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渔三年后长江啥样了?水产研究员:看得到珍稀鱼类了!
华龙网讯(林红)“禁渔后,以前看不到的珍稀鱼类也能看到了!”回忆起2022年3月12日的那一幕,傅秋民依旧难掩激动。
12月7日,“绿水青山踏歌行 十年禁渔看长江”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重庆市万州区,来到万州水产研究所大周基地,实地探访了万州“十年禁渔”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大周基地位于万州区大周镇,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增殖放流站野化驯养基地,是长江珍稀名优鱼类资源保存库。该基地具有亲本保种网箱32个约800平方,目前保存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中华倒刺鲃、四川白甲鱼、多鳞白甲鱼、圆口铜鱼等珍稀名优鱼类。
傅秋民是水产工程师,是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开展长江鲟、胭脂鱼等长江珍稀鱼类亲本资源蓄养、苗种野化驯养的养殖技术人员。
去年3月12日,傅秋民和同事在巡查过程中,意外发现了一条长江鲟。
据了解,长江鲟又名沙腊子、达氏鲟,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流及其各大支流中,是我国特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鲟自然种群资源规模不断缩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为极危级保护物种,也是长江鱼类资源保护的旗舰物种之一,其物种保护工作已成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大工程。
为什么能发现这条长江鲟?傅秋民认为,这跟长江生态修复成果分不开。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公布《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底前,完成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率先实行全面禁捕,2020年底前,完成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退捕,暂定实行10年禁捕
2023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傅秋民几乎亲眼见证了长江“华丽蜕变”的过程。“三年以来,水质越来越好,鱼群数量变多了,以前看不到的珍稀鱼类也能看到了!”他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