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128

忠县皇华岛,一座美丽的江心小岛,这里有湿地梯田,有人文生态,甚至有一座“宋城”。经过近年来生态修复和考古发掘,皇华岛正式开岛,迎来游客上岛探秘。

宛若心形的皇华岛。 忠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宛若心形的皇华岛。忠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这两大IP,令这座四面环水的“孤岛”蝶变为魅力岛城。

作为首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重点项目之一,新开的“忠州八景”之一,忠县如何让皇华岛归来?华龙网记者深入“探岛”找寻答案,本期《渝州瞭望台》,让我们一起了解皇华岛的“前世今生”。

皇华城

发掘人文之城

渡船轰鸣,载着新一批游客登临皇华岛。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华城遗址”题刻,拾阶而上,是开放式的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

镌刻在石碑上的“宋度宗潜藩升府诏书”,徐徐展开这座小岛鲜为人知的往事。

公元1265年,宋度宗赵禥继位称帝,年号咸淳,同年将曾经的封地忠州升为咸淳府,用年号命名府名,足见这位帝王对“忠义之州”的重视。咸淳府府治所在地,正是今天的皇华岛。

皇华城考古现场。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皇华城考古现场。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遗址考古和保护中心负责人蔡亚林说,南宋后期,面对元(蒙)军大举进犯,南宋军队采取依山制奇、据险而守的方略,修筑了包括合川钓鱼城、忠县皇华城、奉节白帝城在内的数十座城池,城中有林木田池可供长期驻守,构成了著名的“山城防御体系”。皇华岛上的皇华城,便是其中重要一翼,也是唯一的孤岛型防御城址。

华龙网记者在皇华城北侧看到,山崖石壁上仍留有宋代“保江”的题刻,似在纪念这段历史。

考古人员细心工作。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考古人员细心工作。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2016年以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开展皇华城全岛普探和考古发掘工作,累计勘探面积92万平方米,发掘面积8200平方米。皇华城城址由岛顶内城,西北外城和南、北一字城墙组成。现存夯土甃石结构的城墙5645.74米、城门5座、墩台10座,内城总面积约57万平方米。重点发掘大湾、冉屋丘、一号城门等9个片区,清理揭露房址、水池、墓葬等各类遗迹350余处,出土金、玉、铜、铁、石及陶瓷等各类文物标本3000余件(套),基本厘清了城址的沿革变迁、布局结构与功能分区。2021年,皇华城遗址获评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

“皇华城较好地保留了宋元以来的原始状况,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城址踞岛围城、环江为壕的营造理念,在宋元山城体系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我们还在这里发现了一批规格较高、形制罕见的建筑遗存,如排叉柱与拱券顶结构结合的一号城门,是我国古代城门形制转变关键阶段的重要见证。泮池、飞桥、景亭和五开间大殿组成的冉屋丘建筑群,可与文献记载忠州最早的书院——宏文书院相互印证,泮池内出土的铁雷,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爆炸性火器实物。”蔡亚林说,梯田片区揭露了宋代以来连续使用五个时期的农田遗迹,大湾衙署遗址发现的碑石亭和柱网清晰的七开间大殿等,在既往中国宋元时期城址考古中均较为少见,具有重要的军事史、建筑史和科技史研究价值。

皇华城展示中心。 华龙网 董静 摄
皇华城展示中心。华龙网 董静 摄

华龙网记者看到,皇华城遗址仍在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在书院遗址上挖土、做标记。

皇华城遗址保护,上升到了市级层面。

2021年,皇华城遗址获评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大考古发现。作为首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重点项目之一,忠县启动建设了集“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

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总投资3亿元,一期已建成开放,二期也进入了论证阶段。

“保护优先,深挖独特文化标识。”忠县副县长李臣说,要深入研究忠县在长江文化中的位置,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讲好忠县故事。以独特的自然岛屿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依托,力争把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成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的标识性项目。

皇华岛

密织生态之岛

宛若心形的皇华岛,恰好处于三峡库区的中心点位置。

忠县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李向阳在皇华岛工作多年,他告诉华龙网记者,长江蓄水期,皇华岛不足1平方公里,消落期则有1.5平方公里,呈岛周陡坡、岛中缓丘的地形特征,岛内是“一圈湿地、一坡密林、一坝良田”的生态格局。

世外桃源般的皇华岛民居。 华龙网 董静 摄
世外桃源般的皇华岛民居。华龙网 董静 摄

过去,皇华岛是一个建制村,1000余名居民主要以捕鱼为生。三峡移民搬迁后,忠县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修复岛上的生态,依托稻田种植湿地植物,建设梯田小微湿地景观,与原有的沟、渠、堰、塘、井、泉、溪等岛屿小微湿地体系形成网络,构成了岛屿小微湿地群。

2015年,忠县又对皇华岛消落带开展保护修复工作,逐步构建起乔灌草搭配、颜色丰富多彩的生态屏障。2016年,皇华岛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候鸟飞来皇华岛湿地。忠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候鸟飞来皇华岛湿地。忠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华龙网记者在皇华岛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中心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岛上共发现植物约190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12种;野生动物389种,其中国家和市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

“开展湿地保护以来,岛上新发现了很多珍稀动植物。”李向阳说,包括白鹭、苍鹭、鸳鸯、青头潜鸟等飞鸟,其中红嘴巨鸥是在重庆首次发现。此外,岛上还发现了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濒危珍稀植物荷叶铁线蕨,这是与恐龙同时代的远古生物。

皇华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融,集巴文化、农耕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于一体,历史文化遗产跟自然岛屿的自然生态系统相依相伴,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这种特点更加明显。

