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管好“插花地” 消除治理“盲区”
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因地界互相穿插或分割而形成零星分布的土地,即责任不清地带,又称“插花地”“飞地”“争议地”。“插花地”作为一种特殊政区形态,往往会导致基层公共服务职责划分陷入零碎化、交叉化,乃至引发社会治理中的梗阻现象。重庆地域广阔、区县众多,各区县部分交界区域的“插花地”问题成因复杂、情况多样,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少困难和挑战,已成为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理顺基层管理体制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治理真空”和过度执法往往是“插花地”的矛盾双面。“插花地”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导致相关区域的管理权属划分往往不够精确,很容易引发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的梗阻现象。针对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务,区划归属地与实际管辖地之间经常出现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而对于那些能出成绩的事务,又会出现“抢着做”“重复做”的问题,既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也可能导致过度执法行为,特别是可能产生罚款的行政执法类工作。
综合施策,多方合力,才能让“插花地”切实被管起来。推动“插花地”治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涉及各区县之间的理解配合,更涉及规划、建设、城管、工业、农业等方方面面,绝不是“哪一家的事”,以某一家之力也无法完成,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牵头部门来推动研究解决,促使各区县之间、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首先要加大力度督促各区县广泛联动开展摸排,推动建立全市“插花地”台账、绘制分布图,切实弄清“插花地”情况。在摸清全市底数、深入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可借鉴其他省市优秀经验做法,制定管理措施。此外,要推动各区县开展相邻街界线的勘定工作,按照尊重历史,双方互谅互让、协商一致的原则,明晰各自边界,同时加强联动,相互补位,形成合力切实扭转“插花地”“三不管”局面。
“插花地”治理问题虽然成因复杂、情况多样,解决起来看似“吃力不讨好”。但如果久拖不决,就会小事拖大、易事拖难,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稳定,期待各区域重视起来,行动上落实起来,积极推进研究解决“插花地”治理问题,消除治理盲区,不断推动重庆高效能治理走向深入。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