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僚学】专家解读|梁满仓:獠人三考

2023-11-21 来源: 中国僚学研究中心

何为僚学

僚学以僚人及其先民,以及与之有族缘关系的民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僚人是曾经活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少数民族:

“云贵高原实为古代人类发源地之一,然而能继承这遗绪者,似非濮人莫属,以历代地望相同地……”

“巴蜀根脉乃濮僚。”

“不知所始,又不知所终。”

“像僚这样的问题,悬了一千五、六百年之久,牵连的地区达十几个省区;牵连的民族达几十个(古今合计)……”

僚人从它的出现,繁盛再到绝迹,2000多年的脚印遍及大西南、大半个南中国以及东南亚诸国,涉及10多个民族的交往融合,这一庞大的族群却在南宋之后谜一般地在大西南消失,在中华正史档案中再也找不见他的踪影。有太多的谜团等待解开。

僚学这门绝学,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向我们款款走来,这是发展中的文脉传承延续,必将成为显学。

专家解读

獠人三考

梁满仓

獠是秦汉至宋元时期居住在岭南、中南、西南等地方的少数民族部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活跃。对獠人的研究,民族学、历史学的学者已取得不少成果,在此只就三个小问题加以考辨。

一、獠的读音

文献中提到南方少数民族,“獠”字出现的频率很高。《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裴渊《广州记》:“俚獠铸铜为鼓”,《三国志·蜀书·霍弋传》:“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晋书·殷仲堪传》:巴、宕二郡为群獠所覆”,“要害膏腴皆为獠有”,“今俘没蛮獠,十不遗二”,《晋书·苻坚载记》:“杨亮率巴獠万余拒之”,“蜀人张育、杨光等起兵,与巴獠相应,以叛于坚”,《晋书·李势载记》:“初,蜀土无獠,至此,始从山而出,北至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落,不可禁制,大为百姓之患”,《宋书·孝武帝纪》:“梁州獠求内属,立怀汉郡”,《宋书·朱龄石传》:“道福众亦散,乃逃于獠中”,《南齐书·李安民传》:“五獠乱汉中”,《梁书·张齐传》:“齐在益部累年,讨击蛮獠”,《魏书·獠传》:“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所在皆有”。面对记载如此之多的“獠”,非研究工作者绝大部分都念为liao,即使历史研究者,如果不是专门搞民族研究,发音liao者也大有人在。这就提出了对“獠”字正确认读的必要性。

专指南方少数民族的“獠”字,正确发音应该念作lao。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獠”字,注音日:“獠,猎也,从犬尞声。”[1]只有一个田猎的义项和liao字的发音。《宋本玉篇》:“獠,力道切,夷名。”[2]《玉篇》为南朝梁顾野王所撰继《说文解字》之后的又一部字书。《玉篇》的切音下字“道”读上声,意思同“导”,[3]因此,早在南朝时,人们就把特指少数民族的“獠”字读作lao。《太亚御览》记载:“蜀人张育、杨光等起兵二万以应巴獠”,特在“獠”字后面注音说“音老”。[4]同书又引《广志》:“獠在牂牁、兴古、郁林、交趾、苍梧,皆以朱漆皮为兜鍪。”在“獠”字后面又注音“音老”。[5]《广韵》对“獠”作为南方少数民族称谓的注音有二:一个为张绞切,另一个为卢皓切。[6]卢皓切的下字“皓”读音为“好”,[7]切音结果即为lao。我们知道,北宋初编成的韵书《广韵》,是《切韵》的增广本。《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作的韵书,由此可见,从南朝以后,专指少数民族的“獠”字便定音为lao。因此,獠人读为獠(lao)人是有音韵学根据的。

二、獠字之意

獠人之“獠”,很多人都说是对少数民族的带侮辱性的蔑称,其理由就是獠字“犬”旁,即把獠人视为动物。因此,有必要对獠的由来及含义进行辨析。

首先,“獠”字由何而来? 古代中原为什么称呼这个南方部族为“獠”?是凭空加在这个部族头上还是根据他们的自称而称之呢?笔者认为是后者。古代中原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许多都是根据音译而来。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在考证休屠族说:

右部落与休著各胡白马铜等十余万人反。《灵帝纪》作“休屠各”。案:休屠之“屠”音储,而“著”亦音直虑切,译语有轻重,其实一也。《乌桓》、《鲜卑传》俱云“休著屠各”,此必读范史者音“著”为“屠”,后遂挽入正文耳。[8]

魏收记载“拓拔”族时说: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9]

