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与尼罗河相隔万里的“握手”
——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背后的故事
一个在东亚,一个在北非。一个位于长江,记载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资料;一个位于尼罗河,千百年来被用于汛期水位测量。

长江与尼罗河相隔万里的“握手”
——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背后的故事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2023-12-07
长江与尼罗河相隔万里的“握手”——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背后的故事1

白鹤梁题刻。

长江与尼罗河相隔万里的“握手”——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背后的故事2

埃及尼罗尺。(图片均由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提供)

一个在东亚,一个在北非。

一个位于长江,记载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资料;一个位于尼罗河,千百年来被用于汛期水位测量。

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河水尺(简称尼罗尺),相隔万里,似乎没有交集。但今天,它们走到了一起——两处享誉世界的水文遗产,已启动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一个设想

从比较对象变成合作伙伴

初冬时节,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乘坐91米长的电梯深入江底,来到水下廊道,透过圆形观察窗,古人留下的千年文字题刻及石鱼尽收眼底。

白鹤梁位于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千百年前,古人以石梁中间的一对石鱼为基准,记录长江枯水期水位变化,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留下了“石鱼出水兆丰年”等千古民谚。

而远在北非,埃及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水位观测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前,当地人就发明了一种水位测量标尺,作为测量尼罗河水位的工具——即尼罗尺,它记载了1300多年的水文数据。

天各一方的白鹤梁与尼罗尺为何联合申遗?这要从2022年说起。那年,相关专家提出,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上仍保存有古代水位观测实物遗存的国家,白鹤梁和尼罗尺如果联合申遗,将更有竞争力。

具体原因有三——

在遗产属性方面,白鹤梁与尼罗尺都是位于世界大河上的水文遗存设施,反映的是亚洲、非洲两种不同的农业文明与江河水资源的密切关系。两者均与所处时代政治、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以水文变化揭示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的变化,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申遗形势方面,白鹤梁题刻从2008年开始准备申遗,但申遗程序的复杂与严格、申遗竞争的激烈都影响到申遗的进程。特别2018年申遗政策收紧后,每个缔约国每年只能申报一项遗产,面对激烈的竞争,跨国联合申遗持续升温。

在申遗基础方面,白鹤梁、罗达岛尼罗尺时代相近,且都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外,两者均有保护管理机构,保存状况较好,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对话古代文明。

尼罗河上现存多处尼罗尺。为了确定联合申遗的可行方案,涪陵区及相关方面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围绕水文遗址的意义、价值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共识,确定将联合申遗对象明确为白鹤梁题刻与位于埃及开罗市中心的罗达岛尼罗尺石刻。

“在白鹤梁申遗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曾把尼罗尺作为对比对象。而现在,我们变成了一起努力的伙伴。”市文旅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说。

“双向奔赴”

助推联合申遗走深走实

联合申遗,从纸面上迅速付诸实践。

今年2月,市文旅委、市政府外办、涪陵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共同拜访了埃及驻华大使馆,提出联合申遗合作意向。对此,埃及方面表示非常感兴趣。

5月,在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馆协助下,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杨荣浩、驻亚历山大总领事杨易共同会见亚历山大水下考古中心主任伊斯兰姆·赛莱姆。

在伊斯兰姆·赛莱姆那间书香浓郁的办公室内,中埃双方在联合开展水下考古发掘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7月,重庆联合申遗工作代表团前往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与埃及水下文物部相关专家就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就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建立起工作关系和工作机制。”幸军说。

在埃及,重庆联合申遗工作代表团还实地考察了4处尼罗尺遗址。

现存尼罗尺主要包含垂直柱、河岸阶梯、涵洞深井等形式。此次联合申遗的罗达岛尼罗尺属于第一种。

罗达岛尼罗尺位于一口雕刻精美、华丽的井内。步入其中,可看到井的中心矗立着一根9米多高的八角柱。这根八角柱被分为19臂尺(1臂尺长度约为半米),可以测量约9.5米幅度内的水位变化。

当尼罗河水不足12臂尺时,意味着国家将会经历严重饥荒。超过18臂尺时,代表着将要出现洪灾。几千年来,尼罗尺每年汛期测量尼罗河水位情况,用以预测年度的收成、税收以及食品的价格。

