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结局有喜有悲,爱的力量永恒不灭。12月1日至3日连续三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委主办,重庆市歌剧院、重庆交响乐团承办并演出的歌剧音乐会《茶花女》上演,剧迷们走进重庆大剧院,共同欣赏这部历经百年依然感人肺腑的爱情经典。
歌剧《茶花女》由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创作,改编自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这部歌剧作品通过音乐延伸了文学原作中的戏剧情境,自1853年首演以来,以其动人的爱情主题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全世界上演次数最多的歌剧。原著作家小仲马曾说:“50年后,或许谁也记不起我的小说,但威尔第却使《茶花女》成为不朽。”足见其影响力之深。
这部不朽之作被誉为世界歌剧史上“最灿烂的宝石”,一个半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用不同的方式、视角诠释着这部作品。此次,重庆市歌剧院也将之作为建院70周年演出季的重头戏。那么,这一版本又有何亮点和特色?
“此次排演的版本侧重呈现‘茶花女’何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内因和外因,我们希望用艺术的力量激发起人们纯真的情感。”重庆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介绍,在《茶花女》的故事中,世俗眼光、道德桎梏和父辈阻碍等因素,夺走了一个善良女子的生命,这样的悲剧是当时人们固有的观念导致的,“时至今日,真爱依然会面对许多考验,我们又应当如何让爱情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纯洁和坚定?我想,这部传世经典一定为观众带去一些启迪。”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演出采用交响乐团现场伴奏,以情景音乐会的形式为观众呈现。茶花是这部歌剧的象征符号,舞台背景墙上,几朵大型茶花随着红、白、蓝三种不同的灯光效果交叠,分别象征着“茶花女”的热烈、圣洁和香消玉殒。这种设计手法将舞台打造成一个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空间,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沉浸在剧情之中,随主角同呼吸,共命运。
“今年是威尔第诞辰210周年,此时排演这部作品,既是对大师的致敬,也是对重庆本土艺术人才实力的展现。”刘光宇此言不虚,《茶花女》被称为女高音的“试金石”,从头至尾充满着优美的咏叹调,除了象征性的舞台,此次演出还采用了极弱的声音处理方式,这对歌唱家、合唱团、交响乐团功力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而重庆市歌剧院的艺术家们显然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剧中,在人声鼎沸的剧场里,男主角青年阿尔芒一眼便瞥见了宛若天人的“茶花女”,爱情的种子在两个纯真的灵魂间肆意生长。此时,由女主角带来的咏叹调——“为什么我心潮激荡”随之唱响,这个唱段需要长久稳定的气息,演员对声音和情感的掌控力由此可见一斑。演出现场,尽管观众看不到演员身上的麦克风,却听得到充满穿透力的歌声响彻剧场。
“茶花女”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要演好这个角色,除了扎实的唱功,还需要深刻体会维奥莱塔的内心世界,理解这部作品所诠释的内在意义,在1日和3日晚的演出中,著名抒情花腔女高音、国家一级演员赵丹妮稳定发挥,撼动全场,做出了完美示范。
而在2日晚的演出中,更为年轻的演员们挑起了大梁,当他们在热烈掌声中谢幕之时,台下的刘光宇早已热泪盈眶:“看到剧院的新生力量经受住了艺术、舞台和观众的检验,我觉得重庆市歌剧院下一个70年将更加辉煌!”
重庆日报记者 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