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
华龙网讯(韦燕 通讯员 何治江)2023年新增14名“全国技术能手”,在校总计19名……这组数字,来自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2023年,首轮“双高计划”进入收官之年,作为西部职业教育“排头兵”,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2023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新增14名“全国技术能手”,学校在高质量迅猛发展的背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实力强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让职业教育成为打造“大国工匠”的摇篮。
“大国工匠”的“养成密码”是什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凭什么“能”?……工匠精神的培养、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塑造、“技能招式”的锤炼,或许答案都藏在他们的故事里。
精益求精,他们用双手擎起“中国制造”
做电脑调试技师,要达到哪种境界才算最高境界?面对一台患有“疑难杂症”的电脑,何倩的“金睛火眼”,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病因。他用“18分钟”战胜全国技能大赛上参赛的5万名选手,捧回全国第一……2004年,他创造历史,成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师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的第一人。
误差不超过0.1毫米,光电技术项目中,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李小松在LED造型项目上展现惊人水准。他在一毫一厘中“较真”,只为呈现最完美的效果。利用大赛提供的参考数据集和人工智能算法技术,不断优化训练算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张春阳坚持在实操训练中“竞速”,在理论学习上“加练”。他将工业大数据预测的误差得分提高到99.83(百分制),助力解决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小到一枚螺丝钉、一根电缆的打磨,大到飞机、高铁等大国重器的锻造,都展现出工匠们笃实专注、严谨执着的匠心。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这样的“全国技术能手”还有许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教师张浩淼、路立勋探索“元宇宙”技术在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的应用,电子与物联网学院徐欣、高亮、马岗强、徐雪刚、杨毓军在“万物互联”中,把数字世界带入生活,通信工程学院赵阔……他们以工艺专长造物,在专业的不断精进与突破中演绎着“能人所不能”的精湛技艺,将“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领域继承与发扬。
创新突破,他们用实力诠释“中国创造”
大国工匠的一技之长,来不得半点“虚”的。“创新为上”的发展理念,让“工匠精神”被赋予以创新为导向、以技术为生命、以质量为追求的新内涵。
第七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暨“巴蜀工匠”杯新职业技能大赛上,经过2天激烈角逐,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胡兵在信息安全测试员项目中赢得金牌。亮眼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拼搏。胡兵与团队成员通过复现真实案例场景,在一次次的训练与测验中找问题、寻突破,进行攻防对抗练习,反复磨练每一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提高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和效率度。最终克服了身体与心理的种种困难,在理论与实操上双向发力,完成创新突破。
不断提高知识层次,积极参与《传感网技术应用开发》1+X证书培训,被评为“银牌讲师”和考评员,培训120名学生和60名教师,通过率达到80%。电子与物联网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王玲始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参与高职育人模式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教改项目,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比赛,获得省部级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科研与社会服务处处长许磊长期从事物联网领域技术创新、系统研发、行业集成应用以及高技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是一项细致而严谨的工作,只有怀揣一颗匠心,专注、敬业、创新,才能不断强化真本领、取得新成绩。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大批重电教师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彰显工匠精神的时代气息,折射出重电人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一个个案例,一群群拼搏的教师,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他们是职业教育的热爱者、践行者,也是新局面的开拓者、探索者。他们将弘扬工匠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让大国工匠成为校园楷模。
薪火接续,他们用担当传承“中国风范”
在首届全国技能大赛中,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斩获了1金1银6优胜;在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中,学生李小松夺得光电技术项目金牌,获得了我国在该项目的首金……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多项职业技能赛事中获得佳绩。
从2004年的首名“全国技术能手”到2023年的19名“全国技术能手”,近二十年厚积薄发,一位又一位教师献智献力,一批又一批学生苦练本领,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的推动下,学校在不断接力中传承“中国风范”,走出了一条“人才强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之路。
从学校层面,“双高”建设启动以来,重电实施面向未来的人才强校战略,扎实推进212工程,包括“榜样计划”“翔越计划”“桥梁工程”“青苗行动”“破壁行动”五大建设,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学院层面,成立大师工作室,学院每年都会挑选30名左右有创新能力的青年教师与优秀学生作为培养对象,以“导师项目制”推动相关技术应用开发。工作室定期开班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为学校服务,更为社会服务。除了陈良无线电调试工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外,学校还拥有陈志军技能大师工作室、杨宪福技师工作室等平台。它们在双师教师培养、带徒传技、技术攻关、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数据显示,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启动以来,教师累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部级社科奖4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60项;授权国家专利2406项,其中,发明专利387项(师生共同申请260项);2022年授权发明专利数位列全国高职院校第2名;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1000余件;学生直接参与科研与社会服务实践比例由2018年的不足10%上升至2022年的超过25%,教师参与科研与社会服务活动比例由2018年的约60%上升至2022年的逾90%。
纵横发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取得的背后,实际上也是重电教师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的全面提升。
2023年4月,党员教师张春阳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电成就了我,也改变了我。”作为一名入校还不满5年的“90后”一线教师,张春阳认为,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帮助他实现了成为一名教育人的梦想,也为他搭建起了快速成长的广阔平台,让他既能躬下身去教书育人,也能沉下心去夯实技术技能。
据了解,每一年,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各个系部、二级学院都会主办、承办各类省部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的相关赛项,也会积极扩宽教师获取校外职业竞赛相关信息的渠道,为教师参赛搭桥引路,并鼓励、支持广大教师报名参赛。为了充分调动起教师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学校除了资金支持,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奖励机制,比如设立竞赛专项奖励,或在教师绩效评级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和激励。
进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以来,张春阳对学校在教师激励方面的全力支持感触颇深。“机会人人均等,只要你肯干。”尽管入职时间并不长,但张春阳同学院及学校的其他一线教师、专业领军人、院系领导等一样,都享有同等争取奖励激励、向上发展的机会。
而这主要源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已将“优绩优酬”的绩效文化发展为全校教职工的基本认同。学校通过创建“基础绩效+岗位绩效+调控与考核绩效+奖励绩效”动态调整机制,创新绩效改革,打破了收入分配“大锅饭”、薪酬激励“天花板”,破除了制约教师发展的主要壁垒。在对教师的管理上,不断进行优化、深化,建立了竞聘上岗的工作模式,打破岗位聘用“终身制”;还推进岗位分类管理,设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应用型三类岗位,把师资队伍建设纳入类型化发展的轨道。
从顶层谋划,构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新机制,到精准施策,实行引才、育才、留才的种种务实举措,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让教师在奋斗中挥洒青春热血,践行育人使命。对人才的培育,不仅要有务实的支持举措,同样也要以精神感召,为人才注入成长动力。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一直以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身边榜样为引领,在全校教职工群体中营造“一带多”“团队带个人”“全员创优”的浓厚氛围,激发大家干事业、争先创优的热情。近年来,“全国技术能手”的扎堆集聚,实际上既是学校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新成果,也是学校教师立足工作岗位,刻苦钻研技术,努力提高技能水平,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生动呈现。