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门庄园: 触摸历史印记 探寻百年兴衰

石龙门庄园: 触摸历史印记 探寻百年兴衰

来源:江津报2023-11-28

拂去岁月的尘埃,穿过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一处茂密的竹林俯瞰,一座层层叠叠的白墙青瓦庄园呈现在眼前,只见风火山墙此起彼伏,众多天井穿插其间,场景蔚为壮观。

庄园身处山坳,三面山川围抱,独享一方世外桃源。房屋周围青石围墙高耸,绿树环绕,庄园则隐于其中。

庄园远景。贺奎 摄
庄园远景。贺奎 摄

沿着乡间小路走进院落,不到十分钟,便已分不清东南西北,每一间房都前门挨着后门,很难说清哪里是前厅,哪里是后院。整个庄园呈迥廊式布局,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由64根石柱和30多根大圆木柱撑起,设计构思巧妙至极。在这复杂且宏阔的庄园里,一间间前后左右相连的屋子犹如迷宫。

如此设计精妙且面积宏阔的庄园背后,要有何等财力作为支撑?石龙门庄园曾是江津最大地主陈宝善的老宅,因门前有一块条石形态似龙,便取名为石龙门庄园。历经近300年风雨,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衰败。

别具特色的风火山墙。贺奎 摄
别具特色的风火山墙。贺奎 摄

据史料记载,石龙门庄园原主人是当地望族陈氏家族。从清雍正年间开始,陈氏家族就一直在此繁衍生息。家族第五代陈宝善,靠着盐业和银号的生意,很快就拥有了江津大部分的土地,富甲一方。石龙门庄园也随之得以扩张。

石龙门庄园朝门。贺奎 摄
石龙门庄园朝门。贺奎 摄

石龙门庄园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坐西向东,占地30余亩,耗时十余年建造完成,规模宏大,结构完整。院落层层叠叠,一色的石梯和石栏杆,正厅、戏台、碉堡、花园等一应俱全,满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柱,绘彩描金。外围修有石围墙,北侧小山腰还建有操场以及长200米、宽7米的跑马道等,极具地方特色。庄园内的520间房穿堂叠殿,房屋均是以青石为基的砖木结构,每个单元都开有若干道门,再由不同的通道相连,鳞次栉比成“龙门阵”。

庄园里的小四合院。贺奎 摄
庄园里的小四合院。贺奎 摄

“庄园选址与园内建筑设计,心思极为巧妙。”塘河镇相关负责人罗江荣介绍,庄园里有九道中门、九道关,除大门以外,还有八道侧门,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门,形成庭院深深的“八卦迷宫”,让人身处其中,不识方向。

庄园里的通道。贺奎 摄
庄园里的通道。贺奎 摄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首次前往石龙门庄园时正值盛夏,暴雨多发,走进庄园却发现每间屋子瓦相连通,即便遭遇如此恶劣的天气,沿着通道走,身上也不会被淋湿。不仅如此,庄园的排水系统设计建造也十分周全,排水沟做工精细、排水通畅,且均用大块青石砌筑,最长一块青石达4.7米。整个排水系统相互连接,地下埋有暗沟,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低洼处,再流入溪河。

院子一角的屋檐。贺奎 摄
院子一角的屋檐。贺奎 摄

如今,受多年风雨侵蚀以及虫蛀的影响,加之年久失修,现存的石龙门庄园仅为当年的三分之二。

岁月更迭,风云变幻。昔日的石龙门庄园虽已成为村民的居所,但仍能从重重叠叠、井然有序的几处四合院,疏密有致、鳞次栉比的几排房舍以及不多的文字记载中,推测出昔日石龙门庄园的宏阔。

雕花的门窗。贺奎 摄
雕花的门窗。贺奎 摄

石龙门庄园仅是隐藏在塘河的神秘传统庄园之一。江津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石龙门庄园所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塘河古镇,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如今这里还保留着光辉灿烂的古建筑文化和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为后人留下一段凝固的历史。

穿过时光的风霜雾雨, 岁月蹉跎依然摧毁不了石龙门庄园的峥嵘。如今,整座庄园还剩下不到十户人家,与世无争地在此生活着,静静守护着这一方土地。

庄园内的阁楼。贺奎 摄
庄园内的阁楼。贺奎 摄

下一步,塘河镇石龙门庄园的保护工作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把文物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进行综合性保护规划,保存原址、原貌、原物,以求发掘地方优秀的人文文化传统,保护、继承和延续庄园的历史文脉。

石龙门庄园的步伐依然铿锵,迎接着它生命里的又一个春天……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石龙门庄园: 触摸历史印记 探寻百年兴衰

