水文化名城;以大溪文化、巫文化等为“本底”,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

具体而言,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五里坡”“宁江渡”“大昌湖”生态价值转化,“三峡之光”夜游和“三峡里竹枝村”文旅街区消费产品升级,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爆款。

二是完善摩天岭小镇基础配套和业态服务,加快推进摩天岭森林小镇和航空旅居小镇建设,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森林康养旅游县。

三是做优巫峡·神女景区南北水陆环线,小三峡·小小三峡东西水陆环线,打造大昌古镇、大昌湖、神鱼谷、五里坡大峡谷、下庄天路等精品景区,并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

四是围绕龙骨坡遗址、大溪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研究利用,加强与四川、湖北、浙江等沿长江省市交流,强化资源互补和整合,推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长江文化旅游带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华龙网:竹贤乡下庄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这里也是今年红叶节重点推荐的精品游览线路之一,请介绍具体有些什么特色?

王军:下庄天路全长8公里,四周绝壁合围,海拔高差超过1100米。进入秋冬季节,以红叶为主的彩叶从“井底”点缀到“井口”,绵延起伏、层林尽染,目前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红叶已渐次变红,进入打卡观赏红叶最佳时期。

近年来,巫山坚持文旅、农旅融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结合,推出了“学楷模精神、走下庄老路、观下庄红叶”旅游点,推动下庄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观红叶更立体。在天路上,不仅可以感悟“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人历时7年、牺牲6人、修通8公里天路的“下庄精神”,还可以立体观赏红叶景观。

二是体验更丰富。巫山今年初还对108道“之”字拐的出山老路进行了整修,修建了3000多步台阶和头墩子、二墩子、猫抓树、岩口子四个观景台,广大游客可以重走下庄老路,体验当年下庄人出山难的艰辛、感悟当年下庄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坚持修路的雄心壮志。

三是线路更畅快。今年初,巫山开通了县城至下庄村客运专线,从下庄到县城约1.5小时车程。

同时,历时3年修通了下庄河谷大小环形道路。小环线贯通了下庄天路和后溪河景区,全长31公里。大环线依托沪蓉高速,连接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小三峡、小小三峡5A级景区,全长77公里。

另外,今年巫山观赏红叶也有新玩法。除了传统的乘船、乘车漫游各景点,还特别推出全景VR视频,网友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线游下庄天路等多个红叶精品景区,720°、身临其境观看红叶美景。


记者手记

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要在坚持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文旅产业,生动呈现长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巫山的实践,无疑为这一建设思路,提供了鲜活注脚。

 

华龙网记者 李燊/文、视频

姜力菘/外联

赵军/设计

徐力超/编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渝州瞭望台丨透过巫山红叶 看见不一样的“公园”

2023-11-21 06:00:18 来源:

 

年年红叶映三峡,岁岁好景不尽同。

18日晚,第十七届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以下简称“巫山红叶节”)在巫山龙江新区红叶广场举行开幕式,标志一年一度“醉美”巫山红叶季正式开启。

巫峡入口红叶美景。黄璜 摄

作为全国知名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活动,今年巫山红叶节从形式到内涵,又有极大地丰富和延展。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指出,要深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红叶为媒,促活动搭台、文旅唱戏,打造属于巫山的文旅IP,构建“旅游+”产业融合大格局,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巫山,在漫山红叶、山花烂漫的簇拥下,正豪迈地迈上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新征程。

下庄村民登台红叶节开幕式,用村歌《好一个巫山下庄村》歌唱家乡。华龙网记者 李燊 摄

 

种好红叶树

为长江文化厚植下生态沃土

“生态”和“人文”一直以来就是巫山的两大宝贝,这两者在“巫山红叶”身上都得以充分体现。

19日,华龙网记者沿着巫山红叶精品观赏线路“小三峡·小小三峡+大昌古镇”水陆环线,一览沿途峡江风光。

初冬时节,红叶遍布长江三峡两岸的陡峭山坡,在阳光照射下,山水之美与红叶之美相映生辉,装扮出“飞峡云容白,悬江树影红”的绚丽美景。

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巫山县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里,白鹭、鸬鹚和各种野鸭等国家级保护鸟类陆续飞来,在美丽的湖滨栖息越冬。这里刚与黔江阿蓬江湿地一起,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名录。蓝天、湖水、古镇民居以及色彩斑斓的林木,构成一幅优美的生态画卷。