可见对北方休屠、拓拔等族的称呼都是根据其音而来。对南方民族亦如此。《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建武十二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属,封为归汉里君。”李贤注:“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人。”[10]晋张华《博物志》载:“荆州极西南界至蜀,诸民曰獠子”,“交州夷名曰俚子”。[11]可见“里”、“俚”、“獠”都是取其音而言。

“獠”音是少数民族的,字却是汉族的。汉字的“獠”在先秦至魏晋南朝时期,意思是打猎或夜间打猎。《尔雅·释天》:“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宵田为獠,火田为狩。”晋郭璞注“宵田为狩”说:“《管子》曰:‘獠猎毕弋’。今江东亦呼猎为獠,音辽。或曰即今夜猎载炉照也。”[12]《尔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训诂工具书和语言学著作,关于其成书年代,有西周说、春秋说、战国说、秦汉说,不论哪种说法,至迟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獠字只有打猎或夜间打猎的意思,因此,以“獠”作为獠人的用字,不是污蔑性的语言。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对獠人称呼没有污蔑性,还可以从系列史实中可以证明。郭璞说:“巴西阆中有俞水,獠人居其上,皆刚勇好舞,汉高募取以平三秦。”[13]“汉武帝元鼎六年,立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柯太守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14]南朝萧齐时,还在西南地区建宁东宕渠獠郡、越嶲獠郡、沈黎獠郡、甘松獠郡、始平獠郡。[15]征獠人为兵,封獠人为王侯,设立獠人郡,都是把獠人视为人的举动。

按照字面解释,獠人即以打猎为生的民族。张华《博物志》这样描述獠人社会:

妇人妊娠七月而产。临水生儿,便置水中。浮则取养之,沉便弃之,然千百多浮。既长,皆拔去上齿牙各一,以为身饰。[16]

《周书》这样描述獠人:

獠者,盖南蛮之别种,自汉中达于邛、笮,川洞之间,在所皆有之。俗多不辨姓氏,又无名字,所生男女,唯以长幼次第呼之。其丈夫称阿謩、阿段,妇人阿夷、阿第之类,皆其语之次第称谓也。喜则群聚,怒则相杀,虽父子兄弟,亦手刃之。递相掠卖,不避亲戚。被卖者号叫不服,逃窜避之,乃将买人指撝捕逐,若追亡叛,获便缚之。但经被缚者,即服为贱隶,不敢更称良矣。俗畏鬼神,尤尚淫祀巫祝,至有卖其昆季妻孥尽者,乃自卖以祭祀焉。往往推一酋帅为王,亦不能远相统摄。[17]

这些文字描述了獠人社会发展阶段的落后,是客观记载。

笔者指出“獠”并非对这个部族带侮辱性的蔑称,并不否认历史上中原王朝对这个部族压迫和剥削。只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说明“獠”字的本意。对獠人的压迫和剥削不是体现在“獠”字上,而是体现在对他们的政策和实际行动中。

三、獠俚之别

文献中常常出现“俚獠”一词。如何理解“俚獠”一词,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是这样标点的:

(卢)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李逊子李弈、李脱等奔窜石碕,盘结俚、獠,各有部曲。[18]

广州诸山并俚、獠,种类繁炽,前后屡为侵暴,历世患苦之。[19]

《陈书》也对俚獠进行如下标点:

八年,诏授持节、都督广等十八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岭南俚、獠世相攻伐,君高本文吏,无武干,推心抚御,甚得民和。[20]

《南史》对但瘠的处理也与上述两书相同: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也。形貌眇小,而有胆气,善骑射。梁大同中,卢安兴为新州刺史、南江督护,僧明与兄天合及周文育并为安兴所启,请与俱行。频征俚、獠有功,为新州助防。[21]

《南齐书》则对俚獠作不同的处理:

广州,镇南海。滨际海隅,委输交部,虽民户不多,而便獠猥杂,皆楼居山险,不肯宾服。[22]

把俚獠用顿号隔开者,显然认为俚和獠是两个部族,俚獠之间没有顿号者,则认为俚獠是一个部族。后者则是承袭了陈寅恪先生的看法。陈寅恪先生在《魏书司马叡传江东民族条释证及推论》一文中说:

据张融传及欧阳頠传,广越之地似亦有獠族,但南齐书卷壹四州郡志广州及越州条,又陈书八杜僧明传(南史陆陆杜僧明传同),及周文育传(南史陆陆周文育传同),所谓俚獠(见论俚条所引)皆俚獠二字连缀,实是联词。……综合言之,凡史籍之只言獠或夷獠联文,而属于梁益地域者,盖獠之专名初义。伯起书之所谓獠,当即指此。至属于广越诸州范围,有所谓獠,或以夷獠俚獠等连缀为词者,即当伯起书之俚也。[23]

在对俚獠关系的看法中,笔者倾向于前者,即俚獠为两个部族,其理由如下.

