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首部电影《月光武士》:在重庆 以身外身做银亮色的梦
重庆籍作家虹影带着她执导的首部电影回到重庆。这部由宋岱监制、虹影导演的《月光武士》,根据虹影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由左航、冯家妹、蔡珩、白恩、刘蕾、彭静等主演,斩获了美国好莱坞下一代独立电影奖最佳影片剧本奖,美国全球电影竞赛“杰出成就奖”“前十名最优秀女电影制作人”奖,并在今年金鸡奖上作为国产优秀新片展映。
她把电影的全球首映安排在了12月9日的重庆,之后15日在全国上映。首映前的看片会,重庆各大院线和影院负责人和相关单位团体到现场看片。在映后交流中,虹影一度哽咽。这是我认识虹影近20年,第一次看到她哭。
她回重庆筹备电影首映这段时间,每次回我的短信都是在凌晨一两点,那都是她开完了一天的会,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后,才有一点喘息的时间。虹影仿佛又回到了拍电影期间的节奏,“一般是两点钟睡觉,六点半起床”。在结束电影拍摄之后,她整整睡了两个星期,相当于醒了就吃一点东西,然后倒头又睡。
电影开头,虹影用“编剧/导演”作为署名,“编剧”在“导演”之前。但虹影远远不止做这两项工作,她还是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投资人、服装、摄影补拍、音乐统筹、歌曲词作者、出纳等等,其中的困难难以想象。她说:“2021年夏天我从英国回到国内,艰难地寻找资金、组建团队和选演员,于10月底在重庆开机,拍摄了35天,经过难以想象的困难,包括我的大姐离世,主创擅自离开,我一个人坐在堆积如山的道具衣服之中,面对桌上厚厚的账单时,我没有哭,因为我有电影梦,哪怕这个梦是这么容易被现实击碎,我也没有后悔;我咬着牙,找资金,做后期,用了近一年时间完成制作。” 看片会上的哭,更像是一次阶段性的如释重负。
向京的网和江上的雾
虹影的书——《月光武士》的封面是用的艺术家向京的一幅画,《追鱼》。女人的手轻轻触碰在白色的网上。就像她的电影里一样,嘉陵江上的雾,中心街的雾,十八梯的雾。
虹影第一次给我说她想自己拍一部电影是在八年前,她回重庆做自己童书的新书发布会。
说到做电影,她是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那时有一个导演买了她的一个剧本,关于意大利罗马的一个轻喜剧,讲述了一对恋人在罗马相遇以及衍生出来的故事。跟了这个事情一段时间,虹影一来二去就大致摸清楚了一部电影应该怎么来拍。
我倒是不吃惊她有拍电影的想法。她是一个喜欢摄影而且摄影技术不错的人,自己又特别迷恋各种世界级电影,她在北京的家里甚至是卫生间里都挂着限量的电影海报。更何况,她就是一个爱折腾的人——这一点特别的重庆女人,她说,我写小说一开始也是什么都不会,写作可以自学,拍电影为什么不能?
她拍电影的底气应该也来源于她在写作方面的成绩。她已经完成了代表作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好儿女花》、《罗马》、“神奇少年桑桑系列”等,六部长篇被译成 30 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她获得过纽约《特尔菲卡》杂志“中国最优秀短篇小说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以及意大利的 “罗马文学奖”。
她那时就具备一个制片人的基本素质,想好了一部电影的大致投资额度——第一部电影为了风险可控还是尝试做小成本的故事片,有一些什么渠道的投资来源,自己的剧本可以不花钱——把钱花在更重要的哪些方面,电影的发行渠道哪些,能不能最后做到收支平衡。
罗马那部电影最终因投资的原因搁浅了,但虹影却一直在为自己独立执导做着铺垫。
2017年,虹影的小说《上海王》被导演胡雪桦搬上银幕,胡军、余男等主演;2019年,虹影的《上海之死》被导演娄烨拍出来了,就是巩俐、赵又廷出演的《兰心大剧院》……虹影在那几年频繁与电影圈打着交道。也是2019年,重庆导演张一白的《风犬少年的天空》在解放碑取景拍摄,虹影前往探班,张一白问她那个意大利电影筹备得怎么样了,虹影把情况告诉了他,张一白说你应该拍重庆啊,这才是你最熟悉的地方。
一语惊醒梦中人。虹影当晚回去便开始在自己的短篇小说中寻找适合改编的重庆故事,一篇曾经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的《小小红骑士》,进入了她的视线。故事又写了一年多,小说发表在《花城》杂志,后来出版单行本,得到了重庆读者的喜爱。虹影根据小说,又重新写剧本。
在《月光武士》这本书的后记里,虹影写到:“这座城是长在我心里,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出生就看见了它,它一点点进入我的眼睛:这是江水,这是船,这是沙滩,这是礁石,这是山,这是石阶,这是担担面,这是辣椒,重庆人的命,阴暗灰扑扑的天,打雷如炮弹在爆炸,漫天飞舞的鸽群……”
虹影在重庆江津的白沙、塘河古镇找好了拍摄的主体外景地,也在她熟悉的南岸补充了一些镜头。老码头、老街道、老医院、老趸船,以及小巷边活色生香的小面馆,70年代的老重庆就这样准备好呈现在电影里面了。
苏滟是我,秦佳惠是我,窦小明亦是我