多年来,重庆巫山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通过植树造林,绿化长江,有意识大量栽下红叶树,才造就了如今这番绝美风景。这既给当地打开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广阔大门,也为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厚植下生态环境沃土,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打下绿色本底。

其实,曾经的巫山红叶并没有现在这幅壮观景象。据三峡红叶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长江三峡两岸自古自然分布着较多的红叶树木,不过大多是原始自然生长的。其长势、景观效果及观赏期,受气候、土壤及群落生物等因素影响较大。

巫山红叶也一直深藏在幽静的峡江两岸,只能被村民送进灶堂化为缕缕炊烟。

巫山小三峡鱼头湾。巫山县文旅委供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长江经济带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巫山考虑到红叶类植物既能涵养水土,又能形成风景,便决定将其作为‘生态宝贝’,进行大力培育,打造旅游产业。”巫山县文旅委负责人介绍道。

为进一步提升巫山红叶品质,2018年巫山县成立了三峡红叶研究所,由西南大学和重庆市林科院组成专家团队,开展巫山红叶呈色调控关键技术及技术集成应用的研究,并在文峰观、神女峰、黄岩景区等重点区域实施人工调控巫山红叶呈色工程,让游客能欣赏到更为持久、更为壮观的红叶美景。

经过巫山县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巫山红叶告别过去的“野蛮生长”,走上了精细化养护之路。据统计,巫山红叶林目前有黄栌、乌桕、丹枫等近200个品种,总面积超120万亩,集中成片可观赏的达20万亩。

因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巫山每年从10月中旬便开始次第变红,观赏期长达3个月左右。每年冬季,当许多景区普遍迎来旅游低谷时,巫山旅游却迎来旺季。巫山红叶已经成为三峡旅游的一张靓丽的名片。绚丽的巫山红叶背后,反映出巫山对于绿水青山的尊重和保护。

据巫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巫山正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总体方案,持续打造巫山红叶景观带,进一步丰富红叶、红果树种,力争让巫山峡江沿岸形成“春秋赏红叶、夏赏红花、秋冬赏红叶红果”的四季有红美景,让长江母亲河更加靓丽怡人。

巫山神女峰。吴滨 摄

 

沿着红叶林

寻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

巫山是长江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与长江有关的文物文化资源格外丰富。

当前,重庆正在稳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巫山县正抢抓机遇,积极谋划,精心编制项目,开创出文旅融合新局面。

本届红叶节期间,巫山有哪些场景可以寻迹、打卡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对此,巫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付嘉康日前在本届红叶节新闻发布会上向海内外游客进行了推介。

“我们坚持红叶为媒、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红叶已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宝贝、巫山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内容。”付嘉康表示,经过16年的坚持与努力,红叶节的影响力“从无到有”,已成为“全国十大地方节庆品牌”,正全方位助推巫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付嘉康说,巫山正在建设中的长江国家文化红叶公园和红叶文化展览馆,都将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发挥重要的生态意义。

巫山博物馆。巫山县文旅委供图

巫山扼守重庆东大门,是游览长江三峡的必经之地。千百年来,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神女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汇聚成熠熠生辉的巫山文化。

在长江巫峡口,华龙网记者看到白墙灰瓦、形似汉阙的建筑屹立于江岸边,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巫山抓紧实施,即将投入使用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巫山博物馆二期展厅。

在三峡工程建设前期,巫山对三峡历史文物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保护。大量的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进入巫山博物馆被得以收藏、保存。它们完整展现了大巫山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

据巫山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巫山博物馆共有4万余件馆藏,涵盖了从旧石器时期到近代民国时期的各个品类,其中,珍贵文物共有1422件(套),其数量仅次于三峡博物馆。

