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抓共管规范APP借贷服务
如今,很多人的手机APP都接入了借贷功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方便用户融资、促进消费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平台变着法儿诱导用户办理高息贷款,甚至暗藏陷阱,其中风险值得警惕。
手机APP为何“扎堆”推广借贷服务?一是生活服务类APP用户基数大、黏性强,消费金融市场的扩大促使平台将流量变现获取高额收益,不仅可以收取利息和服务费,还能提高用户活跃度和停留时间。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便于平台审核用户的信用评分,并根据还款能力设置借款额度和期限,从而减少坏账风险。
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借贷服务,一方面降低了借钱的门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灵活便捷的融资渠道,对于促进消费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也隐藏着种种套路和风险。部分APP通过手续简单、极速放款、优惠支付、默认选择等方法花式诱导消费者借贷,稍不留神便会掉入“陷阱”;部分APP使用日利率、月利率、免息优惠等制造“低利率”假象误导用户,但真实年化利率通常在7%至24%,远超商业银行年化利率3%至5%的消费贷产品;部分平台诱导用户分期还款,通过“低利率”掩盖“分期服务费”,通过种种方式“收割”消费者。
在“广撒网”式广告营销下,一些风险意识较差的用户容易被迷惑,引发过度负债风险,给个人财务健康带来隐患,开通借贷功能过程中还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隐私泄露等风险。互联网借贷乱象渗透到各个领域,容易形成市场恶性竞争,加剧社会金融风险。
互联网借贷不能没有规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被列入常态化监管,企业和金融机构从事某一金融细分业务往往需要牌照,但“引流”服务却不需要任何牌照。互联网平台要加强行业自律、守牢底线,切勿盲目跟风、过度发展金融产品,应摒弃不良营销手段,注重合规经营,保护好用户隐私和权益,谋求长远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应着重加强对APP开设借贷功能的监管,并针对平台资质、营销方式等加强约束规范,确保APP借贷业务有序发展。
消费者也应增强防范能力和判断能力,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在使用互联网平台贷款时,要仔细阅读相关协议和费用明细,擦亮眼睛、量入为出、合理借贷。
(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