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以枫桥式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
山东威海建设“涉海信息采集云平台”,对渔船证照、用工协议、保险凭证等,实行“一船一档、一人一号”动态监管;将渔船用工、薪酬支付等情况纳入信用监测体系,为渔业企业、捕捞船船东等建立信用档案,将违规渔企纳入“黑名单”予以惩戒。

山东威海:以枫桥式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

来源:法治网2023-12-09

地处山东省威海市区北部的环翠区孙家疃街道属于典型的沿海镇街,域内渔港年停靠渔船2万余艘次、往来渔船民5万余人次,海上渔船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渔船民与船东劳资纠纷、渔船碰撞纠纷曾占街道纠纷总量的70%以上。对此,威海市立足于海洋大市的特色,以孙家疃街道为基层样本,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站在渔船民的立场想办法、解难题、建机制,创新提出并推广应用了以“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为主旨的“海上枫桥工作法”,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效能。2020年以来,涉海涉渔纠纷年均下降38.7%。

近日,在中央政法委面向全国范围评选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中,威海市委政法委上报的“海上枫桥工作法”作为全省唯一的涉海涉渔领域矛盾化解典型,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坚持陆海齐抓、防线前置 有效防范化解渔船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某次远洋出海期间,王某、邹某搭帮干活,因分工发生口角继而持械准备动手,小矛盾随时可能升级。“船老大”李某发现后,当即厉声呵止,随后渔船调解小组成员“大副”张某、“大车”赵某闻声赶到,将两人分开,分别带至不同船舱内开展安抚教育工作,一边打“法律牌”,阐明流血冲突的法律责任、法律后果,帮助其算清违法犯罪的时间账、经济账、精力账,同时,依托“网络入海”平台,视频连线海事公益律师,由律师进行专业法律宣讲,切实打消两人暴力倾向;一边打“感情牌”,引导两人感受家庭责任、同事友情,进一步消除双方怒火。最终经过一番劝解,促使双方放下干戈,握手言和。

一年中,渔船民大半年漂泊在海上,作业环境单调枯燥,特别是渔获不多的时候,容易焦虑暴躁、发生争执冲突。对此,街道坚持关口前移、防调并举,有效防范化解。抓入乡后的文化融合。街道渔船民中外来人员占90%以上,每年组织他们参加“渔民节”“海祭”等文体活动,引导其尽快融入本地生活,特别是熟知涉渔“禁忌”,防止因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引发矛盾。抓出海前的心理体检。在渔船民集中居住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组建“闻涛”心理疏导队,为渔船民提供心理服务。每次出海前,对渔船民普遍开展“心理体检”,严防带“病”出海。抓作业中的情绪疏导。实施“网络入海”,让渔船民通过船载卫星系统联系家人、上网“冲浪”,舒缓情绪、释放压力;建立“渔企连心”机制,组织渔业公司、渔业协会等“进渔家、纾民困”,解除出海渔船民的后顾之忧。抓调解组织的关键人员。全面推行“一船一调解小组”制度,发挥“船老大”出海经验丰富、威信高的优势,明确为调解负责人,由“大副”“大车”协助,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对成效突出的,推荐担任更高级别的岗位;与威海海警局环翠工作站建立海上纠纷联调机制,指导帮助“船老大”化解出海作业期间的矛盾纠纷。

坚持标本兼治、源头化解妥善化解渔船民与船东间的劳资纠纷

以往的渔船用工报酬,通常简单口头约定,出海结束后兑付。每逢年关或休渔期,渔船民急于结薪返乡,一旦发生纠纷不及时化解,容易激化升级。

为此,街道探索实行了“三清一快”机制高效化解:摸清底细。建设“涉海信息采集云平台”,对渔船证照、用工协议、保险凭证等,实行“一船一档、一人一号”动态监管;将渔船用工、薪酬支付等情况纳入信用监测体系,为渔业企业、捕捞船船东等建立信用档案,将违规渔企纳入“黑名单”予以惩戒。厘清责任。梳理薪酬标准、用工时长、劳动保险等风险点,形成要素清单,提供合同模板,约定双方权责。讲清法理。组织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师”进渔港、上渔船、访渔民,引导渔船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快速调处。协调海洋、劳动监察、公安、海事法庭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聘请6名特约调解员入驻多元解纷调解室,对一般性劳资争议以简易程序快速调处,对申请立案的事项由海事法官依法速裁。