第一,前引《陈书·沈君理传》有“岭南俚獠世相攻伐”之语,相即互相,指双方,显然指俚为一方,獠为一方,双方互相攻伐。《隋书·地理志》记载:

自岭已南二十余郡,大率土地下湿,皆多瘴厉,人尤夭折。南海、交趾,各一都会也,并所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奇异珍玮,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其人性并轻悍,易兴逆节,椎结踑踞,乃其旧风。其俚人则质直尚信,诸蛮则勇敢自立,皆重贿轻死,唯富为雄。巢居崖处,尽力农事。刻木以为符契,言誓则至死不改。父子别业,父贫,乃有质身于子。诸獠皆然。[24]

材料中先说俚人,再说诸蛮,又说“诸獠皆然”,显然认为蛮、俚、獠为三个部族。

第二,《南齐书·张融传》载:张融任封溪(治所在今越南永福省安朗东)令时,被广越地区的獠人抓住,“獠贼执融,将杀食之,融神色不动,方作洛生咏,贼异之而不害也。”[25]《永昌郡传》记载:“獠民喜食人,以为至珍美,不自食其种类也。”[26]獠人有食人习俗,可证抓张融的为獠人。

第三,文献中有獠人在广越地区活动的记载。郭义恭《广志》曰:獠(音老)在牂柯、兴古、郁林、交趾、苍梧,皆以朱漆皮为兜鍪。[27]刘义恭《启事》曰:九真蛮獠俗曰:“九真獠欲婚,先以槟榔子一函诣女,女食即婚。”[28]

上述材料说明俚獠不是一词的连缀,而是分指不同称呼的两个部族。如果此说成立,那么梁益地区之外的夷獠记载也应当是指獠人。

四、区分獠俚之意义

区分獠俚之别对古代民族研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其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可以说明獠人的活动区域大大超出梁益地区。梁益地区以外,獠人活动的地域还有:

两广地区。裴氏《广州记》记载:“俚獠铸铜为鼓,鼓唯高大为贵,面阔丈余。初成,悬于庭,克晨置酒,招致同类,来者盈门。豪富子女以金银为大钗,执以叩鼓,叩竟,留遗主人也。”[29]裴氏即裴渊,为南朝人,杨恒平考证为晋宋间人。[30]东晋刘宋时期的广州,包括今天的广西广东两省,贵州地区。《后汉书》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柯太守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31]

云南地区。《三国志·霍弋传》记载,“时永昌郡夷獠恃险不宾,数为寇害,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32]

湖南地区。南朝陈始兴王陈叔陵任湘州刺史时,“日益暴横,征伐夷獠,所得皆入己,丝毫不以赏赐”。[33]

湖北地区。《太平御览》引《晋书》记载:潘京,武陵汉寿人也。弱冠,郡辟为主簿,太守赵廞甚器之,尝问之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獠相接,数为所攻,光武时移东山,遂得全完,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称高平曰陵,於是名焉。”[34]《南齐书》记载,沈攸之伐荆州界内诸蛮,西溪蛮王田头拟被气死,其子田都“走入獠中”。[35]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獠人生活的地区,遍及陕西南部、四川、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如此大范围存在的獠人,在南方社会和经这生活中,在民族斗争及融合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觑,应当引起民族研究界的充分重视。

第二,提出探索獠人活动轨迹的新课题。从现存文献资料看,较早记载獠人活动的地区是贵州。西汉武帝置牂牁郡,只记载当地人为西南夷,至西晋时确定夜郎、牂牁人为獠人。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建宁郡“谈槁县有濮、獠”,“伶丘县主獠”,[36]谈槁县、伶丘县均属夜郎古国。陈寿《益部耆旧传》记载,马忠平定刘胄之乱后,“牂牁、兴古獠种复反”。[37]后来的文献《后汉书》、《晋书》、《十道志》都认为古夜郎、牂牁郡是主要是獠人聚居。[38]如果是这样,那么问题就来了,古夜郎、牂牁的獠人与其他地方的獠人是什么关系?《晋书·李势载记》说:“初,蜀土无獠,至此,始从山而出,北至犍为、梓潼,布在山谷,十余万落,不可禁制,大为百姓之患。”[39]《三国志·蜀书·张嶷传》说:“平南事讫,牂牁、兴古獠种复反,忠令嶷领诸营往讨,嶷内招降得二千人,悉传诣汉中。”这两条记载说明了梁州益州獠人与牂牁的关系,其他地方如荆、湘、广、越、南中其它地区与牂牁獠的关系就值得进一步探讨了。