2023-11-28 06:30:27 来源:

拂去岁月的尘埃,穿过重庆市江津区塘河镇石龙门村一处茂密的竹林俯瞰,一座层层叠叠的白墙青瓦庄园呈现在眼前,只见风火山墙此起彼伏,众多天井穿插其间,场景蔚为壮观。

庄园身处山坳,三面山川围抱,独享一方世外桃源。房屋周围青石围墙高耸,绿树环绕,庄园则隐于其中。

庄园远景。贺奎 摄
庄园远景。贺奎 摄

沿着乡间小路走进院落,不到十分钟,便已分不清东南西北,每一间房都前门挨着后门,很难说清哪里是前厅,哪里是后院。整个庄园呈迥廊式布局,总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由64根石柱和30多根大圆木柱撑起,设计构思巧妙至极。在这复杂且宏阔的庄园里,一间间前后左右相连的屋子犹如迷宫。

如此设计精妙且面积宏阔的庄园背后,要有何等财力作为支撑?石龙门庄园曾是江津最大地主陈宝善的老宅,因门前有一块条石形态似龙,便取名为石龙门庄园。历经近300年风雨,它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旺与衰败。

别具特色的风火山墙。贺奎 摄
别具特色的风火山墙。贺奎 摄

据史料记载,石龙门庄园原主人是当地望族陈氏家族。从清雍正年间开始,陈氏家族就一直在此繁衍生息。家族第五代陈宝善,靠着盐业和银号的生意,很快就拥有了江津大部分的土地,富甲一方。石龙门庄园也随之得以扩张。

石龙门庄园朝门。贺奎 摄
石龙门庄园朝门。贺奎 摄

石龙门庄园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坐西向东,占地30余亩,耗时十余年建造完成,规模宏大,结构完整。院落层层叠叠,一色的石梯和石栏杆,正厅、戏台、碉堡、花园等一应俱全,满园亭台楼阁,雕梁画柱,绘彩描金。外围修有石围墙,北侧小山腰还建有操场以及长200米、宽7米的跑马道等,极具地方特色。庄园内的520间房穿堂叠殿,房屋均是以青石为基的砖木结构,每个单元都开有若干道门,再由不同的通道相连,鳞次栉比成“龙门阵”。

庄园里的小四合院。贺奎 摄
庄园里的小四合院。贺奎 摄

“庄园选址与园内建筑设计,心思极为巧妙。”塘河镇相关负责人罗江荣介绍,庄园里有九道中门、九道关,除大门以外,还有八道侧门,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门,形成庭院深深的“八卦迷宫”,让人身处其中,不识方向。

庄园里的通道。贺奎 摄
庄园里的通道。贺奎 摄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首次前往石龙门庄园时正值盛夏,暴雨多发,走进庄园却发现每间屋子瓦相连通,即便遭遇如此恶劣的天气,沿着通道走,身上也不会被淋湿。不仅如此,庄园的排水系统设计建造也十分周全,排水沟做工精细、排水通畅,且均用大块青石砌筑,最长一块青石达4.7米。整个排水系统相互连接,地下埋有暗沟,雨水和生活污水排入低洼处,再流入溪河。

院子一角的屋檐。贺奎 摄
院子一角的屋檐。贺奎 摄

如今,受多年风雨侵蚀以及虫蛀的影响,加之年久失修,现存的石龙门庄园仅为当年的三分之二。

岁月更迭,风云变幻。昔日的石龙门庄园虽已成为村民的居所,但仍能从重重叠叠、井然有序的几处四合院,疏密有致、鳞次栉比的几排房舍以及不多的文字记载中,推测出昔日石龙门庄园的宏阔。

雕花的门窗。贺奎 摄
雕花的门窗。贺奎 摄

石龙门庄园仅是隐藏在塘河的神秘传统庄园之一。江津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石龙门庄园所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塘河古镇,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人类聚居,如今这里还保留着光辉灿烂的古建筑文化和朴实无华的民俗民风,为后人留下一段凝固的历史。

穿过时光的风霜雾雨, 岁月蹉跎依然摧毁不了石龙门庄园的峥嵘。如今,整座庄园还剩下不到十户人家,与世无争地在此生活着,静静守护着这一方土地。

庄园内的阁楼。贺奎 摄
庄园内的阁楼。贺奎 摄

下一步,塘河镇石龙门庄园的保护工作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把文物建筑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保护对象和保护内容进行综合性保护规划,保存原址、原貌、原物,以求发掘地方优秀的人文文化传统,保护、继承和延续庄园的历史文脉。

石龙门庄园的步伐依然铿锵,迎接着它生命里的又一个春天……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