坚持人技结合、快调速解及时化解渔船碰撞纠纷

某日,在远遥渔港内,毕某和王某渔船发生碰撞,王某渔船舵楼受损严重、无法航行。因当天海上风浪较大、操作船舶难度增加,涉事双方均未看清碰撞过程,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执中双方情绪激动,渔船碰撞升级为肢体冲突。关键时刻,渔港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过高清视频监控迅速锁定船东信息,并电话联系涉事双方,安抚双方情绪,引导其向渔业互保协会报案;同时,立即安排工作人员驾船赶赴船舶碰撞港区,将受损渔船拖回岸边。此后,指挥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及涉事双方通过比对分析原涉事渔船航行轨迹和船舶碰撞现场录像,对船舶碰撞事件经过进行全面复盘,最终毕某主动承认负本次船舶碰撞事故全责。鉴于本次渔船碰撞事实清楚,中心工作人员引导双方通过调解途径解决赔偿问题。根据双方当事人意愿,联合调解小组面对面向涉事双方阐述分析该事件法律责任、保险政策、化解成本等关键要素,促成双方在最短时间内化解纠纷、及时止损,最终达成书面调解协议。

渔船靠岸停泊卸货、集中归港避风时,容易拥挤碰撞,因水面证据稍纵即逝,纠纷化解有难度。街道坚持港船统筹、人技结合、规范管理,做到快速调解。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固定杆、固定点、固定编号“三固定”停靠制度,渔船进出港前向“渔港调度指挥中心”报告,按照分配航道有序进出。靠科技应用固定证据。整合渔港码头及周边海防雷达、高清监控等图像资源,运用“双北斗”系统,复原涉纠纷渔船航行轨迹,固定证据,协助判定责任。靠快调速裁及时止损。在渔港警务室设立联调办公室,由派出所、海事处、渔业互保协会等单位组成快速联调团队,对碰撞事故第一时间启动快调机制、当场调处;对情况复杂、争议较大的,依托联调办公室调处,最大程度压缩时间、减少停工停航损失。

(元瑞泉 姜丽丽 李云鹤)

分享
新浪微博

山东威海:以枫桥式工作法”化解矛盾纠纷

2023-12-09 05:04:11 来源:

地处山东省威海市区北部的环翠区孙家疃街道属于典型的沿海镇街,域内渔港年停靠渔船2万余艘次、往来渔船民5万余人次,海上渔船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渔船民与船东劳资纠纷、渔船碰撞纠纷曾占街道纠纷总量的70%以上。对此,威海市立足于海洋大市的特色,以孙家疃街道为基层样本,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站在渔船民的立场想办法、解难题、建机制,创新提出并推广应用了以“小事不下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为主旨的“海上枫桥工作法”,有效提升了矛盾纠纷防范化解效能。2020年以来,涉海涉渔纠纷年均下降38.7%。

近日,在中央政法委面向全国范围评选的104个“枫桥式工作法”中,威海市委政法委上报的“海上枫桥工作法”作为全省唯一的涉海涉渔领域矛盾化解典型,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坚持陆海齐抓、防线前置 有效防范化解渔船民之间的矛盾纠纷

某次远洋出海期间,王某、邹某搭帮干活,因分工发生口角继而持械准备动手,小矛盾随时可能升级。“船老大”李某发现后,当即厉声呵止,随后渔船调解小组成员“大副”张某、“大车”赵某闻声赶到,将两人分开,分别带至不同船舱内开展安抚教育工作,一边打“法律牌”,阐明流血冲突的法律责任、法律后果,帮助其算清违法犯罪的时间账、经济账、精力账,同时,依托“网络入海”平台,视频连线海事公益律师,由律师进行专业法律宣讲,切实打消两人暴力倾向;一边打“感情牌”,引导两人感受家庭责任、同事友情,进一步消除双方怒火。最终经过一番劝解,促使双方放下干戈,握手言和。

