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小河弯弯到我家 荣昌荣峰河上的乡韵“四重奏”
“荣峰河,让我想起家乡门前的小河”“我爱荣峰河,为它写了五首歌”“看到这条河,我把工厂从深圳迁到了荣昌”“荣峰河,每一段都有故事。”
四位本不相关的人,站在同一条河发出了相似的感慨。
连续三天,“全国最美家乡河”评审组代表以及央媒联合采访团来到重庆荣昌,对荣峰河展开全流域沉浸式探访,关于家乡河的“四重奏”就发生在采访路上。
乡愁之河
“每一次走在荣峰河边,就让我想起儿时家乡的那条小河。”
中国水利报副社长唐瑾一边走,一边向媒体同行透露了发起评选全国“最美家乡河”的初衷:“很多人对儿时的记忆,都会有一条家乡的小河,它可能不大,却承载了童年很多的乐趣,是记忆中最柔软的地方。”
为建设美丽中国,积极推动强化河湖长制,提升公众保护河流文明意识,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水利部等国家部委带着这一时代命题,面向全国发起了“最美家乡河”寻访活动。
唐瑾参与了这一活动策划的全过程,汇报方案的时候,她的一段即兴开场白,感染了领导和专家:“很多人长大后离开了家乡,却始终忘不了老家门前的小河。”
“对,大江大河需要举国之力治理和维护,我们就把尺子量小点,去关注家乡的小河吧!”
“对标的目标缩小了,选择的范围就扩大了,全国2000多个县级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家乡河,把最美的评出来,给其他地方做示范,是富有时代意义的大事好事。”
谈到荣昌荣峰河为何能够入选“最美家乡河”,唐瑾告诉华龙网记者,河湖长制实施以来,水利部连续评选了两届全国“最美家乡河”,荣峰河是河流体量最小却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满足了大家对“最美家乡河”所有的想象,河边有宜居的人家、宜游的水岸动线、原生态的弯弯河流,更难得的是,荣昌是在生态退化的“臭水沟”基础上,将荣峰河打造成了今天的“最美家乡河”。
由于太喜欢荣峰河,几乎每年,唐瑾都会抽空来荣昌,在这条河上走一走,她还为远道而来的媒体同行、专家们客串起了“导游”,介绍起了关于荣峰河的景观和典故。
“这里曾经是废弃矿坑,荣昌人投资2.3亿,将它打造成了水景公园。”唐瑾如数家珍讲解荣峰河支流的玉带河生态公园,沿河道4.6公里绿道,总绿化面积达34.43万平方米,是具有矿坑生态修复、湿地保护、水环境治理、园林景观打造、历史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公园。
乡恋之河
“美景荣峰河呐,亲亲荣峰河……”
重庆市舞台艺术专家委员会音乐专家熊尔康,唱着歌儿迎接媒体采访团的到来。
熊尔康说,他是荣昌人,在重庆中心城区搞了大半辈子音乐工作,他自己都没有想到,因为给荣峰河写歌,他把房子都卖了回到荣昌:“看到荣峰河治理得越来越漂亮,我特别开心,也就有了叶落归根的想法。”
《亲亲荣峰河》是熊尔康为荣峰河写的第一首歌,这首歌创作于2012年,这一年,为撕掉荣峰河“垃圾河”黑臭河“”的标签,当地政府发起了针对荣峰河的治水战役。
第一阶段是治污,包括开展河道两岸污染源专项整治,深化流域专项整治行动,做到沿河两岸生活垃圾清运,划定河道畜禽养殖200米禁养区和500米限养区,关闭沿河养殖场和采石场47家,关闭非法排污口3处,彻底解决面源污染问题。
此外,荣昌还在荣峰河两岸全线铺设雨污管网,实行雨污分流,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排放,极大改善河道水质。
不到一年,治理效果立杆见影,熊尔康看在眼里,花了几昼夜,写出了《亲亲荣峰河》,在荣昌广为传唱。
年过古稀的熊尔康,回到荣昌这些年,每天都要到荣峰河散步,在亲近自然中,寻找灵感。他认出了唐瑾,还作为原唱,现场演唱了《亲亲荣峰河》,媒体采访团被其歌声深深吸引,也多了一分荣昌人为何如此“爱河”的理解。
熊尔康透露,他其实已经为荣峰河写了五首歌,且分文不收,因为他是发自心底爱这条河,也深为认同当地对荣峰河的治理,写歌既抒发了感情,也以自己方式礼赞了为家乡河付出的人们。
熊尔康的朋友揭秘道:“熊尔康老先生写歌可值钱了,一首歌价值数以十万计,一次为荣昌文创企业写歌,对方就欣然给了20万。专业写歌,熊老是重庆词曲界的专家,又是家乡人更懂荣昌,所以荣昌人更喜爱他。”
乡约之河
“我从深圳来荣昌考察,一眼就爱上了这条河。”
重庆佳业眼镜董事长黄勇,热情地引着媒体记者参观自己的厂区。
这是一家坐落在荣峰河畔的企业,是荣昌眼镜产业园引入的30余家产业链企业之一,除了做进出口代工,还有自己的品牌。
黄勇说,他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在深圳搞眼镜产业,是全国眼镜界的老兵。2018年,荣昌到深圳招商引资,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来到了位于高速路下道口的园区,一眼就喜欢上了。
“我是湖南人,对家乡的小河一直念念不忘,深圳有海却缺乏承载乡愁的小河,荣峰河恰好弥补了我的缺憾。”黄勇感叹道,(眼镜)园区就在荣峰河边上,他和员工们在办公室、车间就能看到静卧在草坪树木之间的荣峰河,感觉像在家乡一样,就少了很多乡愁。
媒体采访团对黄勇产生了浓厚兴趣。
“你是一个人来,还是把家也安在了荣昌?”
