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十大榜样人物系列报道② | 彭军:无手青年“云端”逐梦助力乡村振兴
假如没有双手,生活会怎么样?
没有双手,要完成吃饭、穿衣……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动作非常困难,而想要完成学习和工作这样难度更高的事更是难上加难。然而,31岁的巫山小伙彭军用自己的努力证明,就算没有双手,其他人能做到的,他也可以做到。
开局不利 逆风飞扬迎挑战
5岁那年,因为触电,彭军失去了前臂和双手,但他并没有因此被击倒,他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彭军逐步实现了生活自理。
2006年,一所希望小学主动让他返校学习,但写字又成了一大难题。为了控制笔,彭军就用嘴叼着笔,再用两个手臂夹住把笔夹住,为了把字写好,他每天都坚持练字,甚至练到两边的骨头都凹进去。
2018年,彭军考入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怎么操作电脑又是一道难题。
“当时接触电脑的时候只能趴着看电脑,第一是眼睛不太适应,第二是我的胳膊要短一截,感觉离得特别近,在这上面打字,很慢很慢地去选这个字,脖子都很痛,经过这几年的练习,现在我对电脑很熟练了。”彭军说。
进入大学后,彭军积极加入学生会,参与公益活动,还组建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和创业路演,在努力克服困难、提升自我、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彭军越来越自信了。
回乡创业 屡经挫折不言弃
2021年,即将毕业的彭军又迎来了新的难题——就业。“我投了简历,也去公司面试了。但是他们看见我没有双手这个情况,很委婉地拒绝了我。”恰逢巫山脆李的销售旺季,彭军暂时放下找工作的事,返乡帮父母卖脆李。也正是这次回家,让他萌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以前都是商贩来收购脆李,贵的十多块一斤,便宜的两三块一斤,他们再拿出去卖,价格可能翻两倍甚至更多!”彭军说。
巨大的利润差,让彭军产生了自己开拓销售渠道的念头。于是,他创办了残之梦商贸有限公司,聘用残障人士,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巫山土特产。
彭军的设想很美好,挑选最好的巫山土特产,在实体店线下展示销售,同时通过微店等线上渠道拓展客户。可是,由于因为没有经验,选品太杂,成绩并不理想。
“因为对平台不够了解,线上销售渠道不顺利,线下选品较杂也不太理想。”彭军说。
他反复总结经验,经过摸索发现在众多巫山土特产中,脆李的反响不错。于是今年,他和哥哥商量决定把脆李作为后续创业的方向。为此,除了现有的100亩土地,彭军和家人又承包了300亩地种植巫山脆李,预计3年后产值可达200万元。
“我现在带着团队在昆明学习,那里生鲜产业发达,电商经验丰富,我要把那边好的经验学成带回来。”彭军说。
坚定笃行 助力乡村振兴
“让残疾人朋友动起来,让巫山土特产品走出去,让农村经济飞起来。”这是彭军创业最初的梦想,如今它正一步步在点亮。
彭军希望将家乡有创业梦想的残疾人联合起来,为残疾人朋友解决创业难、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开发残疾人就业岗位,带动残疾人共谋发展,实现残疾人的自我价值。为了有更丰富的经验,彭军带着“残之梦”项目参加了第八届、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一举斩获了重庆赛区金奖和最具人气奖。他个人还荣获了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为残疾人就业创新树立了励志典范。
返乡、创业,彭军从未觉得这是自己的无奈之举。相反,他觉得这是时代赋予他的机会,让没有手的他也能撑起自己的天,甚至更多人的天。(文/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