一年中,渔船民大半年漂泊在海上,作业环境单调枯燥,特别是渔获不多的时候,容易焦虑暴躁、发生争执冲突。对此,街道坚持关口前移、防调并举,有效防范化解。抓入乡后的文化融合。街道渔船民中外来人员占90%以上,每年组织他们参加“渔民节”“海祭”等文体活动,引导其尽快融入本地生活,特别是熟知涉渔“禁忌”,防止因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引发矛盾。抓出海前的心理体检。在渔船民集中居住社区,设立心理咨询室,组建“闻涛”心理疏导队,为渔船民提供心理服务。每次出海前,对渔船民普遍开展“心理体检”,严防带“病”出海。抓作业中的情绪疏导。实施“网络入海”,让渔船民通过船载卫星系统联系家人、上网“冲浪”,舒缓情绪、释放压力;建立“渔企连心”机制,组织渔业公司、渔业协会等“进渔家、纾民困”,解除出海渔船民的后顾之忧。抓调解组织的关键人员。全面推行“一船一调解小组”制度,发挥“船老大”出海经验丰富、威信高的优势,明确为调解负责人,由“大副”“大车”协助,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对成效突出的,推荐担任更高级别的岗位;与威海海警局环翠工作站建立海上纠纷联调机制,指导帮助“船老大”化解出海作业期间的矛盾纠纷。

坚持标本兼治、源头化解妥善化解渔船民与船东间的劳资纠纷

以往的渔船用工报酬,通常简单口头约定,出海结束后兑付。每逢年关或休渔期,渔船民急于结薪返乡,一旦发生纠纷不及时化解,容易激化升级。

为此,街道探索实行了“三清一快”机制高效化解:摸清底细。建设“涉海信息采集云平台”,对渔船证照、用工协议、保险凭证等,实行“一船一档、一人一号”动态监管;将渔船用工、薪酬支付等情况纳入信用监测体系,为渔业企业、捕捞船船东等建立信用档案,将违规渔企纳入“黑名单”予以惩戒。厘清责任。梳理薪酬标准、用工时长、劳动保险等风险点,形成要素清单,提供合同模板,约定双方权责。讲清法理。组织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三官一师”进渔港、上渔船、访渔民,引导渔船民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快速调处。协调海洋、劳动监察、公安、海事法庭等单位建立协作机制,聘请6名特约调解员入驻多元解纷调解室,对一般性劳资争议以简易程序快速调处,对申请立案的事项由海事法官依法速裁。

坚持人技结合、快调速解及时化解渔船碰撞纠纷

某日,在远遥渔港内,毕某和王某渔船发生碰撞,王某渔船舵楼受损严重、无法航行。因当天海上风浪较大、操作船舶难度增加,涉事双方均未看清碰撞过程,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执中双方情绪激动,渔船碰撞升级为肢体冲突。关键时刻,渔港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过高清视频监控迅速锁定船东信息,并电话联系涉事双方,安抚双方情绪,引导其向渔业互保协会报案;同时,立即安排工作人员驾船赶赴船舶碰撞港区,将受损渔船拖回岸边。此后,指挥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及涉事双方通过比对分析原涉事渔船航行轨迹和船舶碰撞现场录像,对船舶碰撞事件经过进行全面复盘,最终毕某主动承认负本次船舶碰撞事故全责。鉴于本次渔船碰撞事实清楚,中心工作人员引导双方通过调解途径解决赔偿问题。根据双方当事人意愿,联合调解小组面对面向涉事双方阐述分析该事件法律责任、保险政策、化解成本等关键要素,促成双方在最短时间内化解纠纷、及时止损,最终达成书面调解协议。

渔船靠岸停泊卸货、集中归港避风时,容易拥挤碰撞,因水面证据稍纵即逝,纠纷化解有难度。街道坚持港船统筹、人技结合、规范管理,做到快速调解。靠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建立固定杆、固定点、固定编号“三固定”停靠制度,渔船进出港前向“渔港调度指挥中心”报告,按照分配航道有序进出。靠科技应用固定证据。整合渔港码头及周边海防雷达、高清监控等图像资源,运用“双北斗”系统,复原涉纠纷渔船航行轨迹,固定证据,协助判定责任。靠快调速裁及时止损。在渔港警务室设立联调办公室,由派出所、海事处、渔业互保协会等单位组成快速联调团队,对碰撞事故第一时间启动快调机制、当场调处;对情况复杂、争议较大的,依托联调办公室调处,最大程度压缩时间、减少停工停航损失。

(元瑞泉 姜丽丽 李云鹤)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