“白鹤梁虽为枯水题刻,但与尼罗尺有着相似的理念。”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介绍,如石鱼题刻一旦露出水面,就表示枯水周期已过,丰收年景将至,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

“这次考察,让我对联合申遗更有信心了。”杨邦德说,此前还没有过分处两个大洲且地域不相连的国家联合申遗,“正是因为从来没有过这种做法,我们才期待为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开创一个成功先例。”

联合申遗需要双向奔赴。在2023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部长助理、亚历山大大学考古学博士哈迈德·雷赫马等埃及嘉宾应邀出席,并表示对联合申遗寄予厚望。

多方期待

更好保护文化遗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大河流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基因。黄河-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分别孕育了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两种文明各有特色,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工作稳步推进,正遴选专业机构编制联合申遗文本,力争2024年完成编制工作。

申遗,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在三峡文物保护中,白鹤梁题刻水下原址保护工程是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资最多的项目。为此先后论证长达10年时间,提出保护方案,国家投入2.1亿元,采用“无压容器”方案,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馆。2010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接下来,重庆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白鹤梁题刻水下文物安全,抓紧推进白鹤梁水下保护体设施设备整体提升项目。

白鹤梁申遗,遗址所在地涪陵区是主体。涪陵区将持续加大对中埃水文遗存的研究力度,立足于白鹤梁与尼罗尺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开展“中埃联合申遗可行性研究”“世界水文遗产的系列调查”两个课题研究,进一步论证白鹤梁题刻和尼罗尺联合申遗路径。

涪陵区还将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载体,进一步扩大遗址的展陈范围,推动参观廊道改造、数字展厅等工程项目,让文物本体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讲好白鹤梁故事。

回望历史,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将中埃两大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1956年,埃及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如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又为中埃合作注入新动力。

“我们要通过申遗,向世人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幸军说。

记者 赵迎昭 左黎韵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长江与尼罗河相隔万里的“握手”
——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背后的故事

2023-12-07 06:15:05 来源:
长江与尼罗河相隔万里的“握手”——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背后的故事1

白鹤梁题刻。

长江与尼罗河相隔万里的“握手”——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尺联合申遗背后的故事2

埃及尼罗尺。(图片均由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提供)

一个在东亚,一个在北非。

一个位于长江,记载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水位资料;一个位于尼罗河,千百年来被用于汛期水位测量。

白鹤梁题刻与埃及尼罗河水尺(简称尼罗尺),相隔万里,似乎没有交集。但今天,它们走到了一起——两处享誉世界的水文遗产,已启动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一个设想

从比较对象变成合作伙伴

初冬时节,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乘坐91米长的电梯深入江底,来到水下廊道,透过圆形观察窗,古人留下的千年文字题刻及石鱼尽收眼底。

白鹤梁位于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一道长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天然石梁。千百年前,古人以石梁中间的一对石鱼为基准,记录长江枯水期水位变化,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留下了“石鱼出水兆丰年”等千古民谚。

而远在北非,埃及作为世界上最早进行水位观测的地区之一,早在公元前,当地人就发明了一种水位测量标尺,作为测量尼罗河水位的工具——即尼罗尺,它记载了1300多年的水文数据。

天各一方的白鹤梁与尼罗尺为何联合申遗?这要从2022年说起。那年,相关专家提出,中国和埃及都是世界上仍保存有古代水位观测实物遗存的国家,白鹤梁和尼罗尺如果联合申遗,将更有竞争力。

具体原因有三——

在遗产属性方面,白鹤梁与尼罗尺都是位于世界大河上的水文遗存设施,反映的是亚洲、非洲两种不同的农业文明与江河水资源的密切关系。两者均与所处时代政治、农业生产有着密切关系,以水文变化揭示了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的变化,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申遗形势方面,白鹤梁题刻从2008年开始准备申遗,但申遗程序的复杂与严格、申遗竞争的激烈都影响到申遗的进程。特别2018年申遗政策收紧后,每个缔约国每年只能申报一项遗产,面对激烈的竞争,跨国联合申遗持续升温。