据了解,巫山博物馆近年又启动了与大溪文化遗址、龙骨坡文化遗址、鎏金青铜器等相关的多个研究项目。

俯瞰巫山县龙骨坡遗址。巫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8月,三峡博物馆与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启动了为期3个月的第五次发掘工作,获取了数量可观的石制品材料,并留下了清晰的遗物地层、三维坐标、产状等信息,为后期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揭示人类发展进程,实证三峡地区百万年人类史提供了更丰富的材料,学术意义重大。

巫山将利用远古文化资源和这次发掘契机,抓紧推进龙骨坡遗址公园建设,启动龙骨坡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计划到2026年建成龙骨坡遗址古人类文化遗址公园,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重要遗迹,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进一步丰富长江文化的内涵。

在本届红叶节10余条红叶精品游览线路中,巫山重点推荐“小三峡—五里坡大峡谷—下庄”旅游新线路,围绕生态、历史、人文“三大”主题,推介巫山生态之旅、文化之旅、世界遗产之旅、下庄精神之旅。

巫山正围绕考古研究、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等,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积极融入长江流域文化资源的整合联动共享,推动旅游业由“看风景”向“品文化”转变。

净坛峰红叶。谭艳 摄

 

打好红叶牌

讲好长江文化故事

建设长江文化公园,不仅仅只是把长江的文化挖掘好、保护好,更要通过文旅融合,讲好长江沿线的文化故事,让千年文脉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长江三峡是我国最早推向世界的旅游名片,得益于此,巫山也尝到了发展旅游的甜头。近年来,巫山依托巫山红叶,不断放大其品牌效应,走出了一条商旅、文旅、农旅融合开放、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从一开始,巫山便认识到,打造好了旅游产品,还要打开“窗户”,才能引来客人。为了让巫山红叶叫得更响、传得更远。巫山早在2007年,便率先宣推“巫山红叶”旅游品牌,举办了“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巫山)国际红叶节”,到今年已经是第17届。

巫山还与三峡大坝景区合作,推动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将坝下的游客吸引到坝上来。

规模化发展,加上品牌化打造,让“游美丽三峡、赏巫山红叶”逐渐成为红遍海内外的精品旅游线路。

尝到甜头的巫山,随后在这片小小的红叶上,开始了一场持续至今的红叶产业探索。如今,巫山国际红叶节、巫峡神女天路等旅游品牌享誉国内外,由此延伸的经典景区、农家乐、红叶产品开发等旅游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蜿蜒曲折的下庄天路。陈鹏辉 摄

在红叶节的带动下,巫山旅游从过去单一的“过境游”拓展出赏红叶、登神女峰、体验农家乐等十余条精品线路,实现水陆并进“游三峡”。

在参加完第十七届红叶节开幕式结束之后,华龙网记者搭乘上一艘汉唐风格的游船,沉浸式体验了巫山倾力打造的《三峡之光》两江情境夜游之旅。

船内丝竹声声,演员们身着华服,用歌舞传递本土特色文化;窗外,江岸沿线霓虹闪烁,以光影为笔墨,以千年崖壁为画卷的裸眼3D投影,演绎了长江三峡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让人大饱眼福。

巫山旅发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巫山之所以打造这么一台大型夜游项目,旨在将巫文化、巴楚文化、移民文化等巫山独特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通过声光电的运用,以及演员的互动演绎,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地展示,让巫山的人文瑰宝活起来,火起来。

《三峡之光》只是巫山围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着力提升文旅竞争力的一个缩影。当地不仅将特色文化融入景区建设中,还深挖IP资源,开发文创衍生品,迎合新生代消费诉求。

巫山《三峡之光》两江情境夜游。巫山县文旅委供图

依托红叶文化,当地就开发了红叶叶雕,可作为书签,也可被装裱在木质相框中,用于装饰。小小的红叶被加工成精美的艺术品,价格一下子涨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还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增收。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引领了一地的发展。

下一步,巫山必将在稳步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中,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媒,持续走好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主政者说

巫山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王军:

保护利用人文资源 丰富长江文化内涵

华龙网:千百年来,巴渝人民与长江互相依赖、和谐共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中,巫山拥有哪些自然和人文优势?