在岛上的多处遗址,华龙网记者都看到了“下水道”的存在。对此,李向阳透露,岛屿居民用水不仅仅依靠长江,古井也承担了生活用水的来源,井的溢水口处为水窖,水窖外是塘,塘连接着一舂田,形成了完整的净化体系。除了给水设施,岛上的沟渠还组成了排水系统,这种治水模式自宋代延续至今,遗址上发掘出的古代沟渠恰好印证了这一点。

岛上的湿地梯田。 华龙网 董静 摄
岛上的湿地梯田。华龙网 董静 摄

李向阳说,为了不破坏生态,岛上的古遗址保护附属设施、旅游度假设施,均利用旧民居改建而来,湿地公园建设同样没有破坏原有的农耕场景。

忠县相关负责人称,该县拥有88公里长江岸线,包括皇华岛在内的“忠州八景”都分布在长江沿线,加强江岸治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任重道远,打造“忠州八景”,生态保护必须先行。

皇华+

打造文旅之链

边做保护,边做开发,边做共享,是忠县对皇华岛的整体考量。

忠县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记者,皇华岛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厚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历史价值,极具科学研究、生态环境、经济社会、艺术审美等价值。该县将在摸清皇华岛生态本底和人文本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态湿地修复治理,合理规划和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全力打造三峡库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魅力岛、生态示范岛、风景旅游岛,让优秀传统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从独珠江村俯瞰皇华岛。 忠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独珠江村俯瞰皇华岛。忠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空中俯瞰,皇华岛呈心形,与长江大回旋、独珠半岛、三峡港湾、鸡公咀半岛等构成壮美的江城景观。

长江为纽带,皇华岛不再孤独。

忠县积极探索“文化遗产+旅游、文创、乡村振兴”等活化利用创新模式,让历史文化与时代发展相互交融,推动“忠州八景”串点成线、连珠成景,形成旅游资源的集群效应。

游客乘坐渡轮上岛旅游。 华龙网 董静 摄
游客乘坐渡轮上岛旅游。 华龙网 董静 摄

皇华岛保护性开发已完成80%,形成了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为依托的旅游小环线,游客乘船上岛,可乘坐观光车,游览考古遗址、湿地景观、特色民宿、草地露营,沉浸式体验考古发掘、骑马射箭、手工制作等项目。

以皇华岛为“圆心”,可串接“忠州八景”,一江之隔、同期建成开放的独珠江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华龙网记者登上独珠江村“烽火台”,皇华岛及忠县江湾、县城美景一览无余。对于这座皇华岛的“姊妹江村”,忠县同样倾力打造,以“江—村”为魂,打造“护山·理水·营林·疏田”生态共同体。13公里江岸蜿蜒前行、千亩生态林遍布全村、790亩梯田坐落有序,智慧农业园、露营基地、民俗村落环伺,又形成了一个陆上旅游小环线。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

在忠县“开园”“开村”“开街”仪式上,市文化旅游委副主任钟建波说,长江三峡(重庆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已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保护规划,重庆正按照“一园多点”模式,加快推进建设。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作为首批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成为首个开园项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忠县县委、县政府的责任担当,借助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新项目,推动长江文化资源成为当地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等方面提供了忠县案例。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挖掘皇华城历史文化内涵,建设长江三峡考古遗址公园,打造‘三峡生态岛·千年忠义城’;梳理修缮库区唯一留存的半淹县城,完善配套设施,丰富业态布局,留住巴渝乡愁;依托独珠江村三面临水,嵌入江心形若‘伸指点赞’的独特景致,有机交融传统村落与自然田园,绘就首‘曲’一指的三峡江村秀美画卷。”忠县相关负责人说。

以古代遗址保护为抓手,以大美湿地生态为依托,以美丽岛屿引领旅游+,忠县兼顾保护与共享,走出了一条具有辨识度和美誉度的文旅融合之路,这条路也注定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政者说】

忠县县委书记李电:

做靓“忠州八景”共建长江黄金旅游带和巴蜀文旅走廊

皇华城为代表的“忠州八景”,突显了忠县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和美丽山水风貌,是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有益探索,也是美丽重庆建设的生动案例。在忠县县委书记李电看来,深耕文旅融合,也是解题忠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在谈到“忠州八景”赋能高质量发展时,李电说:“近年来,忠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资源禀赋,推动绿色发展,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石宝寨盆景特色小镇、中国柑橘城·三峡橘海、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独珠江村等‘忠州八景’。忠州大地掀开了‘好景连连、新景常开’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谈到“忠州八景”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时,李电说:“品忠州人文,览忠州胜景。这是忠县推进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的具体举措;是协同唱好‘双城记’,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具体见证;是忠县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三次全会精神,围绕县委‘1116’总体工作思路,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新忠县建设的生动实践。‘忠州八景’形成新图谱,‘忠州人文’增添新看点,“忠州揽胜”更多新去处,是惠民有感、富民强县的实事好事。”

在谈到“忠州八景”提档升级时,李电说:“要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努力把‘忠州八景’全面打造成为近悦远来、惠民有感的标志性景点景区。忠县将与各兄弟区县进一步互动交流、深化合作,齐心共建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动‘忠州八景’提档升级,推动忠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保护一座“城”,扮靓一座“岛”,串联八处“景”,忠县以皇华岛等文旅新载体为抓手,全面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既守住了保护历史的里子,也挣得了“世外桃源”的面子,兼顾共生与共享,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促进了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的双提升,践行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绿色发展理念,做好了全方位的统筹,展开了多维度的打造,皇华岛就不再是“孤岛”,并与其他新老景观一起,共同代言“忠州八景”,这样的美丽忠县,你怎能不爱?

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文

杨淳淇/视频

董静/外联

赵军/设计

王婷婷/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