虹影说,秦佳惠的故事就是她从小听老人们讲的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有鲜明时代烙印的重庆故事。
秦佳惠是中日混血,母亲五十年代被遣送回日本,父女俩留在重庆备受歧视。长大后的秦佳惠出落得美丽大方,在别人觊觎和为难中,混社会的杨钢邦有一次挺身而出帮助她脱困,于是秦佳惠选择嫁给了杨钢邦,但她未曾想到的是,婚后她遭遇了丈夫的家暴与出轨。
正巧,一个为女同学苏滟挺身而出却被打破头缝针的少年窦小明出现了,他在医院感受到了护士秦佳惠的温柔与美丽。秦佳惠曾给窦小明讲了一个日本童谣故事:“他呀,小小年纪,却侠义勇敢,黑夜里,月光之下,一身红衣,骑着枣红马,闯荡世界,见不平事,就拔剑相助。有一次月光武士救了一个误入魔穴的小姑娘。可是小姑娘不想活下去,月光武士带小姑娘去看月光下的江水,月光下的山峦,月光下开放的花朵,大自然美丽依旧,让小姑娘改变了心意。”从那时起,窦小明下定决心,要做秦佳惠的月光武士,时时处处都保护她。
中日恢复联系之后,秦佳惠的母亲找到了他们父女俩。秦佳惠和丈夫去了日本,杳无音讯。再次回来后,少年已经长大成家。五天的重逢,却是人生的又一转捩点。秦佳惠留下一纸书信离开,她脱离了消耗她的婚姻,自己成为了自己的月光武士。窦小明终于放下了小时候的幻想,回归了自己的家庭。
相较于小说,电影的故事主线改动不大,人物依然鲜明。
虹影以1976年一个女孩被几个少年欺凌开始,她说,那个叫苏滟的女孩可以说是我,上小学时,虹影在学校外墙下被其他孩子们打,按在地上让她学动物叫。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别的女孩也遭遇过同样的欺凌。在女孩内心深处多么需要一个“月光武士”,需要自己的保护者。
有过不堪婚姻往事的女子,如秦佳惠者,何尝不是希望有一个外来的助力出现,帮助自己走出当下的困境,这个助力常常被赋予给男性拯救者的角色,但女子可曾预想过,如果更大的深渊是期待中的拯救者带来的,自己是否会滑落到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不可自拔。秦佳惠在漫长的岁月中,曾寄希望于丈夫,也曾寄希望于少年,但最终是自己逼着自己站起来,自己才是自己的拯救者和保护者。
窦小明也是自己的映照。虹影说,我的少女时期,每次我看见船翻了,都会浑身发抖,她就一直祈盼自己母亲的船在长江里不要出事。那种恐惧,是一个孩子对害怕失去亲人的那种恐惧。少年窦小明对秦父的离世,对秦佳惠的不告而别,都是怀揣恐惧的。多年以后,成长与蜕变终将抚平曾经的恐惧。
电影中,有特别打动人的一段,是关于秦父在赴日本前夕给窦母做的那双凉鞋。在街坊异样的眼光里,从不说话的秦父请窦母坐下,摊开一块布,给窦母脱去原有的鞋,穿上他做的猪皮凉鞋,并根据窦母的脚钉好了鞋绊儿。收拾好,行礼,说了一大段话感谢多年照顾。这真是重庆父辈的情感表达——极度内敛,却在某个时刻极度炽热。
在秦父身上,也有虹影父亲的影子。她说她的父亲,一个不会讲重庆方言的浙江人,患有眼疾,晚年完全是盲人。但父亲会做各种家具,会弹棉花,会做灶,会补墙,会不断地帮助人。父亲习惯沉默,这种沉默也教会了虹影——沉默可以是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
就是这样一个个的人物出现在电影里,看似都打上了旧时代的烙印,但好像又是当下鲜活的人,是父辈,也好像是自己。
从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
相比拍电影来说,虹影认为写作显得更轻盈一些。
但实际上,看过虹影《月光武士》的小说后,会觉得小说文本显得更为沉重,时代的割裂感会更强,黑压压的鸟群仿佛随时将至。反而在电影中,轻拍岸边的江水,小镇的雾气氤氲,鬓角的一朵野花,都消解掉了原有文本中的下坠感。一碗碗刚出锅的小面,红油青菜白面,只有作为美食家的虹影才能拍出重庆小面的精气神,无端温暖了整个电影基调。
电影中,反复出现了三种意象:红皮鞋、气球、白鹅。
黑姑是一个疯女人,她疯的理由在书里是有交代的,爱错了人。但她也成为了社会上最为悲惨且无法把控自己命运的女子:流浪在外,不断怀孕,又不断生育。电影里,黑姑有一双红皮鞋,据说是秦父给她做的,间接也说明了秦父作为一个读书人对他人的关照。有人说,这隐喻了情欲,但如果结合秦佳惠所唱的那首日本童谣《红鞋子》来看,这更像是女子美好希望破灭后的悲歌。
不同颜色的气球在不同的地方出现过,窦小明跑过的街道,秦父的葬礼,就像在说人的生命如此飘忽又如此脆弱。每次气球出现的时候都会狠狠共情,想起我的妹妹,她小时候也是在江津,追一个气球追到了山上去,全家人找她找了一天。只是现在,那个追气球的妹妹已经不在了。
电影里的白鹅总是在关键的节点现身,有时是伴随着神秘的宾爷,有时候就是独立出现。它像是命运的预示者和昭告者。
作为导演,虹影走出了作家偏于“自闭”的状态,她要调动团队,把每一个演员,每一个台前幕后,放到最为妥帖的位置上去。虹影说,“作家是靠一支笔来布局,在心里构造一个舞台,让张三李四一同登场,而导演则要和一群人一起来创造,通过声音、服化道、镜头影像来赋予纸上的人以生命,这两种艺术形式都很好,我都很喜欢。”虹影在她执导的首部电影中,留下了自己的一个背影,她在向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导演希区柯克致敬。
电影《月光武士》是一部极具重庆地域特点、极具个人探索精神的独立电影。在重庆,能以身外身做梦中梦,多好。而重庆,从此也多了一个银亮色的梦,多好。
作者:瞿庭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