王军:生态”和“人文”是巫山的两个宝贝。我们不仅拥有“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峡红叶、四季云雨”的山水颜值,也是长江三峡地区文化遗产的高地,涵养了“千年古镇、万年文明”的文化气质。204万年前龙骨坡古人类遗址,是亚洲人类的起源;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大溪文化遗址,是长江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我们还拥有巴楚文化、诗词文化、神女文化和三峡文化等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文化。

“生态”和“人文”是我们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底气”,也将推动我们积极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华龙网:巫山如何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中书写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答卷”?

王军:巫山将围绕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总体目标,以小三峡·小小三峡、巫峡·神女等核心景区为“支撑”,构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核心区;以巫山云雨康养旅游度假区为“引擎”,构建高品质国际康养度假区;以城市“两江四岸”、神女文化等为“依托”,构建高峡平湖山水文化名城;以大溪文化、巫文化等为“本底”,构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要节点。

具体而言,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围绕“五里坡”“宁江渡”“大昌湖”生态价值转化,“三峡之光”夜游和“三峡里竹枝村”文旅街区消费产品升级,打造一批世界级旅游爆款。

二是完善摩天岭小镇基础配套和业态服务,加快推进摩天岭森林小镇和航空旅居小镇建设,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森林康养旅游县。

三是做优巫峡·神女景区南北水陆环线,小三峡·小小三峡东西水陆环线,打造大昌古镇、大昌湖、神鱼谷、五里坡大峡谷、下庄天路等精品景区,并带动沿线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文旅融合。

四是围绕龙骨坡遗址、大溪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研究利用,加强与四川、湖北、浙江等沿长江省市交流,强化资源互补和整合,推动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长江文化旅游带建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华龙网:竹贤乡下庄先后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这里也是今年红叶节重点推荐的精品游览线路之一,请介绍具体有些什么特色?

王军:下庄天路全长8公里,四周绝壁合围,海拔高差超过1100米。进入秋冬季节,以红叶为主的彩叶从“井底”点缀到“井口”,绵延起伏、层林尽染,目前海拔1000米以上区域红叶已渐次变红,进入打卡观赏红叶最佳时期。

近年来,巫山坚持文旅、农旅融合,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结合,推出了“学楷模精神、走下庄老路、观下庄红叶”旅游点,推动下庄乡村旅游发展。

一是观红叶更立体。在天路上,不仅可以感悟“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人历时7年、牺牲6人、修通8公里天路的“下庄精神”,还可以立体观赏红叶景观。

二是体验更丰富。巫山今年初还对108道“之”字拐的出山老路进行了整修,修建了3000多步台阶和头墩子、二墩子、猫抓树、岩口子四个观景台,广大游客可以重走下庄老路,体验当年下庄人出山难的艰辛、感悟当年下庄人穷十年苦十年也要坚持修路的雄心壮志。

三是线路更畅快。今年初,巫山开通了县城至下庄村客运专线,从下庄到县城约1.5小时车程。

同时,历时3年修通了下庄河谷大小环形道路。小环线贯通了下庄天路和后溪河景区,全长31公里。大环线依托沪蓉高速,连接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小三峡、小小三峡5A级景区,全长77公里。

另外,今年巫山观赏红叶也有新玩法。除了传统的乘船、乘车漫游各景点,还特别推出全景VR视频,网友们可以足不出户在线游下庄天路等多个红叶精品景区,720°、身临其境观看红叶美景。


记者手记

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要在坚持保护长江文物和文化资源的同时,积极发展文旅产业,生动呈现长江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巫山的实践,无疑为这一建设思路,提供了鲜活注脚。

 

华龙网记者 李燊/文、视频

姜力菘/外联

赵军/设计

徐力超/编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