微信图片_20231121112006

参考文献:

[1]说文解字》,九州出版社2001年,第 570页。

[2]《宋本玉篇》,北京市中国书店1983年,第433页

[3]《左传·隐公五年》:“宋人取邾田,邾人告于郑曰:“请君释憾于宋,敝邑为道。杜预注:“道音导,本亦作导”,李学勤主编《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0页。

[4]《太平御览》卷122《偏霸部·苻坚》中华书局 1960年,第590页

[5]《太平御览》卷356《兵部·兜鍪》中华书局 1960年,第1638页。

[6]《宋本广韵》,北京市中国书店 1982年,第281页。

[7]《宋本广韵》:“皓,光也,明也,日出貌也。胡老切。”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第281页

[8]钱大昕《世二史考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236页。

[9]《魏书》卷1《序纪》,中华书局 1974年,第1页。

[10]《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2836-2837页

[11]《博物志》卷2《异俗》,中华书局 1980年,第24-25页。

[12]《尔雅注疏》卷6《释天》《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83页

[13]《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裴驷集解司马贞《索引》。中华书局1959年,第3039页

[14]《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 1965年,第2844页。

[15]《南齐书》卷15《州郡志下》,中华书局 1972年,第302页。

[16]《博物志》卷2《异俗》,中华书局1980年,第24-25页。

[17]《周书》卷49《异域·獠传》,中华书局1971年,第890-891页。《魏书·獠传》有黎人“性同禽兽”之语,是对他们“父子不相避”忿而互相残杀行为的抨击,不能视为对獠人的侮辱。

[18]《宋书》卷92《良吏·杜慧度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2264页。

[19]《宋书》卷97《夷蛮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2379页。

[20]《陈书》卷23《沈君理传》,中华书局1972年,第 301页。

[21]《南史》卷66《杜僧明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 1599页。

[22]《南齐书》卷14《州郡志上》,中华书局 1972年,第245页

[23]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89页。

[24]《隋书》卷31《地理志下》,中华书局1973年,第887-888页。

[25]《南齐书》卷41《张融传》,中华书局1972年,第721页。

[26]《太平御览》卷796《四夷部·獠》中华书局 1960年,第3534页。

[27]《太平御览》卷356《兵部·兜整》中华书局1960年,第1638页。

[28]《太平御览》卷971《果部·槟榔》中华书局1960年,第4305页。

[29]《后汉书》卷24《马援传》唐李贤注,中华书局1965年,第841页。

[30]见《裴渊<广州记>辑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14年第1期。

[31]《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2844页。

[32]《三国志》卷41《蜀书·霍峻附霍戈传》,中华书局 1959年,第1007页。

[33]《陈书》卷36《始兴王陈叔陵传》,中华书局1972年,第494页。

[34]《太平御览》卷168《州郡部·朗州》,中华书局 1960年,第818页。

[35]《南齐书》卷22《豫章文献王萧疑传》,中华书局 1972年,第405 页。

[36]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卷4《南中志》,巴蜀书社1984年,第410-411页。

[37]《三国志》卷43《蜀书·张巍传》裴注引《益部考旧传》,中华书局 1959年,第1052页。

[38]《后汉书》卷86《南蛮西南夷列传》:“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夜郎侯迎降,天子赐其王印绶。后遂杀之。夷獠咸以竹王非血气所生,甚重之,求为立后。牂柯太守霸以闻,天子乃封其三子为侯。死,配食其父。今夜郎县有竹王三郎神是也。(中华书局1965年,第2844页)。《晋书》卷3《武帝纪》:“(太康四年)六月,增九卿礼秩。牂柯獠二千余落内属。”(中华书局1974年,第74页)《十道志》曰:费州,涪川郡《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属楚。汉武帝元鼎六年,通胖柯道,置牂柯郡,其地属焉。江山阻远,为俚獠所居,多不臣附。周宣政元年,獠王元殊多质等归国,遂立州,取费水为名。(《太平御览》卷171《州郡部·巴州》中华书局 1960年,第835页。《十道志》曰:珍州,夜郎郡。古山獠夜郎国之地。晋永嘉五年,分牂柯置夜郎郡,兼置充州。唐贞观十七年,廓辟边夷,置播川镇。後因川中有降珍山,因以镇为珍州,取山名郡也。(《太平御览》卷171《州郡部·巴州》中华书局1960年,第836页。)

[39]《晋书》卷121《李势载记》,中华书局 1974年,第3407页

作者简介:

梁满仓,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荣誉副会长,中国僚学研究中心顾问。

文化艺术 专题 綦江博物馆 文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