“老婆孩子暂时留在深圳,我一个人来这里二次创业,还在荣昌买了房子,可见我对第二家乡的爱。”
“你的员工是以荣昌当地人为主吗?”
“新招的当然以荣昌人为主,不过,很多技术岗位是从深圳带过来的。”
“离开了深圳,外地员工在荣昌呆得惯吗?”
“呆得住,每天下班,他们就成群结队在荣峰河边散步,这个景观不是钱能买来的。”
荣昌区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荣峰河高新区段的污染企业关闭后,重新“置换”了黄勇这样的环保生产企业,兼顾了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偎依在荣峰河畔的荣昌眼镜产业园,总体规划2平方公里,一期261亩眼镜之都项目已全面投产,二期首轮280亩也已启动了建设程序,力争打造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眼镜贸易集散中心。
乡韵之河
“搞了十一年,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荣昌区人大副主任邓启才感叹道,在市级层面的支持下,在荣昌市民的关注下,几届政府班子接力治理荣峰河,争取到了上级支持和亚行贷款,累计投入5.43亿元,分阶段、高起点打造,才有了今天的“最美家乡河”。
全过程参与荣峰河治理的邓启才,还专程陪同采访,他反复强调,荣峰河不只是一条河,它承载了荣昌人对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景。
在荣峰河边的夏布小镇,邓启才介绍了荣昌夏布、荣昌折扇等国家级非遗与这条河的人文共生关系。
在猪文化长廊、人大文化园、东湖湿地公园、玉带河矿坑生态文化公园等15个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景观板块,充分体现了荣昌人治河的智慧,将地域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移民文化等巧妙穿插进去,使得荣峰河具有了独特的韵味。
邓启才告诉华龙网记者,2013年,荣昌按照“属地负责、行业配合”的原则实行“河(段)长制”。2014年底,荣昌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重庆唯一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以荣峰河为试点,以“河长制”和“河段长制”为抓手,积极探索创新河湖管理体制工作。如今的荣峰河,已经形成由区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任区级河长,属地镇街4名党政主要领导任镇级河长,10名村级河长组成的三级网格化河长构架。
河长制的实施推广,使荣峰河实现了从没人管到有人管,从管不住到管得好转变。目前,全区已搭建起“1+1+N”的河长制工作体系,即每条河流有1个责任部门、1名技术河长、若干名区镇村级河长,形成了三级河长发现问题、技术河长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责任部门最后解决问题、广大市民共同监督的闭环式综合治理工作格局。
媒体采访团经过的每一处河段,都有人在清漂。邓启才说,这种维护是常态化的,分段包干,每天都要打理一遍。
离开了城区河段,越到荣峰河上游,就越呈现原生态,河两岸每隔二十米左右,就有钓友一人一竿在垂钓。邓启才说,荣峰河水质长期都是优质的,所以才会有人来钓鱼,这在十年以前的“臭水沟”时代是不敢想象的。
“我们通过引水入岸、生态堤防等措施,为数十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提供了繁衍场所,还吸引了白鹭、斑鸠、鸳鸯等30余种野生鸟类栖息”。邓启才如是说。
记者手记:
全长27.6公里的荣峰河,河宽15—30米,全流域面积76.5平方公里,流域人口20.6万人,作为全国“最美家乡河”里面的“小个子”,经历专家委员会评审、公众投票、现场考察、河长答辩、综合评分、公示等环节,最终成功入围,与其说是运气好,不如说是“水到渠成”。
十余年的持续治理,换回一湾碧水,两岸青山,荣峰河没有大江大河的荡气回肠,却平添几分小家碧玉的温婉;潺潺流水,吟诵千年昌州雅韵;碧波两岸,尽享一缕海棠独香。河流蜿蜒流淌,留下一抹乡愁,汇成十里亲水画廊,如此充满神韵的荣峰河,如此契合儿时记忆的家乡河,你怎能不喜欢上它?
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