在申遗基础方面,白鹤梁、罗达岛尼罗尺时代相近,且都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此外,两者均有保护管理机构,保存状况较好,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对话古代文明。

尼罗河上现存多处尼罗尺。为了确定联合申遗的可行方案,涪陵区及相关方面举办了多场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国内专家围绕水文遗址的意义、价值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形成共识,确定将联合申遗对象明确为白鹤梁题刻与位于埃及开罗市中心的罗达岛尼罗尺石刻。

“在白鹤梁申遗对比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曾把尼罗尺作为对比对象。而现在,我们变成了一起努力的伙伴。”市文旅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幸军说。

“双向奔赴”

助推联合申遗走深走实

联合申遗,从纸面上迅速付诸实践。

今年2月,市文旅委、市政府外办、涪陵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共同拜访了埃及驻华大使馆,提出联合申遗合作意向。对此,埃及方面表示非常感兴趣。

5月,在中国驻亚历山大总领馆协助下,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杨荣浩、驻亚历山大总领事杨易共同会见亚历山大水下考古中心主任伊斯兰姆·赛莱姆。

在伊斯兰姆·赛莱姆那间书香浓郁的办公室内,中埃双方在联合开展水下考古发掘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7月,重庆联合申遗工作代表团前往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与埃及水下文物部相关专家就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就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建立起工作关系和工作机制。”幸军说。

在埃及,重庆联合申遗工作代表团还实地考察了4处尼罗尺遗址。

现存尼罗尺主要包含垂直柱、河岸阶梯、涵洞深井等形式。此次联合申遗的罗达岛尼罗尺属于第一种。

罗达岛尼罗尺位于一口雕刻精美、华丽的井内。步入其中,可看到井的中心矗立着一根9米多高的八角柱。这根八角柱被分为19臂尺(1臂尺长度约为半米),可以测量约9.5米幅度内的水位变化。

当尼罗河水不足12臂尺时,意味着国家将会经历严重饥荒。超过18臂尺时,代表着将要出现洪灾。几千年来,尼罗尺每年汛期测量尼罗河水位情况,用以预测年度的收成、税收以及食品的价格。

“白鹤梁虽为枯水题刻,但与尼罗尺有着相似的理念。”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馆长杨邦德介绍,如石鱼题刻一旦露出水面,就表示枯水周期已过,丰收年景将至,接下来的一年将会雨水充沛,五谷丰登。

“这次考察,让我对联合申遗更有信心了。”杨邦德说,此前还没有过分处两个大洲且地域不相连的国家联合申遗,“正是因为从来没有过这种做法,我们才期待为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申报开创一个成功先例。”

联合申遗需要双向奔赴。在2023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埃及旅游和文物部部长助理、亚历山大大学考古学博士哈迈德·雷赫马等埃及嘉宾应邀出席,并表示对联合申遗寄予厚望。

多方期待

更好保护文化遗产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大河流域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基因。黄河-长江流域、尼罗河流域分别孕育了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两种文明各有特色,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白鹤梁与尼罗尺联合申遗工作稳步推进,正遴选专业机构编制联合申遗文本,力争2024年完成编制工作。

申遗,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

在三峡文物保护中,白鹤梁题刻水下原址保护工程是难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投资最多的项目。为此先后论证长达10年时间,提出保护方案,国家投入2.1亿元,采用“无压容器”方案,在原址修建了水下博物馆。2010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

接下来,重庆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白鹤梁题刻水下文物安全,抓紧推进白鹤梁水下保护体设施设备整体提升项目。

白鹤梁申遗,遗址所在地涪陵区是主体。涪陵区将持续加大对中埃水文遗存的研究力度,立足于白鹤梁与尼罗尺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委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开展“中埃联合申遗可行性研究”“世界水文遗产的系列调查”两个课题研究,进一步论证白鹤梁题刻和尼罗尺联合申遗路径。

涪陵区还将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为载体,进一步扩大遗址的展陈范围,推动参观廊道改造、数字展厅等工程项目,让文物本体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讲好白鹤梁故事。

回望历史,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将中埃两大文明古国联系在一起。1956年,埃及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如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又为中埃合作注入新动力。

“我们要通过申遗,向世人展示一个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幸军说。

记者 赵迎昭 左黎韵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辉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